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docx
《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高度集成并融 合创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是支撑 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产业组织地位的基础性、战略性、 先导性产业。为推进我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 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作出的系列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贯彻落实 国家、省、市关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 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充分对接产业布局、民生服务 需求,聚焦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突出九大任务、 实施五大工
2、程,加快推动物流业与工业、农业、商贸、邮政 快递、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构建集约化、信息化、智慧化、 绿色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二)主要目标力争“一年夯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快提升”, 到2024年,全市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取得积极进展,基 本建立快速便捷、智慧高效、绿色环保的高质量物流体系,助力工业强市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 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保障。在全省物流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物流设施大幅改善。陆路、水运、航空等物流通道更加 完善,“一核五心多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更加均衡。完善 以“分拨中心一公共配送中心一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
3、三 级配送网络,建成市(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5个,标准 化乡镇、村级“交邮快”综合交通快递示范站点330个,城 市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400个。新增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 个,省级冷链物流基地1个。重点领域持续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提高, 探索发展物流供应链平台,冷链物流、邮政快递效率和品质 大幅提升,特种物流、高铁物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储备适 度的应急物流体系基本建成。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企业数翻一番,达到80家,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 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试 点2个。物流效率明显提升。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实现年货 运量不低于3. 4亿吨
4、其中公路货运量超过21246万吨,铁 路货运量超过90万吨,水路货运量超过12800万吨。邮件 快件业务量超过3亿件。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平台。协同建设国内仓、海外仓,推进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优化衔 接,扩大国际物流规模。到202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 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1. 5-2个百分点。创新技术应用广泛。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 模式、新业态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仓储、运输、配送等 环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日均业务量达到5万件以上的快 递企业实现自动分拣设备全覆盖。培育一批智慧物流、无车 承运等标杆企业。布局建设充电、加氢设施,推广应用新能 源物流车辆,推动物流领域
5、节能降碳。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物流降税清费取得积极进展,营商 环境持续优化。加大物流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设施 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共享,畅通物流环节。物流用地、金融、 人才等支撑作用更加有力。专栏1市物流业三年发展预期目标单位2021 年2024 年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1. 5-2Es万吨1931521246、二 WIA 万吨76. 790、二 WIA 万吨1112912800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数P3980.级以上物流企业数310范物流园区FO1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个02醒物流基地P1配中心卜P5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F220400件业务量亿件1.663业业
6、务收入亿元21.2226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卜150400乡镇、村级“交邮快”综合交通快递示范站个8330)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卜05能快件(信包)箱组170240上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P2库22二、空间布局立足合六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主动融入国家物流网 络,构筑以陆路通道为主网架,水运、航空联动高效的物流 通道体系,构建“一核五心多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一)物流通道面向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区 域,发挥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重点建设公铁互补联动的陆 路物流通道,提升开拓水路、航空物流通道,布局形成对接 国内、联通国际物流通道体系。陆路通道。依托合武铁路、宁西铁路、沪蓉
7、高速、沪陕 高速、G312等东西向陆路通道,形成东连长三角地区、西接 武汉城市群物流通道;依托阜六铁路、济广高速、德上高速、 京台高速、G105国道等南北向陆路通道,形成北至京津冀、 南至珠三角地区物流通道。水运通道。依托淮河、丰乐河、杭埠河航道,构建联通 皖北、河南、长三角洲地区水运通道,实现江海联运。航空通道。依托临近的新桥国际机场、在建的金安通用 机场、规划的金寨支线机场,夯实航空轻快物流基础。(二)网络布局按照以市区为核心、五个县域物流中心为支点,合理布 局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辐射带动全市末端物流 站点,形成“一核五心多节点”多层级物流网络体系。一核。围绕服务主城区生产生活,
8、组织区域物流中转功 能定位,完善对外物流通道,积极发展航空物流、铁路物流、 公铁联运,建设综合性物流园,推进物流设施集约化建设、 网络化布局、一体化发展,建设主城区物流服务集聚核。五个县域物流中心。结合县区产业发展实际,着眼民生 服务需求,建设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叶集区 五个服务产业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县域物流中心。多节点。结合各县区交通区位、产业布局、物流服务需 求等,聚焦专业物流、仓配一体物流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建设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新之宁物流园等物流节点。物流网络布局聚核。重点建设快递综合物流园、铁路货运配套物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物流设 ,增强物流中转服务能力,提高综
9、合服务水平,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重要物流节点核, 积极发展公、铁、水物流和多式联运,构建服务铁矿石、钢铁冶炼主辅料、农产品运大力发展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提升制造业物流服务能力,建设立足大 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构建服务钢铁铸件、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等物流积极发展制造业物流,推进水运物流建设,建设完善保税物流园区,打造对接合肥,加快建设林木交易集散中心,提升板材、家居产品物流服务能力,探索发展危化品特 需求、连接皖豫的县域物流中心。三、重点任务(一)提升制造业物流服务水平。聚焦“5+1”产业领域,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搭建智慧平台,促进现代流通 与产业链深度融
10、合。鼓励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外包企业物流业务。鼓励迎驾集团、钢厂、 金寨雅迪等重点企业开展主辅业务分离,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再造企业内部流程,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大力推进霍 邱经济开发区物流园、金寨县雅迪物流园、金安区孙岗工业 区物流园等服务制造业的重点园区建设。加快网营物联O 智慧城市供应链运营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区域服务网络广、 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物流服务水平优、品牌影响力大的第四 方物流知名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集中采购、统一库存、“线边物流”、运输和配送等一体化高效快捷供应链服务。 积极培育特种物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叶集区探索 发展危化品物流。优化跨区域大
