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报告(高校).docx
《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报告(高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报告(高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报告(高校)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加之2020年初至2022年底新冠疫情的推波助澜,“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信息化教学亦是教育现代化实现和提升的重要指标。互联网、信息化给教学及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效率,高校是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网络作为教学管理以及宣传阵地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时常伴随着一些负面甚至违反意识形态、违背师德师风、背离客观常识内容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观念的出现,这对青年学生、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
2、影响。“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青年学生成长以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构需要面对的情况更加多元复杂,风险点更加隐秘,更加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教育与成长提供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本文将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杭理,然后提出防范的风险措施和建议,以期发挥好互联网、信息化的正向作用和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力,助力高校教学管理以及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风险点高校作为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及前沿,切实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极为重要。习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
3、性,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提出高等院校需“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他把网络及其安全问题提升到强国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2016年中央专门召开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需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以及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为多元意识形态和多元的文化思潮提供了很大空间,这样就给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安全带来较大的实际挑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
4、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更加隐秘相比传统意识形态领域,互联网已是竞相抢占的意识形态主战场,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和社会教育意义都不断增强,网络范围也可能带来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而且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点更加隐秘,有时候带有高智商、高科技和大项目的隐蔽性,使得安全风险发生的能级更高,概率也更大。在这个全球互联、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传统场域向虚拟场域延伸,线上线下交织,明争转暗斗,阶段转常态斗争,很多的斗争是在更加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能否打赢顶住,已然直接关系到国家网络意
5、识形态安全甚至国家政权安全。因此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关乎高校的安全稳定也需拔高到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安全的问题是整体的而不能割裂开来看,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动态、开放、相对、共同是特点,高校理应一起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发挥好网络传播的互动、体验、分享优势,更好地为防范社会风险做努力,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需要有高屋建锐的视野。(二)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说教强针对性低,不利于青年人吸收目前相对单一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学模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教育方式的灌输,单一且公式化的说教,很明显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网络信息社会发
6、展要求,更不利于调动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使得高校抵御风险能力大打折扣。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网络社会发展,但是即使是在高校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率依然偏低,对微课、慕课等新型的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充足和充分有效,网络化教学与课堂式教学的科学融合任重道远。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虽然在多数高校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教学还是被局限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实际选择性是非常有限的。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说教强针对性低,不利于青年人吸收更不利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防火墙的建立,甚至有时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高校目前涉及网络意识
7、形态的现行从业人员大多是兼职,甚至并不具有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知识,很多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远远达不到标准,完成不能胜任新时代背景下网络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多数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网络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趋势发展预判力、缺乏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知识素养,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实践经验,化解危机和突发处理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很多高校没有网络数据中心的独立建制,更没有做新媒体的尝试,网页管理等均停留在初级的新闻发布,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二、建立防范风险机制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与学的过程,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改变,“互联网+教育”丰富了教育的形态,更使教育
8、的技术形态发生重大变化。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方法创新进而推进互联网教育与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育变革和创造教育的新业态,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是众多高校的追求。互联网可以优化师生、同学关系,扩大开放,开阔视野,建立更具生态性多元、开放的格局。通过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育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精准施教导学,可开展更具特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可打造个性化培养模块,构建个性化课程矩阵,强化学生爱国热情和公民责任,引导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切实保证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相关教学进度和教育质量,更进一步探索多元特色的专业建设实践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校 网络 意识形态 领域 风险 防范 化解 机制 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