光绪淳安县志.doc
《光绪淳安县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绪淳安县志.doc(3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淳安古籍文献丛书】淳安县志(清光绪)刘世宁原本李诗续修陈中元续纂竺士彦淳安县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二一一年九月整理淳安古籍文献丛书编委会主任:徐光进副主任:胡建荣姜周女余利归编委:姚宠韬余红英徐建祥何春耕顾问:沈建平主编:余利归整理:王兢王木香方日顺方明华余利归序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同样与时俱进。我县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加紧推进文化名县建设。2008年,我县精心组织了纪念建县1800周年、千岛湖形成50年、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更是掀起了传承文化文明、弘扬淳安精神的高潮。为提升我县历史文化品位,展示我县文献名邦形象,县政协着手编辑并逐步推出淳安古籍文献
2、丛书。淳安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素有 “文献名邦”的美称。明朝万历间,遂安知县吴撝谦在纂修遂安县志时就指出:“(遂安)毓秀钟灵,贤哲辈出。若虚舟倡绝学于瀛山,子南师陆氏于临汝,皆卓然后学之宗也。宋林处士,缙云孤臣,尤挺为中流之柱。史家所当特书以示法者。”清朝乾隆间,遂安知县吴培源在义学记中写道:“遂邑虽山陬僻壤,向为文献名邦,先儒讲学之地,遗墨犹存,词臣摛藻之余,鸿文不朽。”明朝万历九年,淳安知县萧元冈就在县治前建立了“文献名邦”坊。清代淳安知县刘世宁在重修文献名邦坊记中记载:“若淳邑之以文献名邦竖坊也,有古意焉。盖匪直文毅之三元宰相,接武沂公;而唐之皇甫,称韩门弟子;宋之蛟峰,绍程朱绪言,皆
3、对策第一者也。融堂妙语,潜斋诗歌。以逮元明之交,而鲁道源、徐大年辈,率能近文章,砥砺廉隅,有儒者之规为焉。以故积水成渊,至明中叶,如原之仰浦而益大,坛宇坊表,东西极望,信其为文献林立之邦,而称斯名也,可以不愧矣!”这都说明了我县是一个典籍资料丰富,贤人能人辈出的地方。事实也是这样。淳安作为“严陵首邑”,睦州文化中心,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图经南宋严州图经,以及景定严州续志中就得到反映。历史上,原淳遂两县十分重要县志的纂修。据记载,淳遂两县从宋朝即纂修县志,历元、明、清至民国,原淳安县为十一次,遂安县为十二次。这些县志连续记载了淳安的历史沿革、山川形胜、行政建置、人物传记、武备兵防、经济物产、风俗民情
4、宗教信仰、异闻逸事等等,全面反映了我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整体特征,在淳安地方文献中处于主体地位。淳安自古重视教育,书院、县学、私塾兴办较早较普遍,因而人才辈出,挺拔东南。自唐至清,出过状元3名、榜眼1名、探花1名、进士303名。据统计,有生平记载和传世著作的约400人。如唐代的皇甫湜、皇甫松父子,宋代的钱时、方逢辰、何梦桂、方夔,元代的何景福、邵亨贞,明代的商辂、徐贯、徐楚,清代的毛际可、方象瑛、余国桢、方楘如等等,都有著述至今溢彩流芳。这些乡邦人士的诗文集,与方志交相辉映,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淳安地灵人杰的重要体现。地方古籍文献是先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与文
5、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做好地方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传播普及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县保存的地方古籍文献极为稀缺,与“文献名邦”很不相称。加强地方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积累历史文化样本,充实历史原始资料,不仅能够为编修地方志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而且能够推进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度研究,使历史脉络更加连续和完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生动和形象,从而为尊重历史规律,进行科学决策,解决历史问题,服务当代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可靠的
