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论文.docx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把“数”与“形”结合在一起。在 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它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学生在数字和图形之间灵 活转换,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关键词:数形结合画图解决问题引言: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 庚说过这样一句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 分家万事休。”这说明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还在
2、发展中,在面对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时,学生会不知所措,这时数 形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可以利用“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使抽象的问题 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不足,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有很大的难 度。学生在阅读过题目后,不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答题错误,这时老师可以引导 学生利用数学结合思想,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表示出来,从而使 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如常见的“排队问题。例:几个小朋友排排队,小明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7个人,一共有几个小朋 友?学生看完这个题目后说老师这题简单,我是这样算的6+7=13 (人)。这时
3、老师 提出质疑是这样算的吗?下面先请同学们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题目中的信息画出来,然后展示 学生的作品。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表示:圆表示小明,前面有6人用6个三角形表示,后面有7人用7个三角形表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他们是如何排队的,也可以直接算出这题结果,6+7=13 (人),还要加上小明自己,也就是13+1=14 (人)。然后又出示一道类似的题目。例:几个小朋友排排队,从前面数小明排第6个,从后面数小明排第7个,一 共有1/2几个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部分学生直接列式6+7+1=14 (人)。接下来还是引导学生根 据题目意思画一画,如图:从图中学生发现这两题是不一样的,第几个表
4、示已经数上小明,所以要在6+7 基础上减去小明自己,所以列式为6+7-1=12 (人)。通过刚才在两个例子,问题虽然很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理解题意,会导致 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所以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题目意思,更好的解决问题。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找数量关系是一个难点,尤其高年级数学,问题比较抽象、复 杂,部分学生读过题后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时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 理清数量关系。如分数”有关的题目。例: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有学生会认为八月的用水量比九月的多,就相当于九月的用水量比八月的少, 661
5、用14 (1-)求出九月的用水量。但是我们发现如果这样理解就是把八月的用 水量看成单位“1”,而题目中九月的用水量是单位“1”,会出现单位“1”不同, 等量关系也不同。为了正确解题,还是画图找找等量关系。如图:从图中我们发现等量关系:等量关系一:九月的用水量+九月用水量的=八月的用水量等量关系二:九月的用水量X (1+)=八月的用水量根据等量关系列式14 (1+) =12 (吨),当然也可以列方程解决。在行程问题中也可以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找等量关系。例:两地相距330kmo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驶34km,乙车每 时行驶32km。开出后多少时相遇?根据题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论文 结合 解决问题 中的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