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和特有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或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病的辨证论治。本课程针灸专业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本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共七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系统论述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和病理的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各论共七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以妇科的基本原理,常见病、
2、多发病的临床知识为重点。对其中理论难点,要循序渐进,讲深讲透。本课程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系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原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正常分娩机制及异常处理。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正确诊断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对其辩证分型、拟方选药,并具备对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书写规范的中医妇科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能对妇科的部分疑难病证和急危症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诊治。3 .会书写中医妇科规范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会开展女性卫生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教育、健康指导和
3、卫生保健服务。4 .具备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更新的妇科相关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 .培养具有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贯彻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意识。2 .有良好的医疗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的医务工作者。4 .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总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2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辨妇科疾病和其他疾病。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查阅有关理论依据。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教学要求1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
4、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是理论具有特色、病种妇女特有、内治突出“调”宇、外治重视局部、强调节欲以防病。3 .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大法和经、带、胎、产、杂病的论治。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教学要求1. 了解中医妇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保障母子健康,防治妇女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 了解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妇科学的源头。3. 熟悉中医妇科学在十
5、个历史时代的重大学术成就。代表医家及著作。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妇科学的兴趣与责任。复习思考题1 .内经中关于女性生理及其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是怎样论述的?2 .简述十个历史时代的重大学术成就。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肾、肝、脾三脏在产生月经中的作用;天癸的生理作用。掌握月经、带下、妊娠、新产后(产褥)的生理现象。熟悉胞宫、冲任督带的生理功能;月经产生的机理;受孕的必备条件。4.了解中医对女性生殖器官的认识;正常的分娩过程。2.能力目标具备分辨正常月经;诊断早期妊娠;识别妊娠晚期孕妇是否临产;观察产褥期产妇是否恢复正常的能力。会正确表述胞宫
6、子门、阴道、阴户的位置和作用。第一节女性特有的器宫教学要求1 .熟悉内生殖脏器的解剖位置及其功能。2 .了解胞络、胞脉的生理作用。“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络者系于肾”,3 .了解女性生殖脏器的发育畸形。第二节月经生理教学要求1 .月经的生理现象。2 .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胞宫的关系。3 .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4 .熟悉绝经生理现象和机理。第三节带下生理教学要求1 .熟悉生理性带下和带下产生的机理。2 .了解生理性带下的周期性调节。第四节妊娠生理教学要求1 .熟悉妊娠机理。2 .掌握妊娠生理现象。第五节产育生理教学要求1 .掌握预产期的计算公式。2 .熟悉临产生
7、理。3 .掌握产褥生理特征和哺乳生理。复习思考题1 .胞宫有“奇恒之府”之称,经间期、妊娠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 .胞宫藉助胞脉与脏腑取得直接或间接联系,特别是与关系密切。3 .简要阐述月经产生的机理?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概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熟悉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病因。2 .能力目标具有辨别致病因素的能力。会分辨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引起妇科病证的机理。第一节病因教学要求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第二节病机教学要求1 .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即以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经络损伤为主,奇经之冲、任、督、带脉和胞宫、胞脉
8、及胞络的间接或直接损伤,是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病机特点。2 .熟悉胞宫、胞脉、胞络受损和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失调导致妇科疾病的病机3 .熟悉发病过程中病机的转归。复习思考题1 .为什么说冲任损伤是妇产科疾病中最重要发病机理?2 .当“肾”功能失常时能导致哪些妇科病证?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概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妇科问诊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妇科望诊、闻诊、切诊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脏腑辨证中肝、肾、脾病变的证候特点。了解妇科检查、常用辅助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2 .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中医的四诊方法,全面搜集患者妇科病史资料,并能以此为依据,分辨病变在脏、在腑、在气、
9、在血和寒、热、虚、实属性。能初步利用西医学妇科检查、常用辅助检查协助诊断妇科疾病。第一节四诊教学要求1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2 .掌握经、带、胎、产、乳各种临床表现情况和临床意义。第二节辨证要点教学要求1.掌握妇科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为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同时注意结合冲、任、督、带,胞宫、胞脉、胞络,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辨证。2 .熟悉月经病的辨证要点以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作为辨证的依据。带下病应以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作为依据。妊娠病首先应分清属母病或胎病。产后病应根据恶露的量、色、质和气味;乳汁多少、色质;饮食多少和产后大便、腹痛状况
10、并结合全身证候舌脉为辨证依据。3 .了解妇科疾病的常见证型及伴随的全身证候。复习思考题1 .妇科疾病的诊法有何特点?2 .试述诊断妇科疾病问年龄的重要性?第五章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妇科常用的内治法和代表方药。熟悉妇科常用的外治法和药物。了解妊娠禁忌药物;外治法应注意事项。2 .能力目标具有依据妇科病常见证型,正确制定治疗原则,选用相应方、药的能力。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外治法,并能进行正确的操作。第一节内治法教学要求1 .熟悉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经旨,掌握在治疗妇科疾病中,最主要的是突出一个“调”字,达到整体协调,恢复健康的目的。
11、2 .掌握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药。第二节外治法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复习思考题妇科血证、痛证、热证的中医处理原则是什么?第六章预防与保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卫生保健知识。2 .能力目标具有向不同年龄和不同生理期的妇女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供保健指导和医疗服务的能力。教学要求1.月经期卫生。3 .妊娠期卫生。4 .产褥期卫生。5 .哺乳期卫生。6 .绝经前后卫生。复习思考题如何做好妊娠期、绝经期的预防与保健?各论第七章月经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月经病的定义、范围、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用药禁忌。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