6、依据。二、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古籍文献及其包含的历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影响日益增大。这几年,我们重视历史文化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在旅游发展、农产品开发等诸多领域,初步显示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仍然是零碎的、浅层次的。要真正发挥地方文化的作用,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我县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供更充分的文化资源支持。地方文献同样具有政治价值。淳安历史上既产生了陈硕贞、方腊等农民起义领袖,更涌现了商辂、海瑞等勤政廉政、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的政治人物。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必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记取历
7、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三、地方文献的整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地方文献是物化了的精神财富。收集整理、传播普及地方文献,宣传家乡的历史事物和人物,让人们从中找到乡情、亲情的影子和精神寄托,可以激发人们热爱家族、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们昂扬向上、奋发进取,促进家族和睦、社会和谐。特别是乡邦人士的诗文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教育功能,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淳安人的生动教材,利用这些浓厚的文化底蕴,构筑美好的人文环境,发挥名人效应,能够熏陶家乡人民,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我县地方古
8、籍文献的发掘、收集、整理、保护力度。淳安历史长达1800年,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政协编辑的淳安古籍文献丛书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让我们的古籍文献宝库更加充实丰富,让淳安的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灿烂。淳安县政协主席徐光进二八年十二月编者说明一、本丛书收集地方古籍文献,旨在发掘历史文化,丰富地方文献馆藏,为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乡土历史文化教育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原始依据和素材。二、本丛书收录书目为民国以前有关淳安的古籍文献,主要包括代表性地方志、乡邦人士文集。三、本丛书收录书目以正规出版古籍影印刻本及本县馆藏古籍为底本,部分内容采
9、用电子书资料,体现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四、本丛书采取横排方式,并对原文进行断句标点,以满足当代人阅读习惯。五、本丛书采用简体字,不能用简体字代替的仍用繁体字或按原字造字印行,以免误解。六、本丛书均标明资料来源或出处,以方便有心人延伸查阅原文。七、本丛书还收录了部分研究论文成果,以供学习研究参考。八、编者目前收集书目达20册之多,将分年度整理、印刷并发行。九、古籍文献博大精深,晦涩难懂,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二八年十二月卷首说明 淳安县建置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东吴孙权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击山越,平黟、歙,分歙县东乡(叶乡)新定里置始新县。 隋开皇九年
