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docx
《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子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诊治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本指导意见由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结合我国实践制定,旨在提供筛查的最新建议,规范实施子宫颈癌筛查。1、子宫颈癌流行病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其中,70%以上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与HPVI6、18相关1。我国女性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12.1%,最常见的型别包括HPV52、58、53、16、51o我国女性HPV感染有两个高
2、峰,分别为1724岁和4044岁。据Globocan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新发子宫颈癌病例66.万、死亡病例34.8万。2022年中国新发子宫颈癌病例15.1万、死亡病例5.6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西部地区发病率最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我国子宫颈癌筛查状况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子宫颈癌防治项目,通过12年筛查死亡率大幅降低,效果显著。2009年,我国启动了“两癌”筛查项目,2019年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82019年我国3544岁女性的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为43.4%,3564岁女性的筛查覆盖率为36.8%,农村地区覆盖率略低于城市。尽管防控投入巨大,但筛查
3、覆盖率仍需提高,特别是HPV疫苗尚未普及,筛查仍是主要的防控手段。3、子宫颈癌筛查人群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负担和资源状况,推荐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3.1筛查起始年龄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230岁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筛查,但大多数国家建议25岁开始。在我国,HPV感染的高峰出现在1724岁和4044岁,故建议2530岁女性开始筛查,或在初次性生活后3年开始。对于高风险女性,建议提前筛查。3.2终止筛查大部分国家推荐选择6465岁作为筛查终止年龄,建议我国65岁以上女性,若过去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且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或子宫颈浸润癌史,可
4、停止筛查。4、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子宫颈癌筛查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对有性生活史的适龄女性进行检测,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子宫颈癌筛查形式包括:机会性筛查和组织性群体筛查。机会性筛查主要依赖于妇女个体就医时的偶然性,医务人员建议进行筛查或妇女主动要求的子宫颈癌筛查;而组织性群体筛查是指国家或地方最大限度地对所有适龄女性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普查。4.1肉眼观察法肉眼观察法包括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lA)和5%复方碘溶液(即LUgOl碘溶液)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检查结果一般分为阴性、阳性和可疑癌。该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多用于医疗资源匮乏、不具备HPV检测或细胞
5、学检查的地区,作为子宫颈癌筛查或HPV初筛异常后的分流检查。4.2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子宫颈细胞学的变化,包括细胞核形态、结构的异常以及细胞质的改变。根据制片技术分为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LBC)检查。子宫颈细胞学报告系统采用贝塞斯达报告系统(TBS)对细胞学形态异常进行描述。目前采用的是2014年修订版(第3版)TBS系统报告术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
6、腺细胞(AGC)、原位腺癌(AIS)和腺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lN)2以上的特异度90%,敏感度仅为53%81%对于AIS的准确度仅约50%,故单一行细胞学检查容易导致AIS的漏诊,总体假阴性率为6.9%o人工智能(AI)在细胞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AI辅助子宫颈细胞学阅片系统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子宫颈细胞的精准定位,并对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实现精准识别,自主获取诊断,避免了视觉疲劳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弥补人工阅片的不足,大多数现有算法的准确率接近93%2。已投入临床使用的Al辅助系统数据显示,在统计学上等于或优于人工方法。AI降低了诊断的假阴性率,平均样本拒收