12、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及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常见证型的主证、治法和方药。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上述各病证的预防调摄和转归。了解多囊卵巢综合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治原则和方法。2 .能力目标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和理论对月经病的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会运用西医学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月经病的某些病证协助诊断和治疗。月经病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月经病的定义、范围、病因病机。3 .掌握月经病辨证要点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
13、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4 .掌握月经病治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第一节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教学要求1 .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伏冲任,伤及子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2 .掌握其定义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3 掌握月经先期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月经后期教学要求1.熟悉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4 .掌握其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5 .掌握月经后期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月经先后无定期教学要求1.熟悉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
14、病机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6 .o掌握其定义: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3.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月经过多教学要求1 .熟悉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2 .掌握其定义是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3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4 .了解月经过多可发展为崩漏,应排除子宫肌瘤。月经过少教学要求1 .熟悉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诊断。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3 .了解月经过少的鉴别诊断及其可发展为闭经。经期延长教学要求1 .熟悉经期延长的发病机
15、理、诊断。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3 .了解其鉴别诊断。第二节经间期出血教学要求1 .熟悉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诊断。2 .掌握其定义和辨证论治。3 .了解其鉴别诊断。第三节闭经(附:多囊卵巢综合征)教学要求1 .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虚者,多因肾气不足,或肝肾亏损,或脾胃虚弱,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2 .掌握闭经的定义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3 .掌握闭经的辨证论
16、治。对闭经辨证应以全身症状为依据,结合病史及舌脉,分清虚实。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附:多囊卵巢综合征教学要求1.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定义、病理。2. 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了解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第四节崩漏(附:功血)教学要求1 .了解性腺功能失调引起的崩漏和继发于生殖道器质性病变以及内科病引起的崩漏。崩漏的历史沿革。2 .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3 .掌握崩漏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4 .掌握崩漏的应急处理和辨证论治,以及治崩三法的灵活运用。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17、教学要求1. 了解功血的定义、病因病理。2. 熟悉功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 了解中医崩漏与西医“功血”的关系及中医治疗的思路。第五节痛经(附:子宫内膜异位症)教学要求1 .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2 .掌握其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舐,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3 .掌握辨证论治。首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
18、气血为主。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减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标本急缓,主次有序地阶段调治。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教学要求1 .了解内异症的定义、发病机制和主要病理变化。2 .熟悉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 .熟悉内异症的辨证论治。第六节月经前后诸症教学要求1 .熟悉月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2 .掌握定义及其辨证论治。经行乳房胀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主要由肝失条达或肝肾失养所致。2 .掌握其辨证论治。实者宜疏肝理气通络,常于经前开始用药;虚者宜滋养肾肝,并注意平时调治。经行头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头痛的病机。2 .掌握其定
19、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感冒(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感冒的病因病机及其鉴别。2 .掌握经行感冒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发热(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发热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身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身痛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口糜(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口糜的主要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泄泻(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浮肿(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浮肿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风疹块(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风疹块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
20、证论治。经行吐fl(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吐1的主要病机由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2 .掌握其定义。3 .辩证论治。治疗上应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胃之火,不可过用苦寒克伐之剂,以免耗伤气血。经行情志异常(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第七节绝经前后诸证教学要求1 .掌握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
21、证”。2 .熟悉其辨证论治。治疗上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附:经断复来(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断复来的定义;2 .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复习思考题1 .试述月经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2 .试述痛经发生的主要机理、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3 .何谓治崩三法?试述其临床运用第八章带下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了解带下病的预防与调摄。2 .能力目标能对带下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带下过多(附:阴道炎、宫颈炎)教学要求1 .掌握带下过多的定义: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
22、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2 .掌握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3 .掌握辨证论治。4 .熟悉阴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带下过少教学要求1 .熟悉带下过少的病因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2 .掌握带下过少的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治疗重在滋补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用药不可肆意攻伐,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津伤阴,犯虚虚之戒。复习思考题1 .带下病各证型的主证,治则,方药是什么?2 .完带汤出于何书?说明其药味组成与功用适用于何病证。第九章妊娠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悉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妇科学 中医 妇科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