10、公元589年)改为新安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雉山县。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复改为新安县。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为还淳县。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避宪宗李纯名讳,改为青溪县。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为淳化县。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为淳安县。1958年10月,淳安、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据光绪淳安县志记载,始新县治在新定里(去贺城六十里)。隋大业元年,徙雉山下(去贺城西南二里),县名雉山。唐神功元年,徙县治于贺城,县名新安。1958年,新安江水电站水库开始蓄水,县治迁至排岭重建,始迁时为城镇公社,1965年设排岭镇,1991年9月改千岛湖镇。淳安县从
11、建置始,即为郡、州治所。东汉时,东吴置新都郡,以始新县为郡治。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易新都郡为新安郡,县仍为郡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新安郡,县属婺州。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置睦州。大业元年,改遂安郡。唐武德四年,复为睦州。县为州治。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治所始迁建德梅城。淳安县纂修县志盖起于宋, 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相承,有据可考的有十一次,包括:南宋淳安县志、元至治淳安县志、明成化十二年淳安县志、明嘉靖三年甲申淳安县志、明万历二十六年淳安县志、清顺治十五年淳安县志、清康熙十三年淳安县志、康熙二十二年淳安县志、清乾隆十八年淳安县志、清光绪八年淳安县志、民国
12、淳安县志初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参议会决议设立修志馆,次年二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县长潘震球聘任徐熙为修志馆馆长,方敏夫、徐斗生为编纂。除各乡、镇聘请一名采访员外,还聘请当时社会名流共二十人担任特约撰述。民国淳安县志编纂大纲列有大事记、疆域、地理、土地、物产、建置、古迹、艺文、人物、氏族、政党、议会、选举题名、宗教、教育、实业、交通、财务、粮政、警察、地政、户政、司法、救济、卫生、劳役、地方自治行政、军事、职官及杂记等门类。一九四八年十月开始初编。一九四九年一月,奉省令将修志馆改为文献委员会。五月二日,淳安解放,县志未能成书。初稿现存县志办。本书为光绪续纂淳安县志。清光绪八年夏,李诗
13、调任淳安知县。李诗在续纂淳安县志序中写道:“甫下车,即广为搜罗,阅数月,得十余本,合成一册”,“明年冬,遂将此册付之手民,翻刻一过,并谕城乡绅耆,举所见知闻,知者悉为备录,以附各门之后,及期而书成,题曰续纂淳安县志”。此即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本,八册。包括方舆志一、方舆志二、方舆志三、方舆志四、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一、选举志二、人物志一、人物志二、人物志三、艺文志一、艺文志二、艺文志三、艺文志四、杂撰志,共十六卷,前有卷首。县档案馆有藏本。本书初以成文出版社 印行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光绪淳安县志为底本,因有页码、文字残缺,后又以县图书馆藏上海书店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影印本、国家图
14、书馆网站影印本、县图书馆摄拍乾隆志参照校对补充。为便于阅读,续纂内容均调整到相应条目之后。目录卷首续纂淳安县志序李诗旧序刘世宁旧序马文炳续纂淳安县志姓氏凡例图(山川 乡都 县治 儒学)续纂凡例卷之一方舆志一分野建置表疆域山川续纂山川乡都风俗卷之二方舆志二学校续纂学校公署续纂公署防圉(置邮附)续纂驻防题名坊表卷之三方舆志三津梁续纂津梁水利坛庙续纂坛庙冢墓续纂冢墓卷之四方舆志四故迹寺观卷之五食货志户口顷亩赋额积贮蠲恤(眉寿附)土物卷之六职官志职官表治行卷之七选举志一辟召续纂荐辟甲科续纂甲科乙科续纂乙科贡士续纂贡生武甲科武乙科续纂武乙科卷之八选举志二仕籍武职续纂武职封赠续纂封赠恩荫续纂恩荫卷之九人物
15、志一忠义续纂忠义名臣武功循吏续纂循吏卷之十人物志二理学儒林续纂儒林文苑续纂文苑孝友续纂孝友笃行续纂笃行卷之十一人物志三介节高士义风续纂义风列女续纂列女(殉难附)方伎(仙释附)续纂方伎卷之十二艺文志一对策奏疏录序卷之十三艺文志二记卷之十四艺文志三序传书跋卷之十五艺文志四诗赋铭吟卷之十六杂撰志祥异寇盗遗事淳安县志卷首续纂淳安县志序淳邑旧有志,国朝凡四修而乾隆志为最。乾隆志,乡先达方朴山先生所手辑也。军兴以来,板毁矣,而书之存者亦复鲜有完本。壬午夏,余调任此邦,甫下车,即广为搜罗,阅数月,得十余本,合成一册。嗟乎!此硕果之仅存也。脱并此而失之,则淳无志矣。后之君子欲参稽掌故,阐扬前烈,夫孰从而考订之
