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docx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拦渣坝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西南林业大学学号:20120753045班级:水保2012级指导老师:马建刚目录第一章小流域根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21.2 水文地质31.3 植被31.4 泥石流概况31.5 石流特征41.6 泥石流成因4第二章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42.1 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h降水量(H24p)的计算42.2 清水洪峰流量(Qwp)计算,列表72.3 泥石流洪峰流量(Qcp)计算,列表8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9第三章拦砂坝设计IO3.1 坝址选择103.2 坝型选择103.3 坝的设计103.4 拦砂坝库容及淤积
2、年限计算12第四章排导槽设计131 .1排导槽平面布置形式134 .2排导沟断面设计13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135.1 估算依据145.2 投资估算情况14第一章小流域根本情况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98。4,24”E98o536E,25o50,00N-25o530No芭蕉河源于著名的高黎贡山东坡,怒江西岸,汇水面积为4.08km2,全沟长4.33km,流向自西向东,最高点海拔为2450m,山口处海拔为880m,高差达1570m,比降为25%。沟床叠水、陡坎、拐弯多见。沟床阻塞系数为1.31.7,沟侧山3035。,局部达60
3、河流出口后堆积有不同时期的洪积物,与怒江交汇处海拔为790m,相关图件见图1-1图4-1芭蕉河泥石流地质略图图I.I滑坡IQI小埸曲体I湿石泣派枳物I41泥石流朗形地I7I现代冲沟III水源区IRI形成流逋区IhiI流H便枳区例I-I三达廉白云岩II,玄武就板岩IP名II算界得“zF.WrJZa1. 2水文地质流域内主要分布的地层有元古代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以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为主。山口地带出露寒武系保山组砂岩、板岩,产状为250L40。三迭河弯街组(T3)碳酸盐岩,以白云岩为主,产状为230L55,其表层大局部覆盖有厚O.51.Om的坡残积层。山口以东至怒江约IlOOnb为一洪积
4、扇,怒江州卫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到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重镇之一。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持续抬升,在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溪沟下切,风化土层深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体物质储量达1369万11可移方量410万11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1.3植被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C,最高气温为266C,极高气温可达41.6C,最低气温可达4.5。年平均降雨量为IOIImm,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队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量暴涨暴落,旱季最小流量为0.02m3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全流域林地面积占
5、68%,郁闭度为60%,坡耕地占32%。1.4泥石流概况从流域特点看,泥石流形成过程可分为水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淤积区。水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m以上,面积为3.62k发育有滑坡3个,坍塌3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636万nA单位储存量为120.44万1113/11.7tm3,属于冲击力强的泥石流荒溪,其沟道的弯曲度,1.5K2的冲击力冲击力强泥石流荒溪1.77-83-1011-1615-30泥石流荒溪5-66-77-1111-15高含沙山洪荒溪2-33-44-57-10一般山洪荒溪1-1.053-5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泥石流淤积量计算采用侵蚀模数法,根据对流域综合情况
6、的判断,给出林地和坡耕地的侵蚀模数,给出输移比,结合侵蚀物容重和不同地类面积计算Wcp。参考林地侵蚀模数为:1000tkm2-a,坡耕地侵蚀模数为:8000tkm2aWcp=A林W林+A圾W坡2式中Wcp泥石流淤积量,t/aA林一林地面积,km2A坡一坡耕地面积,km2W林一林地侵蚀模数,为100OtZ(km2a)WL坡耕地侵蚀模数,为8000t(km2a)on02输移比,取0.4Wcp=A林W林+A坡W坡a2=4.08km268%1000t(km2a)0.4+4.08km232%8000t/(km2a)0.4=1109.76t/a+4177.92t/a=5287.68t/a泥石流年淤积数量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 工程学 课程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