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doc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 -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导 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指南以展示馆藏、服务社会为宗旨,全面介绍和诠释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所藏档案情况,提供馆藏档案的基本信息和检索方法,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支持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工作,有效地查阅与利用馆藏档案;同时也便于本馆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馆藏,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档案的作用。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莲岳路156-158号松柏大厦(四楼),成立于1997年,隶属于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主要负责收集、
2、管理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形成的土地、房产、测绘等专业档案和资料。2002年晋升为福建省一级国家专业档案馆。先后荣获“厦门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厦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福建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定编18人,目前在编人员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共11名。设办公室、业务科、保管科,并在同安区设有工作点。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库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了气体消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防盗防火监控系统、防水系统、电子门禁等先进设备。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坚持“熟悉
3、馆藏档案零盲点、服务接待零距离、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宗旨,年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档案利用者约8千人次,提供档案利用约2万卷次,为厦门市房地产交易、登记、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继承公证、落实华侨房屋政策、征地拆迁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解决房地产权属争议、房屋中介纠纷等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以建设“数字档案馆”为目标,自主开发了“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信息录入及全文扫描),现已完成约64万卷档案,建立了容量为1.5T的庞大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局域网,从档案录入扫描查询利用审批阅览电子档案(或调取原件)打印利用内容收费等,都实
4、现了网络化和自动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福建省前列。多年来,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逐步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规范体系,如制定了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整理质量管理实施办法、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规范、房地产权属登记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范围、档案数字化技术管理规范、档案数字化成果管理实施细则、电子档案网上利用暂行规定等规范、标准。档案编研工作也取得成效,主要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对华侨私有房屋的处理及其历史意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地价研究、厦门岛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厦门房地产契约等编研成果。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约74万卷(盒)。
5、馆藏档案历史跨度近400年。保存年代最早的为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46年)的档案,清朝时期的也很多,主要是房地产契约契证。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是建国以后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约63万卷。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馆藏档案,按档案形成年代和内容特征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档案及测绘档案、土地管理档案、房地产权属档案、房地产文书档案共六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档案有:一、房地平面图(英制图),共978张,为1929年至1930年绘制的房地平面图;二、户地原图(户地图),共726幅,1947年至1948年绘制;三、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于1947
6、年至1949年所形成,共272卷;四、房地产契约契证共9694卷(盒),加上分散存于多卷房地产权属档案中的共约6万张,时间自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至民国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档案有:一、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1950年至1954年形成,62卷;二、地价册,30卷(盒),1950年编制;三、总归户册,共122册,1950年编制;四、同安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时间为1952年,总数量为11860张;五、房地产调查登记表,1954年形成,199册,共52456张;六、地籍图,为1956年10月翻制,共252幅448张左右图;七、房地产总归户卡,于1956年编造,共151册;八、房
7、地产清查情况记载表,共109册,1964年编制;九、房屋信托案,共157卷,时间为1952年至1967年;十、房屋退托案,共537卷,时间为1974年至2000年;十一、私房改造案,共2289卷,时间为1958年至1983年;十二、馆藏落实私房(侨房)政策案,共547卷,时间为1984年至x年;十三、房屋清查情况记载表,共306册(盒),时间为1978年至1985年;十四、实测房屋平面图,共9243张,比例为1:200,1984年前后绘制;十五、城镇住房情况分幢普查表,共943册,1984年10月编制;十六、城镇住房情况分户普查表,共1356册,1984年10月编制。测绘档案,主要是1954年