16、且胡以备圣世輶轩之采也。于是急思所以修之,而淳地贫瘠,苦无资,迟之又久,而志终未逮。明年冬,严州志告成。严州志续也,非修也。以旧本付梓而于采访所得者续其后也,为费既省而成功又易。余曰,此可以刻淳安志矣。遂将此册付之手民翻刻一过,并谕城乡绅耆举所见知闻知者为备录,以附各门之后,及期而书成,题曰续纂淳安县志。非敢云修也。夫事当绝续之交,苟有可为则为之而已,使必求美善而坐失机宜,恐过此以往,虽欲为之而无从者,则何如未尽美善者之犹得存其故实也。淳为文献之邦,今则文与献俱不足征,仅得父老所传闻者,笔之于书而不知者仍复缺如,虽曰续之而实有未备者,以是而附于乾隆志之后,续绍之讥知所不免,然亦既续之,后之君
17、子摄事而考订之,笔则笔,削则削,焕然成章,自可与乾隆志后先辉映也。则续之者亦将与有功矣。是为序。光绪十年十二月,赏戴花翎补用知府候补同知知淳安县事岳阳李诗撰。旧序岁癸酉,余备员淳邑,甫浹月,郡伯大兴吴公整饬纲纪,剏修郡乘,而郡以邑为权舆,取材咸具,然后合五鲭萃千腋,以成一郡全书,为不朽盛事。爰檄各属咨访采撷,次第录稿以进。余既稽于有众汇集至县,择其言有可征、事非无据者,开具特报。因念志书之体,郡简邑详,邑有不得俪诸郡者,遂听其闇汶矣乎?顾初任仕,鞅掌政事,一埤相遗,未遑以文章饰吏治也。甲戍秋,心力稍暇,取旧志繙阅,计其篇纂距今四百余甲子,若綘人所纪之年,恐迟之久而湮没滋甚,欲闻其略而故老皆无在
18、者,斯柳州之论史,致慨于今人让后人,而刘知几有汗青头白之诮也。乃购求前后诸志,而宋元以前书缺有间入,故明凡三修。我朝顺治时,关东张公一魁、三韩张公三让,因前志附益之。康熙癸丑,玉沙胡公就臣复因张志刊定之。而胡志之在当时,邑人方锡公已有遗憾,谓其迫于期会,匆匆以应矣。因索戊戍本以待增修,俾邑之绅士各分一牍,共为铨次。乃偕袁、吴两学博讨论校阅之,朴山方先生,邑之袁伯业也,遂属之撰著,董厥成焉。维时宿老操觚,群英汇帙,惨淡经营,不遗余力,井然秩然,以遗余。余乃于簿领稍暇,手自编摩,损益去存之间,只字不肯潦草,悬日既博,粗称就绪矣。夫古今异治而道不与为迁流。古者九州之书,是谓九邱,禹贡所载山川、物产、
19、贡赋、土田,班班可考。周礼有大小史、内外史掌之春官,又有职方、怀方、合方、训方氏掌之夏官,治法皆道统之垂,故曰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后世相沿,郡县亦有志,为出治临民者之所取资,若鉴貌之有镜,而指南之有车也。假令自公退食于山川之阨塞,水土之肥硗,学校之盛衰,闾阎之丰瘁,户口庸谓之增减盈绌,仓库亭障之出纳圮修,不求其端,不讯其末,非但无以备遗忘,昭典守,即欲见之行事而轻重布之,又苦跖盭。况昔之志也起其衰,而今之志也鸣起盛。当本朝定鼎之初,犹以邻封变动失守者,再嗣是集鸿起创,日进于久道之成,百里之内嬉游化日。邑人徐敏菴所记剿抚实蹟,目为逋逃薮者,不复忆为何时事。我皇上加惠元元,治益思治,礼乐兵农
20、具举,工虞水火兼修,宜其见于志者,未易殚述,略而不书,何以绘郅隆于有象,表盛事于无穷。是以矢其虚公,慎其彰瘅,芟其传会,订其舛讹,必不可缺者补之,有不容略者详之,如设险以守,击柝以待,乡轨里连,实维藩维翰之善制,则防圉宜补志方舆。藏富于民,博施于众,家赐人给,费逾千逾万之帑金,则蠲恤宜补志食货。选举一志,辟召列科贡之前,以其未远。夫古初而俠士好行其德,小道必有可观,则义风方伎宜补志人物。艺文一志,对策冠记序之前,以其有关于治体,而阴雨可惕。绸缪网罗,兼收放矢,则寇盗遗闻宜补志佚事。此旧志之当增者。李青莲之咏青溪,原指宣城,即以为指淳境,亦飞鸿踏雪,未便是鹪鹩之巢。况裴晋公、韩昌黎曷尝以蘧庐蹔寄
21、风尘偶系则谓之流寓,尤属荒唐。此旧志之当削者。他如洪探花之高第,童驸马之佳城,王智仰之位峻大农王,仁宥、仁鄂之权参棘寺,选重词垣,皆可攟摭。其甲科补遗者,尚未易枚举。其未确可据者,不敢参胸臆也。挈以七纲,区为众目,事类无凌襍之虞,是非泯爱憎之口,一展卷而无疆惟休,无疆惟恤之意,油然生焉。是可知有异治,无异道矣。尝闻之老氏有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谓其风之庞厚也。淳僻在一隅,土俗贵世家,尚诗书,安俭朴,比屋诵弦不辍,无纨绮珠贝钱帛之饶,奇技淫巧亦罕业者。惟一二嚣讼之民,请张为幻,则惟时其教,告之其弱肉强食,则小惩而大诫之,俾优柔驯扰而肇锡以嘉名者不虚,所望于淳者一也。左氏有言书土田、度山林、表
22、淳卤,谓其地之埆薄也。前志称淳为望县,然处万山间,为岭巆者十之七,为亩浍者十之三,榖食不给,惟恃栽培山木以邀懋迁之利,乃频年剪伐肆行,野林山翠,仅可从畴昔尝美中想见其蓊蔚,抑或从乎召佃,以山谷之利让之远方之流民,爰为之厉禁,警其私受赃木,棚民非编甲不容,俾蜿蟺磅礴而取材于瘠土者无旷,所望于淳者又一也。而况人文之振起,又弗若前贤之星灿云兴,卓冠严陵诸邑,岂地之灵不能以常旺,抑人之杰未足以复古乎?书院之建,匪为具文,跂予望之后先可辉映耳。顾或者谓国家幅员远届,典册日新,上而金匮石室,下入海志山经,罔弗纂集成书,焕然大备。今兹武功耆定,准噶尔之遐荒悉归版图而奉正,朔蕞尔弹丸之志似无与重轻,曷为是亟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绪 淳安 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