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ppt
《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从三维目标框架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教学目标呈现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部聘编制专家部聘编制专家部聘编制专家部聘编制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马开剑马开剑 教授教授来自实践的困惑1.1.新课改以来,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成了标榜新成
2、了标榜新课程的标签,凡课必课程的标签,凡课必“三维三维”,一线教,一线教师内心其实很困惑?师内心其实很困惑?2.2.就课堂教学目标,我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就课堂教学目标,我与一线教师交流的亲身经历亲身经历目标词源学“目”,甲骨文“标”,篆文眼睛看得到的提示木牌 想要达到的明确目的 引申管理心理学 目标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或标准。存在问题 1.1.照抄教参。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照抄教参。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或凭经验、凭感觉。或凭经验、凭感觉。2.2.主体不明。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
3、常常出现主体不明。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常常出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使学生”不规范表述。不规范表述。3.3.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提高学生生XXXX技能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4.4.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 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成果教学设计参评作品教学目标陈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9%89%65%65%
4、41%41%63%63%00.10.20.30.40.50.60.70.80.9行为主体混乱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学就容易成为没有标尺的目标,教学就容易成为没有标尺的糊涂帐。糊涂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的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的核心!核心!一、一、“三三维目目标”理解理解早就有早就有“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哈罗:知觉能力、体能、技能动作、
5、有意的沟通辛普逊: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知识水平 理解水平 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接受水平接受水平反应水平反应水平价值化水平价值化水平 组织水平组织水平 个性化水平个性化水平 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模仿水平模仿水平控制水平控制水平精确水平精确水平连接水平连接水平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学学习目目标层次次特征特征可参考可参考选用的用的动词知道知道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
6、明领会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预测应用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定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合将各部分知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价根据一定标准作出价值评价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的价值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接受或注接受或注意意愿意注意某事件或活动听讲、
7、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反反应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示作出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帮助评价价对现象或行为做价值判断,从而表示接受追求某事,并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辨别、区别、解释、评价组织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重要的和一般的价值观念讨论、组合、判断、是联系、确定、建立、比较、定义、系统阐述、权衡、选择、制定计划、决定价价值与价与价值体系的体系的性格化性格化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直接发展为性格化的价值体系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继续、解决
8、贯彻、要求、抵制、认为一致、正视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感知能感知能力力根据环境刺激作出调节旋转、屈伸、保持平衡、接住(某物体)、踢、移动体力体力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耐力、迅速反应、举重技能技能动作作进行复杂的动作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有意交有意交流流传递情感的动作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达情感、用一段舞蹈表达思想情感当前“三维目标”出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
9、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新新课课程程所谓所谓“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传授知识1.概念理解上的困惑概念理解上的困惑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稍微好把握些,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到底是什么意思?三维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如何具体操作?2.具体操作上的困惑具体操作上的
10、困惑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还要不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好还是自然生成好?编写教案时,是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三维目标具体到一节课(一课时)时,到底该如何编写目标?两点困惑两点困惑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知识一般是指概念、符号、事实、规则等;技能一般是指书写、走路、体操、使用工具等运动技能和推理、运算、听说、阅读、写作等认知技能。有时,知识与技能也难以界定或区分清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含义含义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究竟指什么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究竟指什么:过程一般是指科学探究的过程、知识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方
11、法),还包括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是统一的,方法是过程中的方法,过程也一定是运用方法的过程。方法与技能的区分也不够严格。比如化学中“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等属于方法也属于技能。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在心理学中是没有质的区别的;一般情感是内隐的,态度是外显的;价值观是肯定的认知体系,既影响情感,也影响态度;主要应该理解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态度、情感,对内容所渗透的价值导向是否认同与接受。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
12、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雅舍教学目标筛选出作者笔下描写“雅舍”特点的句子;体味作者对“雅舍”的感情;说出“雅舍”透露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如果从三维角度考虑,好契合吗?折线统计图(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折线统计图(
13、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折线统计图(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折线统计图(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和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量的增减和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量的增减和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量的增减和
14、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图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图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图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通过对通过对通过对“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和和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纲要(两纲)内容的渗透,纲要(两纲)内容的渗透,纲要(两纲)内容的渗透,纲要(两纲)内容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二、从三二、从三维目目标到具体到具体课堂
15、之堂之间学科课程目标 模块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从三维目标到具体课堂的层级从三维目标到具体课堂的层级部分学科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设定的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小学语文(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3-6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小学英语(3-6年级)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初中数学(7年级)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科学(3-6年级)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7-9年级)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
16、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单元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品味与赏析品味和鉴赏现代诗歌名篇构画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感情。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学会调整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准确、有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自由体诗歌。2感受现代诗歌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3抓取物象,体会诗人对康桥深厚的依恋之情。三、三、课堂教学目堂教学目标编写写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原有基
17、础学生原有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编写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编写基本要求 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 目标行为可以观察到或测量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操作、可测量。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并说出依据”、“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
18、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例:初中科学教学目标可参考的行为动词 第四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知识目标水平知识目标水平低低 高高了解:说出、举例、列举、描述、识别、知道、了解、指了解:说出、举例、列举、描述、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认、确定理解: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理解、区别、对理解: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理解、区别、对比、懂得、看懂比、懂得、看懂应用:使用、用理论或模型解释、用理论说明、分类、归应用:
19、使用、用理论或模型解释、用理论说明、分类、归纳、概括纳、概括技能目标水平技能目标水平低低高高模仿模仿独立操作:绘制、测量、测定、查阅、学会、计算独立操作:绘制、测量、测定、查阅、学会、计算迁移:联系迁移:联系体验性目标水平体验性目标水平低低高高经历(感受):感受、体验、体会、感知经历(感受):感受、体验、体会、感知反应(认同):关注、注意反应(认同):关注、注意领悟(内化):形成、树立、建立、领悟、增强领悟(内化):形成、树立、建立、领悟、增强注意:诸如“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 分析:由于含义较广,个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
20、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尽量少用。描述教学目标四个要素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变化行为变化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2.行为动词 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认出”、“说出”、“背诵”、“辨认”、“描述”、“解释”、“说明”、“拒绝”等词,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
21、于检验。3.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环境”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三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四个单词”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目标书写中的常见错误表述不完整表述不完整例-通过讴歌大海
22、的雄壮抒情;-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学学习习结结果果表表述述笼笼统统、模模糊糊,将将课课程程目目标标、教教育育目目标标当课堂教学目标当课堂教学目标例-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例-学会欧姆定理的应用例-了解一些重要句子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例-体验罗斯福的个人品质例-学习具体生动地描写例-通过那树的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胶体胶体的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 1、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了解胶体、溶液之间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方式的区别方式2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胶体的重要性质、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胶体的重要性质 二、
23、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重复观察、比较、实通过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重复观察、比较、实验的方法,提高推理、分析、归纳能力。验的方法,提高推理、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队合作的素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成团队合作的素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胶体胶体的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 延吉市三中 张老师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在对物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了解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方式胶体、溶液之间的区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维 目标 框架 课堂教学 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