7、率W3.5%,对于阴性样本无需病理医师再次阅片3。但该技术尚有不足,如电子细胞学图像质量缺乏质控、不同数字病理扫描仪可造成系统偏倚、缺乏供Al学习的训练集等,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4.3HPV检测2021年,WHO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指南(第二版)中,推荐以HPVDNA检测为主进行筛查。2023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子宫颈癌筛查项目推荐方法中,建议对14种HR-HPV型别(HPVI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进行检测。HR-HPV检测的优势包括敏感度高、阴性预测值好、受人为干扰因素少及容易质控等,其不足之处是HPV检测阳性可
8、能仅处于HPV感染阶段,不代表已有癌前病变,容易造成被筛查者的心理负担、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我国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与子宫颈细胞学相比,HPV检测可检出更多的HSlL及以上病变,阳性预测值更高(13.8%vs.10.9%)4OHPV自采样是女性通过使用试剂盒自我收集子宫颈和(或)阴道样本,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从而获悉自己是否感染HPV,是提高偏远人群筛查率的有效措施。HPV自采样检出CIN2+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2%、80.7%,检出ClN3+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1%79.5%,符合率为97.475。尿液样本HPV检测的总体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94%,
9、其中HR-HPV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88%,且晨尿时的敏感度更高6。该技术可作为某些不愿子宫颈取样的女性的替代选择,但不能取代子宫颈取样。4.4联合筛查细胞学检查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但敏感度较低;而HPV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但特异度低,故两者联合筛查可优势互补。国外有大样本研究指出,联合筛查比HPV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检出率,但较单独HPV检测或细胞学检查所需经济成本更高7。4.5其他筛查(分流)技术4.5.1子宫颈细胞P16Ki67双染色对于HR-HPV阳性患者,使用P16Ki-67双染色进行风险分层优于细胞学检查,绝经前女性较绝经后女性阳性预测
10、值更高(51.14%vs.23.08%)8,P16/KA67双染色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ClN2+的5年累积风险显著升高(31.0%vs.25.0%),而P16Ki-67双染色阴性患者进展为子宫颈癌前病变风险较低,可将随访间隔延长至3年9。4.5.2HPV整合检测HPV的双链环状DNA与宿主基因发生连接,形成HPVDNA与宿主基因组的整合状态,是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病因学事件。与细胞学相比,HPV整合表现出更高的特异度(94.5%vs.63.8%)和相当的敏感度(70.5%vs.70.5%),随访发现HPV整合阳性女性的进展率高于阴性女性(12.0%vs.2.1%)o因此,HPV整合检测
11、可对HPV阳性女性进行精准分流,可作为阴道镜检测的有效补充,甄别出真正潜在的子宫颈病变人群10O4. 5.3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检测多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中HR-HPV阳性女性的分流。对于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甲基化阳性患者发生CIN3的绝对风险度明显高于甲基化阴性患者11。甲基化检测子宫颈HSlL在不同年龄群体中表现不同,相较年龄三35岁的群体,年龄(35岁的年轻女性对多基因甲基化检测的特异度更高(100%vs.88%)o而年轻女性往往更容易发生HPV的一过性感染,故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或许能有助于降低年轻女性的阴道镜转诊率。5. 5.4DNA倍体检测研究显示,在HRTPV阳性
12、女性中,与单独细胞学对比,子宫颈脱落细胞的DNA倍体分析对于HSlL+的敏感度更高(CIN2+:79.21%vs.65.35%;CIN3+:81.48%vs.70.37%),但特异度较低(CIN2+:85.00%vs.96.59%;CIN3+:84.14%vs.93.41%)。若DNA倍体联合细胞学检查一起可显著提高特异度(CIN2+:99.21%vs.96.59%;CIN3+:96.48%vs.93.41%)12o因此,DNA倍体检测可作为HRTPV阳性女性初筛的有效分流方法。5、子宫颈癌筛查策略根据本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疾病负担和可用资源的具体情况来推荐子宫颈癌筛查策略,推荐一般风险女性筛查
