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道路实施方案.docx
《农村产业道路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产业道路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产业道路实施方案“*”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中、*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相关精神,按照区委“3343”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四比四导向”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我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创建全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争当全区社会建设排头兵,实现“发展共议、品牌共创、和谐共建、成果共享”目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改革目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和“绿色产业重镇生态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定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将解
2、决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着力构筑社会环境城乡同治、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公共服务政社联治、矛盾冲突依法综治的基层善治格局。力争到20*年底,基本完成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充分展示“六个一”(城乡治理一张网、运转协调一核心、综合服务一站式、社区事务一同干、集体经济一盘棋、维权维稳一体化)的改革特色,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切实形成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参与不参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推动基层治
3、理向覆盖全部人口及各类组织转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加强基层治理民主化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机制,促进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二)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区域位置、行政架构、地方经济、人口结构“四个特殊”的镇情,针对村社现状,认真查摆我镇基层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对土地依附程度高,村民总体文化素质偏低,村民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全面融入进程滞后等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各项要求,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工作。(三
4、坚持系统推进。牢牢把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总要求,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在党政群、社会、市场的互动格局中系统谋划,综合运用法制规定、行政管理、经济调节、社会协同、信息技术等手段,在整合存量、激活增量、引导变量中统筹改革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各种资源、各方力量,确保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并取得实效。(四)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改革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基层干部依法管理基层事务,引导居民群众依法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遵循“先规划后改革、先探索后实施、先试点后推广
5、步骤,建立健全重大改革事项请示报告、沟通反馈制度,不断完善改革风险评估和动态纠错机制,确保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三、重点任务紧扣我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改革的行动目标和工作原则,认真抓好四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一)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引领体制机制。按照“区域化党建、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部署并实施,总结推广“*”党委设置模式,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巩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委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周边村社基层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领导各类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协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
6、改革。完善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服务组织班子成员以及“两新”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提名制度,探索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其它基层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的适当比例。优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重大事项协调运转机制,将村党支部决策组织权和党员干部监督权与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决策实施权、村务监督委员会决策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事务协调运转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全面实行干部联系群众机制。以镇干部、“*”党委组团下基层为重点,以“六访七进”群众工作法为基础,健全“面对面、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分类完善群众工作预案。采取定点接待、上门
7、走访、重点约谈、座谈听证等各种方式,宣传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3构建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创新党员管理工作,在基层党员特别是“两新”组织党员中深入开展“三融入”(融入组织、融入群众、融入园区)主题实践活动,严格党员组织生活、思想汇报、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有效整合村党支部和非公党支部等党建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镇党委、“*”党委、基层支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快推进本地村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本村村民与企业业主、外来人员的融合发展。4完善基层党建带群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委托工青妇组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按照规范化程序将更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项目交由具备条件、
8、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推动各级工青妇组织更好发挥人民团体桥梁和纽带作用。“*”党委通过联席会议、项目交办、听取汇报等方式,统筹工青妇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二)创新和完善基层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保障企业、农民合法财产权益和实现企业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机制建设,完善产业发展议事决策机制,深化建设品牌共创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机制,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股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5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机制建设。以“重谋划、强服务、转职能、抓落实”为主线,把改革重点放在进一步发挥
9、好“总参谋”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抓产业、上项目的谋划和推进机制,对项目建设意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预期、产品市场前景及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和论证,进而提出项目选址、基础配套设施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意见,便于统筹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转变职能和作风、躬身服务上,一面认真抓好顶层设计,一面做好项目谋划和服务工作,力推“*”产业迈上新台阶。6创新完善产业发展议事决策机制。以“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提高产业发展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以群众利益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基本取向,完善议
10、事决策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7深化建设品牌共创机制。加强各入驻企业的品牌创建的指导,强化“*”整体品牌的打造和营销宣传,深化星级农庄、餐饮、娱乐服务标准的规范,努力将“*”建设成农村党建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农村改革示范试验基地。8. 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机制。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方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精神,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关系着手,对现行承包经营权各种流转方式进行甄别,探索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可能路
11、径,并对分离受让主体、分离期限进行阐释。9优化集体土地统筹开发与利益平衡机制。坚持依法依规、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村跨区域配置资源,在镇域、区域范围内参与土地和项目统筹开发。在集体土地征转过程中,兼顾处理好农民利益的近期增值和长远保障的关系,促进土地“连片改造、连片发展”,着力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效益,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明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范围、方式、主体和条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10深化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在现有集体经济公司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一步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产业 道路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