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2025)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版本:2025春人教版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小学科学学校:实验小学教师:XXX时间:2025年2月第1臾共2倒第一单元物体的远动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人站在自动上升的扶梯上时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
2、思维*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探究实践*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态度责任* 感知大自然生命运动的多样性。*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引入参照物的概念。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包括方向和距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软尺、活动记录表、“米字方位图”、测量尺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7分钟)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老师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这个过程中,老师是运动的还
3、是静止的?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2.知道了位置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从老师的运动入手,引起学生对运动和位置的探究兴趣。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对比观察图片,判断“运动或者“静止”。1 .用课件展示三组图片:在运动会上、在公交车站、在大草原上。2 .观察对比这三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各小组之间自由分享。1.通过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使学生明白运动和静止的区别。二、探索4 .提问:刚才你们小组的想法和
4、别的小组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5 .教师解析:同样是公交车,和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我们却能得出两种不同的状态。比如和车上的人相比,公交车是静止的;和地面上的人相比,公交车是运动的。6 .总结:物体和谁相比处于什么状态,这个“谁”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结果可能不同。活动二:描述自己的位置。1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米字方位图”。2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个方位。3 .把“方位图”放在地面上和实际方位对齐,确定方位。4 .两位同学为一组,分组完成“描述自己的位置”活动。5 .交流与分享,你会怎么把你的位置告诉同学?仅仅知道方向,同学容易找到你吗?
5、6 .用课件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注意:“在”字后面的人或物一般都作为描述位置的中心点。2 .通过公交车与公交车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参照物的概念。与不同参照物对比,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3 .学会通过参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三、研讨(7分钟)1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车在马路上行驶,为什么说车相对于车上的人来说是静止的呢?3 .如果乐小新现在要去学校找你,你会怎么告诉他你的位置呢?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巩固参照物这一概念。四、拓展(5分钟)1 .用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和文字描述。2 .根据文字描述标出汽车故障停车的地方在车
6、站的什么位置。在应用中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板书设计运动和位置一、物体的状态:运动或静止二、参照物三、描述位置的方法:方向十距离【教学反思】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探索活动,基本上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有两种状态一运动和静止,也明确了判断物体状态的方法首先是需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再进行判断。本节课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物体的位置由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组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已经初步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但需要在练习中进行强化,尤其是描述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描述物体位置的中心点。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课
7、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滚动、平动、转动等。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思维*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探究实践* 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态度责任*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物体的多种运动形式,并给它们分类。难点化整为零,理解物体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同的运动方式。
8、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黑色签字笔、钢尺、小圆点贴纸、溜溜球、弹簧木马、玩具小汽车、指尖陀螺、发条青蛙、彩虹弹簧、摆钟、陀螺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5分钟)1 .用课件展示图片:秋千、摆钟、汽车雨刮器、跷跷板等。2 .想一想,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都是怎样运动的呢?3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有怎样的特点?4 .除了以上运动形式以外,生活中还存在其他运动形式吗?5 .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来认识更多有关物体运动形式的知识吧!(板书课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简单的分析和交流。二、探索(21分钟)活动一:比较
9、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1 .出示各种实验材料。2 .播放视频: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法。3 .小组交流与分享,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4 .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动手操作,然后仔细观察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及时地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图示的方式记录下来。1.观察物体的运动,感受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探索活动二: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1 .出示钢尺和指尖陀螺,怎么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你能描述一下钢尺和指尖陀螺运动的过程吗?2 .小组交流与讨论。3 .出示实验材料:溜溜球、弹簧木马、玩具小汽车、陀螺、发条青蛙、彩虹弹簧、摆钟等。4 .在以上这些物体上贴上小圆点,然
10、后想办法让它们运动起来,并观察小圆点的运动情况,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活动手册。5 .实验结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本小组的实验成果。6 .对比每个小组的成果,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7 .如果我们每个小组都换个位置来贴上小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还是和之前的一样吗?8 .教师解析:当小圆点贴在不同的位置时,观察的部位不同,观察到的运动形式也就不同。2.学会跟踪小圆点的运动情况,描述物体某一部位的运动情况。明白当观察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时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三、研讨(6分钟)1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2 .总结: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
11、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总结常见的运动形式,理解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四、拓展(6分钟)1.用课件展示旋转木马图片。2.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旋转摆动平动振动滚动图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观察各种玩具的运动,认识了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一样,相同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也可能不一样。在本节课的几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选定某一个物体的一个部位,来进行观察,这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整节课下来,学生