13、起始年龄为25岁。5.1 2529岁年龄组女性推荐使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1)细胞学检查阴性:每3年筛查1次。(2)细胞学检查为ASC-US:首选HPV检测分流,若HPV检测阳性,则行阴道镜检查;HPV检测阴性,则3年重复筛查;6个月复查细胞学检查,若阳性则转诊阴道镜检查;无随访条件,即行阴道镜检查。(3)细胞学检查ASC-US行阴道镜检查。5.2 3064岁年龄组女性推荐以下策略供选择6. 2.1HR-HPV检测6.1 1.1HR-HPV检测阴性每5年筛查1次。6.2 1.2HR-HPV检测阳性分流检查。(1)细胞学检查分流:细胞学检查阴性则1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检查NASC-US则行阴道镜检
14、查。(2)HPV1618分型检测分流:HPV16/18阳性行阴道镜检查;非HPV16/18亚型阳性,同细胞学检查分流。(3)VIA/VILI分流:VIA/VILI阴性则12个月复查;VIA/VILI阳性则行阴道镜检查5.2.2细胞学检查同上文5.1部分。5.2.3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联合筛查(I)HPV检测阴性和细胞学检查阴性:每5年筛查1次。(2)HPV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非HPV16/18其他高危亚型阳性:12个月复查;HPV16/18阳性: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均阳性,阴道镜检查。(3)细胞学检查阳性,HPV检测阴性: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3年复查细胞学+HPV检
15、测;细胞学检查结果为2LSIL:阴道镜检查。6、特殊人群的筛查建议1.1 高危性行为的女性高危性行为包括初始性行为年龄过早、多性伴、患有性传播疾病等,建议性生活开始后1年内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包括年龄W25岁女性,并适当缩短筛查间隔。6. 2妊娠期筛查妊娠全周期可以进行筛查,目的在于发现子宫颈浸润癌。多学科诊疗(MDT)合作可以降低筛查风险。7. 2.1筛查人群(1)未规范参加子宫颈癌筛查的妊娠期女性,尤其是从来没有接受过筛查的女性或35年内没有筛查过的女性。(2)孕前筛查异常需要再次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这两类人群应在孕前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子宫颈癌筛查。6.2.2筛查方法主要采用细胞学检
16、查为主的筛查方法,可能比HPV检测初筛能更好地判断子宫颈病变状况。6.2.3筛查结果异常者的管理(1)细胞学检查为ASC-US或LSlL,临床无可疑病史和体征,可以在产后6周再行子宫颈癌筛查。若HPV检测阳性,也可以立即转诊阴道镜检查。(2)细胞学检查为ASC-H、HSlL及以上、AGC及以上均应转诊阴道镜检查。(3)细胞学检查阴性而HPV检测阳性,经充分评估后,决定进一步处理方案,推荐产后6周再行筛查。6.2.4可疑病例的管理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除外子宫颈癌者,应转诊阴道镜检查或直接活检,根据病理学结果确诊。第1次阴道镜检查时组织学上诊断为HSIL者,首选每1224孕周进行阴道镜检查,怀疑
17、有浸润癌或有病变加重迹象,可重复活检。若为AIS,首选转诊妇科肿瘤医师,由有治疗AIS经验的妇科肿瘤医师管理。6.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女性建议自性生活开始后1年内进行筛查。对于年龄30岁,每12个月行细胞学检查,如果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可以延长至每3年筛查1次;对于年龄230岁者,既往如果连续3次子宫颈癌筛查结果正常,可选择每3年1次的HPV检测或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或细胞学筛查。6.4接种HPV疫苗女性无特殊,同非疫苗接种者一样,推荐按最新筛查指南的建议。6.5年龄265岁女性若过去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子宫颈上
18、皮内瘤变或子宫颈浸润癌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除此之外,仍需继续筛查。6.6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女性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既往无CIN2+史原则上无需筛查。7、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癌防治三阶梯诊断程序一一“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诊断”中位于中轴地位。在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的治疗和随访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1转诊标准参见参考文献13-14O7.1.1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1)HPV检测阳性:HPV16或18型阳性;其他HR-HPV持续阳性者,即间隔612个月2次或以上检测样本显示同一亚型HPV感染。(2)细胞学检查异常:细胞学检查ASOUS;细胞学检查为ASC-US,HR-HP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颈癌 规范 2025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