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的野外实习(6篇).docx
《地质学的野外实习(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的野外实习(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质学的野外实习(6篇)地质学的野外实习篇1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 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 具体情况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 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本次实习的内容是:实习动员会,福清宏路、东张路线,闽江一 洪塘一洪山路线,长乐江田一北山一下沙路线,鼓山路线二、实习内容:1 .罗盘的认识一一祖宗的骄傲罗盘是利用一个磁性物体(即磁针)具有指明磁子午线的一定方 向的特性制造而成,是我国四
2、大发明指南针的另一种应用,因此这是 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引以为自豪。了解和掌握罗盘的结构构造 特征、功能及使用方法是本次实习的一大内容。罗盘分为上、下两个刻度盘,上刻度盘从O到360度,下刻度盘 从0到90度,罗盘有两个水准器一一短柱状水准器和圆水准器,调 节圆水准器,根据上刻度盘可以测量走向、倾向和方向;调节短柱状 水准器,根据下刻度盘可以测量倾角。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 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 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 表达方法一一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2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
3、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 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 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 和边坡打交道,姚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下 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实习各地的岩石及其边坡:在青盛酒楼旁我们看 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 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 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一一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 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在福清324国道旁我们看到岩浆岩中的酸性喷出岩一一流纹岩,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
4、形成的岩石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 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 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 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 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o , 155o , 35o o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 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 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 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 山下的居民担忧。在农大我们
5、看到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 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 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 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钾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 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江田北山火葬场我们看到了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 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 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 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第 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
6、了 测量,左翼:73 , 341 , 34 ,右翼:334 , 240 , 34。在下沙度假村我们看到一个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海岬,其独特性 给度假村增加了不少的观赏性。该海岬主要由酸性侵入岩即花岗岩和 基性侵入岩脉构成,花岗岩石为其主体,中间穿有多条暗黑色呈脉状 的基性侵入岩,即辉绿岩。该海岬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其下方水 的深度较深。在这,我们测了两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73。, 341 , 34 ;334 , 240 , 34在鼓山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 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 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7、作用,这让我想 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在鼓山的半山停车场采石开挖的剖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岩石的 风化程度自上往下逐渐减弱,并且强风化层中夹有新鲜岩石,使得岩 体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均匀性。鼓山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所以我 们可以看到较多的孤石和石鼓,这也是鼓山的一大特点。3 .闽江水的地质作用我们知道水的地质作用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闽江 水的地质作用属于地表水地质作用的经常性流水的地质作用,其地质 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这导致闽江沉积有大量的 沙石,是较好的建筑材料,目前有较多的采沙场位于闽江上。闽江南港河谷较为宽阔,水流缓慢,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
8、闽江 北港河谷较窄,水流较急,主要以剥蚀作用为主。洪塘桥于一年建成,首修于一年,其位于闽江的南港处。在 洪塘桥南端由于近几年闽江上采沙场的建立,闽江的含沙量减少,导 致的桩基础露出严重,基础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产生了侧向位移; 在洪塘桥北段,存在软土构成的斜坡,极不稳定,以致其出现了边坡滑移和破坏。洪塘桥桥面面垂向位移 最大达到6cm,垂直位移最大达到8cm。因此,洪塘桥进行了整修, 南北两端的桥台都进行了加固,其桥墩以增桩为主的加固方式,此目 的是为了提高被动滑动力。洪山桥于1985年12月竣工,其位于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的 闽江北港处。闽江南北港的水流分流量不平均,北港的来水量大。闽
9、江中游修建有水口电站,于 年开始投入使用,这使得北港的来水 量变大,河流的含沙量减少,夹砂能力增强,冲刷和侵蚀能力增强。 洪山桥分有新旧桥,旧桥的桥面已被拆除,只剩下桥墩。常年以来北 港流水已形成了流量平衡,拆除桥墩会使河流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增 强,故旧桥的桥墩还保留着。由于北港以侵蚀作用为主,故在其河床 两岸都进行了加固、加高防护。4、大坝工程地质观看的录像中我们了解到了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各种工程地 质问题。修建一个好的大坝需要一个好的地质条件,因此大坝的选址 成为关键。选坝址,必须了解该岩土的工程性质,分析地质结构、地 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当然还应包括了解其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的 建筑材
10、料。福清东张水库历史悠久,修建于上个世纪 年代中后期,即 19 年,属于大型水库,库容量为1. 9亿立方米,最大高度为38m, 属于重力式钢筋混凝土坝,其要求地基的地质条件较高,荷载大且集 中,其具有饮水、灌溉和发电等作用。东张水库的选址较为好,其 位于龙江上,并且为峡谷地貌,上游为永泰、仙游和莆田。大坝的地 基为花岗岩,并且是整体块状致密结构的基岩,其强度高,稳定性好。 地基的风化程度较低,属于微风化。大坝存在平行结构面,倾向大坝 的上游,稳定性好,其高倾角,对大坝的安全有利。在坝底,我测了 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5 , 95o , 88o o三、实习感想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
11、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 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 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 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这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 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 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 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 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 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
12、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 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 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 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 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 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 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 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 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地质学的野外实习篇21、概况此模拟公路长度约12500公里,起点为杨柳桥,终点为石经寺, 途经飞龙桥、狮子山
13、红土地、张家湾、山泉乡、垃势口、大田村等地;测区以山地和 丘陵为主,地质构造有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等;沿途植被 发育茂盛,多为果树园地;重点工程主要有杨柳桥、石经寺大桥、山 泉乡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2、自然地理一一地形、地貌测区为中高山峡谷地貌一一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 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 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 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 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丘陵 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
14、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 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 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有乡间小道 相通,交通方便。3、地层岩性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成都黏 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 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 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压碎岩。4、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4.1地质构造测区为一背斜山脉,呈北北东向纵贯测区西北部,隧址区发育褶 皱1条:龙泉山大背斜;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隧址 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
15、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 隙。分述如下:4. Ll褶曲构造实习线路穿越龙泉山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 交角为88。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o SE,西翼产状为N50。E/30 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 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J3s)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 级褶皱。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4 . 1.2断裂构造龙泉驿断层一一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山大背斜西翼,地 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 寿陈大山之西,向南
16、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该 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 的断裂。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 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测区内该断层被 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 为87 ,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20米,破碎带物质为全-强风化泥岩、 砂岩,局部泥岩风化严重。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4. 1.3节理构造此节理发育完全其产状分别为:1、倾向224。,倾角87。,8条/米;2、倾向141。,倾角77。, 7条/米;3、倾向141。,倾角81。,7条/米。5、水文地质特征5.