8、至2001年测绘的地形图,共18501张。土地管理档案,共82984卷,形成时间为1974年至x年。房地产权属档案,是指1981年以后至今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所产生的档案,是馆藏重头戏,约63万卷(截止x年7月30日,每日都将新增),占馆藏总量85%以上。还有一个较特殊的类别,叫房地产文书档案,共1013卷,为1949年至1998年厦门市原房地产管理机构所形成的文书档案。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指南按档案形成的时间及档案内容特征的分类介绍馆藏。对房地产历史档案,尽可能详尽介绍每一类档案的形成背景。因为房地产历史档案较为复杂,与历史、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如果孤立地来介绍档案本身,大多数人是无法
9、深入理解档案内容及其利用价值的。突出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珍贵档案,另将档案利用服务指南作为附录,介绍档案查阅对象、条件、查阅流程、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事项。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馆藏是动态的,每天都在不断接收新的档案入库,馆藏资源也在逐步优化,本指南提供的数字截止日期为x年7月30日。 目 录一、建国前房地产历史档案 1(一)房地平面图(英制图) 1(二)户地原图 1(三)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 2(四)房地产契约契证 3二、建国后房地产历史档案 4(一)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4(二)地价册4(三)房地产总归户册5(四)同安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5(五)房地产调查登记表 6(六)地籍图6(七)
10、房地产总归户卡6(八)房地产清查情况记载表7(九)房屋信托案7(十)房屋退托案 8(十一)私房改造案 9(十二)落实私房(侨房)政策案 10(十三)房屋清查情况记载表 11(十四)实测房屋平面图 12(十五)城镇住房情况分幢普查表 12(十六)城镇住房情况分户普查表 13三、测绘档案13四、土地管理档案14五、房地产权属档案14六、房地产文书档案17七、馆藏珍贵档案介绍17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馆藏档案介绍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馆馆藏总数约74万卷(盒),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形成的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形成的历史档案、测绘档案、土地管理档案、房地产权属档案等类别。
11、一、建国前房地产历史档案(一)房地平面图(英制图)房地平面图(英制图)是馆藏除了部分房地产契约契证之外,年代最早的档案,是用英制计量单位绘制的房地平面图。其形成背景是:1929年4月20日,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发出测量厦岛土地布告,对厦门进行全岛土地的丈量。完成测量和绘制市区1:200的房地平面图一份,其区段图幅索引,以“天、地、元、黄”编排次序,这是福建省首次城市测量。我馆保存的房地平面图(英制图)共978张,是1929年至1930年绘制的厦门房地平面图。房地平面图(英制图)主要内容:绘制了当时厦门全岛地貌及每栋房屋的平面图,标注了道路名称、公产单位名称、标志性建筑物名称、房屋门牌号码、房屋平
12、面结构、面积等内容事项。检索方法:根据利用人提供的房地坐落,通过门牌地段对照表查找地段号,再通过地段图幅对照表查找户地图号,再通过新旧图幅索引表查找到对应的“天、地、元、黄、宇、宙”等字,每一个字就代表了英制图的编号。(二)户地原图背景:1946年,厦门地政局着手筹办厦门全岛的地籍整理工作,进行土地测量。市区(包括鼓浪屿)共划为五个段,连同市、郊毗接的禾山郊区第六区段小部分,共计测绘出1:500的地籍图191幅,1947年分别用1:500、1:1000、1:2000等不同的比例尺测绘禾山区(共划分自第6区段至第14区段等9个区段)户地图,共538幅。馆藏现有户地原图(户地图)共726幅。其中:
13、厦门市区户地原图191幅,厦门郊区户地原图535幅。绘制时间:1947年至1948年。户地原图主要内容:标明图幅号、比例尺、起止地号;绘制每宗房地产的占地平面图形、地号;标明占地面积、业主姓名、土地用途、宅(田)号或为什地、荒地、水池等性质。检索方法:市区图根据利用人提供的房地产坐落,通过门牌地段对照表查找地段号,再通过地段图幅对照表查找户地图号;郊区图根据利用人提供的房地产坐落,通过相关对照表查找到户地图号。说明:由于户地原图是用铅笔描绘、再加上图纸本身的磨损和老化,许多字迹,尤其是业主姓名,很多已模糊难辨,给档案利用带来不便。档案抢救工作也只能通过对图纸进行托裱的方式对纸质载体进行巩固,因
14、此,户地原图的内容信息也只能仅作为历史参考依据之一提供利用。(三)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背景:1947年厦门市地籍整理办事处辖下的土地登记处,承办接受房地产总登记业务。登记程序:对图认地号、填写申请书表,初审有关契证、收件收费、登记收件,产权审查、送批、登簿、缮证、配图、发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人民政府财政局地政科承接了原地籍整理办事处的产权登记案卷。1950年5月开办新中国成立前尚未登记房产的补办登记工作,经审查清楚,分批在报上刊登产权公告;同时要求过去在国民政府地政机关登记过,并已领取所有权证的均须重新申请登记,经审查符合的,换发市人民政府财政局颁发的所有权证。至1952年底,计接受登
15、记共22024起,占全市应登记总起数的82.5%。馆藏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大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7年-1949年)所形成,按区段以天干为序,分为甲、乙、丙、丁、戊、已,每区段若干卷,共272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954年)形成的有62卷,编号方式与前者类似。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的内容主要有:登记号、申请人姓名、地号、房地坐落、地目面积、定着物、权利来历、共有权人、他项权人、证明书据、登记费、申请登记时间、审查意见、权状(证)发放情况等。检索方法:(1)按登记号查找,每宗地都有登记编号,依编号可查到该地的业主、土地面积、建筑物情况。按地段、街、路、巷门牌号查找到地
16、号、业主、土地面积和土地上的建筑物。 (四)房地产契约契证馆藏房地产契约契证严格意义上不算独立类别,但是非常珍贵,除了有档案凭证价值外,还有文物价值。时间自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至民国末年。通常,同一房产权属演变的各个时期的契约契证集中在一起,或者同一业主(及其继承人)的不同房产权属演变的各个时期的契约契证集合存放,由于标的物(房产)年代久远,许多已自然损毁或被拆迁、改造,要想与现代权属关系一一对应起来,许多几乎已无从考证。鉴于此,我们对这些历史形成的袋装档案采取了基本保持原貌的整理方式,即按房地产标的物或业主为单位进行建档,对所有材料进行了专业修复和整理,建立了卷内目录和电子案卷目录
17、一共9694卷(盒)档案已整理规范,并实现了网上查询利用。检索方法:可按房地坐落(地段号)或业主姓名进行查找。说明:除了上述集中保管的房地产契约契证档案案卷外,还有许多房地产契约契证分散存于相关房地产权属档案中,估计二者总量约为6万张。 二、建国后房地产历史档案介绍我馆馆藏建国后房地产历史档案主要是指自建国后至1987年厦门市开展“双登”(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登记)前形成的档案,主要有: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地价册、房地产总归户册、同安契证存根、房地产调查登记表、地籍图、房地产清查情况记载表、房屋信(退)托案、私房改造案等类别。(一) 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略,参见上节内容)(二)地价册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市 国土资源 房产 测绘 档案馆 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