12、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的区分不够明确,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判断物体的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动路线的描述,对运动路线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思维体验到生活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路线
13、都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的。* 能够列举说明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探究实践* 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态度责任*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判断出常见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难点凭借证据判断做快速运动、复杂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实验演示视频。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乒乓球、桶或筐。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6分钟)1 .用课件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2
14、提问:图片中的道路有哪些类型的?这些车的运动路线会有什么不一样呢?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了解它们的神奇之处吧!(板书课题)检测学生前概念,引出探索环节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1 .观察课本第7页底部的图片,并描述图中物体的运动路线。2 .小组讨论,并尝试画出物体的运动路线。3.交流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并简单说明判断的依据。1.通过对图片中物体运动路线的描述,初步感知到物体运动路线可以分直线和曲线两类。二、探索4 .教师解析:沿着直线轨道运动做直线运动,沿着曲线轨
15、道运动做曲线运动。活动二:击球实验。1.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大家两人一组进行击球实验。5 .出示实验材料包。6 .教师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实验。7 .小组思考和讨论、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实验。8 .各小组依据实验观察,绘制实验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并整理实验结果。活动三:乒乓球推出桌面的实验。1 .准备好1张桌面平坦的桌子和1个乒乓球以及1个小桶,小桶放在桌面一端的下面。2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的要点。3 .猜一猜:乒乓球沿着桌面运动和离开桌面以后的运动路线是否相同?解释你的判断依据。4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地做好实验记录。5
16、 .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活动四:比一比,谁最厉害。用课件展示图片,各小组进行抢答游戏。观察判断物体的运动路线,抢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2 .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根据球的运动路线不同,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 .通过讨论乒乓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路线的思考。4 .结合生活场景,巩固所学知识。三、研讨(3分钟)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四、拓展(5分钟)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用课件展示游乐场的图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寻找游乐场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
17、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板书设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观察运动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学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已有器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纷纷动手试了起来,进一步认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运动的形式等。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
18、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思维* 认识到斜面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形式。探究实践*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态度责任* 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实验总结出物体的形状和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难点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与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准备活动记录单
19、小立方体、长方体木块、长木板、小圆柱体、小六棱柱、小球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8分钟)1 .播放视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滑滑梯。2 .小朋友在滑梯上是怎样运动下来的呢?3 .提问:如果在滑梯顶端放一个足球,它又会怎样运动下来呢?如果在滑梯上放一块立方体木块呢?4 .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滑梯一样的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板书课题)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直指本课的研究核心,即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搭建斜面。1 .出示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几块大小一样的长方体木块。2 .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搭建一个简
20、易的斜面?3 .教师演示:斜面的搭建步骤。4 .小组依据搭建步骤,完成斜面的搭建。5 .提问:这样搭建有什么好处?6 .教师解析:斜面必须稳定,不容易坍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1.搭建斜面作为实验平台,斜面的平整稳定,影响着后续的实验结果。二、探索7.各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对斜面进行完善和调整。活动二:观察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1 .在搭建好的斜面上轻轻地依次放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2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并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3 .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小组的实验结果。4 .汇总、分析每个小组实验记录单的异同,并进行讨论。5 .教师解
21、析: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小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小六棱柱和小球会从斜面上滚动下落。活动三:观察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1 .出示实验材料:小圆柱体、三角锥体、象棋、乒乓球、铅笔等。2 .依据刚才的实验方法,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3 .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情况的图片。4 .结合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溜冰鞋和旱冰鞋,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出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2 .通过实验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3 .观察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依据结果探究为什么运动状态会不一样。三、研讨(5分钟)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
22、动的?2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吗?总结所学知识。四、拓展(5分钟)如果把斜面的一端逐渐垫高了以后,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又会怎么运动呢?激发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兴趣。板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滚动滑动坡度小,运动慢斜面垫高: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变,但会运动得更快坡度大,运动快【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斜面的搭建,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改变斜面坡度等实验探究,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也明白了物体的运动形式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改变斜面的坡度来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科教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