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析教材课时安排(教材课时安排(54 课时)课时)n n解决问题(解决问题(4 4课时)课时)n n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313课时)课时)n n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4 4 课时)课时)n n表内除法(二)(表内除法(二)(9 9课时)课时)n n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8 8课时)课时)n n克与千克(克与千克(2 2课时)课时)n n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 7课时)课时)n n统计(统计(3 3课时)课时)n n找规律(找规律(4 4课时)课时)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例1例例1 1是由学生观看木偶是由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比如比如“原来看戏的人有原来看戏的人有2222人人”,还有一些是隐形的,还有一些是隐形的信息,比如走了多少,又信息,比如走了多少
3、又来了多少。来了多少。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
4、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1 1、22+13=3522+13=35(人)(人)35-6=2935-6=29(人)(人)2 2、22-6=1622-6=16(人)(人)16+13=2916+13=29(人)(人)3 3、22+13-6=2922+13-6=29(人)(人)4 4、22-6+13=2922-6+13=29(人)(人)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强调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
5、联系。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例2例例2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还剩多少个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种思路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种思路是分步列式:是分步列式:54-8-22或为或为54-(8+22)。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式,)。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式,教材中
6、特别强调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应该使用小括号”,这是教学重点,这是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计算时先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小括号里面的”。因为是初次在列。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要性及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与例教学时可以采用与例1 1相似的教相似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出问题
7、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3 3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列综合算式,教材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
8、列综合算式,教材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思考思考“还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例例3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
9、出问题,然后小组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二、二、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名称。2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0、能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够比较熟练地用2 26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乘法口诀求商。3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4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例1 1的情境是准备春的情境是准备春游食品,由一个女孩游食品,由一个女孩提出的提出的“应该每份同应该每份同样多样多”的分配方案,的分配方案,引出平均分。小精灵引出平均分。小精灵给出
11、了概念给出了概念“每份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例例1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各种资源,把资源,把“平均分平均分”概念的建立在具概念的建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分一分、说一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感知每份同样多。再引出平均说的活动,感知每份同样多。再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进一步明白,每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进一步明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份
12、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思考:“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意思?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 2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实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画面上小朋友发出评论画面上小朋友发出评论实际上在提醒这样分快实际上在提醒这样分快些,除了这样平均分还些,除了这样平均分还可以那样平均分等等,可以那样平均分等等,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让学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生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平均分活动,这是编者平均分活动,这是编者的编写意图。的编写意图。例例2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图片教学时,
13、可以让学生用图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完成代替橘子,动手操作完成“把把1515个橘子平均分成个橘子平均分成5 5份份”的任务。接的任务。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法。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呈现一幅解决春呈现一幅解决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画面上孩子们的对话画面上孩子们的对话显示出解决显示出解决“租几条租几条船船”问题有几种的不问题有几种的不同方法,体现了解决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
14、多样化的数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学思想。例例3 编写意图是从熊编写意图是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算式,显示出引入除法算式,显示出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除号,还要了解除法算除号,还要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式的写法和读法。例例4教学时,重点是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教学时,重点是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每盘放几个”的问的问题。在动手分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题。在动手分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15、从而引入除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法运算,列出算式。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的活动揭示的活动揭示12123 3的实际含义,做好文的实际含义,做好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有效转换。接着,让学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有效转换。接着,让学生动手把生动手把1212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的各种情况,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的各种情况,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让学生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教学学思思路路例例5 5是教学除法算式各是教学
1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的一个内容,部分的名称的一个内容,设计形式与例设计形式与例4 4相似。呈相似。呈现的依然是熊猫分竹笋现的依然是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小精灵提出的情境图,小精灵提出了数学问题。再由文字了数学问题。再由文字语言语言“2020个竹笋,每个竹笋,每4 4个个放一盘,能放放一盘,能放5 5盘。引出盘。引出数学的符号语言除法算数学的符号语言除法算式式20205 54 4。再给出除。再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例5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初步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动探索。呈现
17、熊猫分竹笋情境图,根据信息说一说根据信息说一说20205 5中每一项中每一项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中,积累活动经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验,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教学思路思路例例1 1呈现一幅猴妈妈给小猴呈现一幅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情境图,意在把除法分桃的情境图,意在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生动的活动情境中。活动情境中。图中先出现第一个问题和图中先出现第一个问题和除法算式。由小精灵提出的除法算式。由小精灵提出的是如何算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如何
18、算的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明确探讨的任务,的重点是明确探讨的任务,掌握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方法。教材在给学生呈现的第二教材在给学生呈现的第二个问题下面,只给出用乘法个问题下面,只给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列出教学时,列出12123 3之后,主要是解之后,主要是解决怎样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自主决怎样算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求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逐渐体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逐渐体会到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19、比较好。好。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2 2,教学用,教学用2 26 6的的乘法口诀求商。主题图乘法口诀求商。主题图呈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呈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情境图。为什么情境的情境图。为什么情境图下面呈现出图下面呈现出4 46=246=24和和24244=4=、24246=6=三道算式?实际意思就三道算式?实际意思就是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是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方法的关系,掌握求商方法的编写意图。编写意图。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出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的问题。通过列出除法算的问题。通过列出除法算式。由乘到除,
20、帮助学生式。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接着,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完成除法计算。此让学生完成除法计算。此时,允许学生讨论,让每时,允许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计算,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计算,特别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特别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程中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商思路的理解。例例3 3是解决与是解决与“平均分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图中呈现了图中呈现了1515个小朋友做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游戏的情境图,并由小精灵提出灵提出“平均每组几个小平均每组几个小朋友朋友”和和“可以分成几组可以分成几组”。让学生
21、在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相依关系。教学时,学生先提出哪一个问题,就先教学时,学生先提出哪一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但是要给学生解决哪个问题,顺其自然。但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自主学习的空间,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在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后,依教材设计如在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后,依教材设计如果又来了果又来了3 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个小朋友?这个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及时给小朋友?这个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及时给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
22、问题的机会。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例例4 4呈呈现给学学生生一一幅幅儿儿童童商商店店里里购物物的的情情境境图,核核心心是是用用乘乘法法和和除除法法两两步步计算算解解决决实际问题。要要求求解解决决的的问题是是“你你应付付多多少少钱?”,小小精精灵灵实际上上告告诉学学生生解解决决问题的的过程(步程(步骤)。)。教教学学时时,让让学学生生关关注注售售货货员员与与小小朋朋友友的的对对话话,说说一一说说他他们们在在议议论论什什么么。在在这这个个基基础础上上,再再呈呈现现出出要要解解决决的的实实际际问问题题:“1212元元可可以以买买3 3辆辆小小汽汽车车。买买5 5辆辆小
23、小汽汽车车,应应付付多多少少钱钱?”这这个个教教学学我我的的观观点点是是学学生生先先自自主主分分析析,再再组组织织学学生生讨讨论论探探索索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方方法法。特特别别是是明明确确需需要要先先解解决决买买一一辆辆小小汽汽车车用用多多少少钱钱,这这个个在在于于帮帮助助学学生生掌掌握握解解决决问问题的步骤。题的步骤。三、三、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n n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n n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转现象。n n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4、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n n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这个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这个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角还是钝角,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哪里有的知识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哪里有直角,各种角的大小
25、一样不一样,直角,各种角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自主探索出用直些问题进行讨论,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角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练习去再认识角,并判断根据一些练习去再认识角,并判断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例例1 1(平移)的教学。教材从生(平移)的教学。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考虑到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生了解什么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材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