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
《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l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课程功能: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实施方式: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方法:改善评价考试制度【新的评价改革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理念上更注重期望和激励】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l
2、 新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l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结果性,表现性和程序性目标l 综合实践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l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l 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意义: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以往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实践的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l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形成了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对一些传统课
3、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l 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l 新课标的特点:书上P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设计思想和处理方式上的根本区别】着眼于“学科”还是“课程”?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在课程设计上、内容标准的设计上、课程实施建议方面)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约束”?l 目标陈述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l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P27l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l 探究性学习方式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l 教学过
4、程内容包括:P27l 新课改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l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教师专业素养:课程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特征。22 / 23教学结果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与方法(4)教师专业素养(5
5、教学结果。l 从哪些方面把握学习评价的内涵?l 就如何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提出建议: l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作为研究者l 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吵闹?作为老师,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基本态度: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容纳孩子的不同个性。动作和语言是孩子情感的伴随物,激烈的讨论可以让他们表达内心的喜悦、愤怒、沮丧。常规做法:不追求绝对安静,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权力结构转变。第二部分:教育学l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
6、育思想、大教学论、班级制度l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育科学化l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陶行知l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拟定的教育著作、我国科学教育学的代表l 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创造能力、选择螺旋式课程l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迁移l 教师的专业化:学科专业化、教育学理论专业化、职业道德专业化l 我国的学制:学前、初等、中等、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成人、师范教育;主体是“六三三四制”。学制改革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
7、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l 教育与社会l 教育与文化l 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格赛尔的爬梯实验“最佳教育期”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个体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l 教育目标:布鲁姆将其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l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制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l 社会本位论: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l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通过,1994.1.1实施。教师的信念、德性、
8、职责与角色l 学生的本质属性:具有多样性的、完整性的、能动性的、创造性的、成长中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l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和谐;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l 如何面对现实的师生冲突关系?首先,建立积极的冲突观其次,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解决师生冲突:美国行为科学家托马斯“冲突管理二维模式”即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克制策略、合作策略、妥协策略。l 当前师生关系的异化 l 随着时间的推移,融洽的师生关系因社会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异,异化为金钱关系,等级关系,庸俗关系。l 当前师生
9、关系的复杂化 l 考点提示:l 凡考虑师生关系复杂化的问题时要综合三点要素:l 一社会关系网的复杂化l 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l 三学生自身需求的复杂化问题一:学生向你借钱,你如何应对? 问题二:某同学就是不愿意和你交流沟通,你如何应对?春秋: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战国: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唐代: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l “写检讨书”案例:l “宣誓”案例,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l 艺术地处理师生关系l 了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前提。任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
10、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l 沟通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手段。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注重培养情感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尊重,教师对学生以诚相待,沟通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沟通可以采用表白的方式,单向的自我表白,是主动的第一步,此外谈心也必不可少,让学生将心理所想说出来,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最后是走访,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需要第三方(同学、家长)的介入。l 宽容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法宝。教师对学生错误缺点要有宽容豁达的胸襟,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意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我们老师也有犯错
11、误的时候,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犯错了,怎么办?教师对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承认自己的错误。l 学会换位思考,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完美;l 学会冷静思考,师生关系就不容易陷于矛盾之中;l 学会缓冲迂回,师生关系就可避免裂痕的出现;l 学会理性妥协,师生双方就可处理好彼此的分歧;l 学会依法和谐,师生双方就容易平等融洽相处。l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l 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欣赏、法制的原则。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l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l 欣赏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l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2、二)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1、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l 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具体实践)1、热爱学生2.信任学生3、给学生以尊重4、让学生成为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师生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6、提高自身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
13、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7.认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8.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9.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已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10.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
14、己的存在和价值。l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发现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赞可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l 课程改革与学制改革区别:l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杰克逊提出【例如学校中的团体生活、报偿体系和权威结构等特征】、追溯到杜威的“附带学习”。显性课程:学校各类学科以及活动。l 作业检查与批改: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科书要求、难易适度、规定时间、检查批改作业、作业形式多样。l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 异军突起的文理科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 讨论法 练习法
15、读书倡导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 现象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当代教学方法的新发展:自学辅导新发展、集体性教学l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优越性与局限性 P124l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l 如何安排好每一天的教学工作?l 四人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促的关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能够较为准确的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小组设小组长,组内角色定时轮换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16、德育l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法。l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l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l 几种德育新模式:(1)主体性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 (2)活动德育模式 -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 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
17、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学会关心”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l 在对待后进生的挽救上,要充分利用德育的感化教育,运用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因材施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循序渐进孔子提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英国洛克提出自然后果的原则,法国卢梭提出的爱的原则,德国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美国杜威提出的社会化原则。l 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班级活动的设计:活动资源、主题、标题、形式等等班主任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具体任务:l 你刚做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在一次考试中
18、发现该班作弊现象严重,考风差,请问你作为班主任应采取什么措施?l 教师关于表扬与批评的认识。l 你对当前超前教育的现象的看法。普通心理学l 心理现象:l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l 心理学流派和研究取向:19c末20c初,标志:1879年冯特建造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学l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l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意识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心理学l 人物:詹姆斯l 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
19、义(behaviorism)心理学(05考点)l 人物:华生;斯金纳l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l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人类行为模型:刺激S反应R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l 人物:韦特海默;柯勒l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精神动力学派l 人物:弗洛伊德l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研究(2007年考点)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
20、后得到迅速发展。代表: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思维发展的规律。皮亚杰重视智力问题、注意分析智力发展的结构,这是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截然不同的。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05考点)l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l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l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l 1 强调人的责任。l 2强调此时此地,l 3 强调人的成长。l 4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l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l 感觉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1、联觉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联觉(通感):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l 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真动和似动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l 感知规律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 实物直观: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 2 模象直观: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如图片,图表,幻灯片,模型等 3 言语直观: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和对语意 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l 注意:l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l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的注
22、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环境方面,有利于学生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2 教学方法上防止死板单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学习活动是很紧张、艰巨和枯燥2 明确目的和任务3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4 教师的正确组织,严格要求学生(三)正确运用不随意和随意注意相互交换规律组织教学1 只注意不随意导致错误方向;只注意随意会失去吸引力2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3 必要的工作速度4 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l 注意的品质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教师 公共 知识 内容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