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督导督学案例分析3篇(经典分享).docx
《最新督导督学案例分析3篇(经典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督导督学案例分析3篇(经典分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督导督学案例分析3篇(经典分享)案例分析1:外来子女入学难帮助问题案例分析2: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及“双减”效率案例分析3:督学的职能定位与责任边界问题案例分析1:外来子女入学难帮助问题【案例背景】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到异地工作安家。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是提高教育公共资源均等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每年,市教育局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当年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让公众了解细则,让学校明确职责,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龄孩子及时入学。但是,每年总会听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不同声音。【案例描述】今年6月,学期临近结束,我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2、督学,您好!我有事要咨询您J声音很小,有些忐忑。这是一位家长,刚孤身一人从外地来*工作,儿子目前在老家上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面临小升初在哪里上的问题。该家长来电主要想咨询儿子小升初转学到的事情。之前通过多方了解市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该家长打听到了儿子可转入的公办初中,并在网上找到了该校的招生电话,可是打了几次电话都没联系上该校相关负责人。于是,她通过学校门口公示的挂牌责任督学信息联系上了我这个督学。电话中,该家长说她不但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解决租房、孩子上学问题等一系列安家事宜,特别是儿子的学校落实是她急需要解决的心头大事。言谈间,我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焦虑和不安。我首先安抚了该家长的
3、情绪,和她说明学校老师工作繁忙,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能随时守着电话,请她理解,并表示只要符合政策,学校一定会接收的。然后,我详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以及他们为转学准备的材料,并表示会及时帮她联系该学校相关负责人,让她放心。随后,我立刻向区教育局基教科确认了今年的相关政策,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我联系了该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说明了家长的担心和困难,希望学校能关注此事,主动联系下该家长。校方非常重视,感谢我的提醒,也给了我明确的答复,表示会及时联系该家长,让她耐心等候通知。中考结束后,各校转学登记通知陆续公示,我又再次主动电话联系该家长,提醒其按照学校通知做好准备,该家长连声道谢。交谈中,该家长向我敞开
4、心扉,我了解到这个家庭更详细的信息,夫妻两地工作,有两个孩子,即将分别升入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我从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承担不同角色的角度、孩子青春期有可能出现心理生理变化的角度给了该家长一些新的建议。在7月初,我又主动电话该家长,提醒其注意面交材料审核的时间节点。几次交谈,该家长把我当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遇到问题会时常电话我。【案例分析】对于繁杂忙碌的学校而言,转学也许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尤其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作为督学,在帮助该家长解决儿子转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是按照这样的步
5、骤来处理的。首先是耐心倾听诉求。让求助人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她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同时我也在该家长的叙述中了解具体情况,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搜集第一手资料。第二是全面了解政策。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咨询区教育局基教科、联系学校等途径,我对转学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了解,可以给该家长更精准的指导。第三,积极联络沟通。了解求助人该家长的诉求和相关政策法规之后,我主动联系学校说明情况,让学校知晓和关注此事,同时也将学校的工作流程告知该家长,并在关键时间节点提前通知该家长,消除她的担心和焦虑。【案例反思】一个陌生来电,是外地来锡人员对督学的求助,更是对一座城市政府公信力和教育公平的小小考验。作为责任督学,真
6、诚待人,和责任区学校一起,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下去,把政府的关爱传递出去,我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责任督学,这个称呼是一份信任,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和一份嘱托。在督导的过程中,我接触最多的是人,有学校的领导、教师,也有学校保安、家长、志愿者,他们都在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付出努力和保驾护航,他们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爱,也激励着我将这份温暖投入到责任督学工作中来。我将带着内心对教育的挚爱,做好督导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辱使命,继续前行。案例分析2: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及“双减”效率【案例描述】作为一名新任督学,先后进入了几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这类学校多为弄堂新村小学,
7、学生就近入学大都在周边小区生活,家长多数忙于生计,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值不高,满足于常规的学校教育。一句话,能解决基本的上学问题就成。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普遍偏高,很多临退休的,还坚守在班主任等一线岗位,人员编制人数堪堪好,一旦有老师病事假,经常会手忙脚乱,校长、中层都要去代课,因为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手。本人在同一些老师、学生、家长的闲聊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课后服务”这项工作有肯定,但也有困惑:某学科班主任(非骨干老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以周为单位,每天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常态管理任务外,还有不定期的研究课展示,教研活动参与,以及每周大大小小的各类学生活动。到下午课后服务时,人已经精疲力尽了,
8、此时的课后服务能保证有内容是没问题,但因为学校一般也放手让老师自己去安排,所以是否有序列性、实践性、趣味性、体验性”等课程需要的要求,就很难把握了。说直白点,就是学校都没有顶层设计,一个老师又哪来的能力。”某高年级成绩中游学生:“刚听到有课后服务班很开心,想着又能完成作业,还能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可实际情况是,除了少数优秀学生,多数人是不可能把三科作业全部完成的。如果上其他课程,作业做得更少,如果不上感觉特没劲,还不如回家至少还能先歇会儿。所以上还是不上,挺矛盾的J某低年级学生家长:“学校课后服务班通常分上下半场,对低年级孩子来讲,上半场完成作业足够了。而下半场的课后服务,孩子反应最喜欢体育老师
9、来上,因为可以玩玩游戏撒撒欢,其次是美术、科学、音乐等小学科老师。作为家长,如果学校能给孩子安排上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劳动课程,或者能结合孩子兴趣、特长安排一些有专业老师参与的活动课程就更好了。但目前学校因种种原因做不到,所以下半场课后服务放羊式明显,甚至在凑时间的现象也存在。”某学校负责人:“专业的事最好由专业的人来做。但就目前来看,若没有政府的引导、协调和规范,学校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所以学校能做的暂时还停留在表层,时间上有保证,内容有但不精,孩子的安全有保障。”面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责任督学发现问题的同时,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对话,发起网络讨论等形式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要加
10、强管理。学校上下要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和职责,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能制度化、系列化。二是要高效沟通。尽管当下的有些困难一时无法解决,但是沟通有助于家校间的相互理解,同时借助社区的参与,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多开发一些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三是要及时反馈。不定期开展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课后服务的意义、成效等。经过督导小组的努力,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此外,通过宣传和推广,学生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对“双减”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
11、极的促进作用。【案例分析】“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二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上述家长、老师、学生反映实际问题又确实存在。所出现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其中有来自政府和学校的,也有来自于教师、学生、家长的,这既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也不是某个政策就能够解决的。那么如何在彼此的学习借鉴中不断完善,就需要各方的相互接纳和融合。1.完善学校制度,合理开展服务。课后服务的实施,是教育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首先要出台和健全课后服务相关制度法规以及配套措施,明确各方职责并加强监管。作为开展课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学校应认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督导 督学 案例 分析 经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