17、1地表水类型测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沟水及较小的常 年流水沟,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5. 2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6、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测区不良地质为天然气、表层坍塌及风化剥落、断层破碎带。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说明工点工程地质说明一、杨柳桥工程地质说明1、概况小里程桥头位置CK 0+770,大里程桥头位置CK 1+026, 全长256mo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间有洼池、水库,植被 茂盛。3、地层岩性一一该桥所在区域包括第四系坡残积砾石土,黄褐 色中密状,砾石呈菱角状;侏罗系蓬莱镇组砂岩,砂红色,中厚层状; 泥质胶结,
18、风化裂隙发育。4、地质构造一一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5、水文地质地表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沟槽,未观测到地下水情况。6、桥位稳定情况一一大桥跨越的区域无岩溶、泥石流、崩塌、 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地表基本无覆盖,有种植土、桥面下面有淤泥。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一一小里程桥头被居民区占据,大里程桥 头是公路,大桥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础持力层稳定。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一有较软下伏层;无塌陷、滑坡、流砂层。 9、采取措施一一可采取深钻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巩固墩台。二、石 经寺大桥工程地质说明1、概况一一该桥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起点里程CK 11+130,终点里程CK 11+470,总长度340m,高程在
19、50Om以上。2、地形地貌一一该桥横跨龙泉山下降段的沟谷,大桥两部分别 位于两个山头,此处有两个斜坡,地形比较陡峭,山顶被植被覆盖。3、地层岩性一一大桥所在地区地层包括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 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其中蓬莱镇组上段以紫红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为 主,夹杂少量紫红色泥岩;白垩系苍溪组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夹杂泥 岩。岩体工程性质为较硬岩,地表弱风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4、地质构造一一此工程位于龙泉山大背斜以西翼部,桥下方有 一山沟。5、水文地质该地区下部有小何。6、桥位稳定情况一一该地段以砾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程 度较弱,且桥台位于山头,被大量植被覆盖,保持好。此地段发生 崩塌、滑坡泥
20、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桥位较稳定。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一一墩台位于以砂岩为主,夹杂少量泥岩 的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地层上,属软岩地基,耐 风化能力较弱,饱和抗压极限为530MPa.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山体可能出现滑坡,边坡变形及破坏问题。(2)软土层的存 在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或破坏问题。9、采取措施(1)减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可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 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适当降低12级。(2)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护。三、山泉乡隧道隧道工程地质 说明1、概况一一此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起点里程CK 5+500, 终点里程CK 6+500,隧道全长IO
21、OOm,埋深20Onl左右。2、地形地貌一一该隧道所经地区海拔较高,多在75Onl以上,地 势险要。该区具有龙泉山最高峰,并被隧道穿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 山脊、陡壁和谷底。该区具有地下水分布,可沿岩土体较弱面渗出。3、地层岩性一一该隧道先后穿越了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 组下段。遂宁组岩层多以石专红色泥岩为主,并夹杂少量砂岩,遂宁组 上有蓬莱覆盖层,多以巨厚层块状岩体为主。4、地质构造一一隧道位于龙泉山大背斜核部,岩层近似水平, 节理不规则发育,表面露出的节理以风化型为主,部分有泥质填充物, 岩体被分割为破碎结构,线路西侧约50Onl未见断层。5、水文地质一无地表水,由于节理发育,地下水渗入层
22、中,公 路西侧有渗流现象,但流量较小。6、围岩分级一一由于处于背斜核部,岩层多构造作用影响不大。 地表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出露岩体为破碎软岩,土岩为较湿润软土, 工程性质为II级,在土体下风化较软为软岩,硬岩的页层岩,工程 性质II级。7、洞身地质灾害(1)岩层较软,施工过程易出现塌方;(2)存在地下水,可能发生 渗流水现象。8、洞口地质条件描述一一洞口岩体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本身岩石为软岩,施工时可能发生塌方,积水洼地可能发生滑坡。9、采取措施修筑拦挡建筑物;(2)加固边坡和路堑边坡;(3) 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岩或进行加固。地质学的野外实习篇3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
23、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 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 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 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 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 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 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 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 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
24、社会实践,锻炼 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 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 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 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 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 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 吕梁运动以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野外 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