11、件物流通道线路,完善大件 物流网络。培育壮大专业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健全全流 程监测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交 通局、市应急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按职责 分工负责)(二)完善现代农业供应链。强化物流对现代农业的支 撑带动作用,瞄准长三角区域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依托江 淮果岭、茶谷、西山药库、涉淮生态经济带等,发展以果蔬、 茶叶、中药材、小龙虾、肉类等优势特色品类为主的冷链物 流,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采仓配销” 一体化模式。优化农 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金寨县重点培育建设承担区域 性流通加工、储备和批发零售等功能的省级冷链物流基地, 霍邱县等农业大县重点布局
12、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城市主 城区和舒城县等消费规模及物流中转规模较大的县城重点 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集中布局建设400个 以上符合规划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大城市冷链前 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应用智慧冷链自 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扩大城市冷链网络覆盖面。推动 粮食主产县区提升粮食仓储设施水平,加快霍邱县“老、旧、 破、小”站点淘汰整合,新建一批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满 足粮食生产和群众售粮需求,金安区、裕安区加快粮油储备 物流中心、粮食产业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设施水平。 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
13、量安全追溯机制,加大农产品 供应链物流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 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 区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区 和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店、智慧商店、智慧 街区、智慧场景,鼓励商业综合体、百货商店、超市等实体 零售企业进一步细分消费群体,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商品和 服务特色,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并重。支持 老字号企业通过创新产品、服务和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影响 力,增强品牌竞争力,促进皖美消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通 过兼并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积极开拓合肥都市圈、长三角、 中部地区等市场
14、结合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遵循“城零 郊批、远近结合、分类集聚”原则,引导提高市场品位,完 善市场功能,改善经营环境,促进商品交易市场整体水平提 升。结合市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基础,壮大市八大特色农副产 品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围绕特色农 副产品、羽绒、婚纱等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空间布局,重点 培育有资源基础和产业依托的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商品交易 市场的建设,带动重点产业的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 展,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深度融合与规范发 展,构建一站式商贸服务平台,提升商贸服务和商品全渠道 流通能力,提升专业市场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拓展制造、 皖西农品、皖西旅游、味
15、道等发展空间,优化流通网络,创 新商贸业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开拓内贸市场, 推动皖西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到2024年,限额以上商贸 流通企业超700家,销售额过10亿元商贸企业超过9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 监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邮政快递转型提质。强化主城区快递物流集 散中心地位,加快建设集仓储、分拨、配送等功能为一体, 兼顾市、县、城乡物流快递交换的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 推动四县建设4个具有分拣处理、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寄递公 共配送中心。建设城市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400个,便捷 城市末端服务。完善前置仓
16、配送、门店配送、即时配送、网 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支持社区、学校、商业 区等快件公共取送点及智能快件箱建设,布设智能快件(信 包)箱240组。依托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 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构建“基地直采+异业 合作+平台零售+终端直供+快递物流”的全渠道产销对接体 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实施 “快递进村”提升工程,整合村级邮乐购、快递、供销、 电商等资源,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深入开展“交 邮快”合作,建设标准化乡镇、村级“交邮快”综合交通快 递示范站点330个。到2024年,创建省级以上农村电商快 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17、2个,基本建成智能先进、服务优质、安 全高效、绿色节能、城乡一体的现代化邮政快递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 商务局、市供销社等,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按职 责分工负责)(五)培育物流新业态新模式。积极融入“123快货物 流圈”,主动对接合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新桥-金 安航空物流园,发展航空物流。积极推进六庐铁路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网络,支撑打造地区性货运枢纽,发挥 铁路大宗货运中长距离运输优势,依托站、金寨站、舒城东 站等高铁站,发展高铁快件运输。鼓励发展云仓等共享物流 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 夜间配送等
18、先进物流组织方式。探索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 急医疗、配送和物资保障等城市场景的应用,鼓励无人配送 车在城市社区等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开展“互联网+”车货 匹配、运力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等业态模式创新。(责 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等,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 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邮政快递等功能, 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公转铁” “公转水”,推动发展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模式, 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提升站货运中心仓储周转 能力,积极争取上海港、宁
19、波港海船公司在站增设铁海联运 货柜,发展铁路驼背运输。依托阜六铁路、淮河航道,谋划 建设霍邱矿区-周集作业区疏港铁路专用线,打造霍邱经济 开发区物流园,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依托江淮运河,加 快G312快速化改造,借力江淮运河合肥港区,实现主城区 “通江达海”。(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 局、合肥货运中心经营部、霍邱县吴集货运站等,各县区人 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坚持“平急两用”原则, 加快构建更具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建立 健全“市一县一乡(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加强应 急物资储备等设施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物流 质量 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