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复习全重点.docx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全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期末复习全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3、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4、标准: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通常以一项文件,并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根本单位来表示。5、环境标准:标准中的一类,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6、细菌总数:I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基上,与37C经24h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7、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
2、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8、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9、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复原及微生物降解,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10、污染物形态: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一定形态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有其发生和演变过程,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转变为其他形态,具有不同强度的毒性。11、瞬时水样: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12、等时混合水样:
3、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13、等比例混合水样: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14、总固体物: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溶解固体物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C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称为悬浮物1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1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17、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18、化学需氧量:指在一
4、定条件下,氧化IL水样中复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不O19、高链酸盐指数:以高锯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20、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复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21、挥发性有机物:WHO定义,在标准状态(273K,10L3kPa)下,蒸汽压大于0.13kPa的有机物(不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酸)。22、污泥沉降比: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O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那么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
5、积(SV30),以mL/L表示。23、污泥浓度:1L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称为污泥浓度。24、污泥容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Sl),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I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InL计)。2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SO2、NO,、CO、C1H1,颗粒性物质。26、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响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如: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27、总氧化剂和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是空气中除以外,能氧化Kl的物质,有G、PAN、NOr等
6、光化学氧化剂是空气中除&和NoT以外,能氧化KI的物质。光化学氧化剂二总氧化剂一0.269%.28、硫酸盐化速率:指空气中含硫污染物(SO2、HS、HSOi蒸气等)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29、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烧、氧燃等。30、PMm指通过人的咽喉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局部颗粒物,具有Ds(质量中值直径)二1OnI和上截止点30m的粒径范围,常用PMIO表示。3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32、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
7、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33、原生矿物质: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34、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35、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36、生物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受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遭受污染。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病症或反响,利用这些变化来反响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
8、物监测法。37、PFU法:它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局部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到达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38、生物测试法: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响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平安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39、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I和Ao)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IOlg-4-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是噪声测量中很重要的参量。4,式中Ao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l是被量度量。40、放射性: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
9、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a、谢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放射性”。4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42、CEMS(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指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污染物浓度及其总量和相关参数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的仪器设备。43、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上下的尺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44、精密度: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10、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一些术语: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45、灵敏度:指分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一、简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答: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开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环境本底数
11、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效劳。2、环境监测的分类答:按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效劳监测),研究型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光监测、热监测、卫生监测等;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等。3、环境污染的特点答:时间分布性:
12、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空间分布性: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被水和空气流动稀释,不同污染物的性质不同,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不同;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关系)的关系:阈值研究;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河流污染和噪声、烟尘污染。4、环境监测的特点答:(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处理:对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
13、合分析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说明数据的内涵。(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分布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就越准确。(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而又联系的过程,为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5、中国环境标准体系6、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7、水体污染类型答:分为化学型污染(酸、碱有机物、无机物等),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8、水污染监测对象
14、和目的答:对象: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渠、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目的:对地表水(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和地下水一一经常性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对生产和生活等等过程中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一一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对水环境事故监测一一应急监测,为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为环境管理(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一一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一一提供根底数据和
15、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纠纷一一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数据。9、水样的保存方法答:(1)冷藏或冷冻法: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响速度。(2)参加化学试剂保存法:参加生物抑制剂: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HgCI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复原作用;测定酚,用H3P04调至PH为4时,参加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调节PH值: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03酸化至PH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防止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氟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参加NaOH调至PH为12时,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参加氧化剂或复原剂:测定汞的水样需参加HNO3(
16、至PHVI)和K2Cr20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参加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那么需参加少量硫酸锦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复原)等。10、水样的消解方法答:(1)湿式消解法: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硝酸-高氯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硝酸-硫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常用的硝酸与硫酸的比例为5:2。硫酸-磷酸消解法:两种酸的沸点都比拟高,其中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3+等络合,故二者结合消解水样
17、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硫酸-高铳酸钾消解法:该方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高镭酸钾是强氧化剂,在中性、碱性、酸性条件下都可以氧化有机物,其氧化产物多为草酸根,但在酸性介质中还可继续氧化。多元消解法:为提高消解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消解体系。例如,处理测总铝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钵酸钾消解。碱分解法:当用酸体系消解水样造成易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即在水样中参加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溶液,或者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煮沸至近干,用水或稀碱溶液温热溶解。(2)干灰化法:又称高温分解法。其处理过程是:取适量水样于白瓷或石英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或用红外灯
18、蒸干,移入马福炉内,于450550灼烧到残渣呈灰白色,使有机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发皿,冷却,用适量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本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碑、汞、镉、硒、锡等)的水样。11、ICP-AES结构与原理答:原理:I=aT式中:I发射特征谱线的强度;C被测元素的浓度;a与试样组成、形态及测定条件等有关的系数;b自吸系数,bE(详见P73)12、分光光度计结构与原理答:结构:光源、单色器、样品吸收池、检测系统、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储存系统。原理: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
19、品后,局部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即光度计的工作过程,表达时把以上结构作用简单写写)13、原子吸收结构与原理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四个局部组成。原理:待测溶液在原子化系统中离解成基态离子,吸收光源辐射的特征波长的光,特征波长的光强变化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是:A=LP14、水样中Hg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双硫踪分光光度法:水样于95C,在酸性介质中用高钵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变为二价汞;用盐酸羟胺复原过剩的氧化剂,参加双硫胺溶液,与汞离子生成橙红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
20、再用碱溶液洗去过量的双硫踪,于4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复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其气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长253.7nm紫外光光的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复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15、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碘量法清洁水样:MnSO1+2NaOH=Na2SO.,+Mn(OH)2
21、I2Mn(0H)2+O2=2MnO(OH)2IMnO(OH)2+2H2S0.t=Mn(SO1)2+3H20Mn(SOt)2+2KI=MnSO1+K2SO1+I22Na2S23+I2=Na2SA+2NaI修正法碘量法:a.叠氮化钠修正法一一消除NO?消除方式:2NaN3+H2SO4=2HN3+Na2SO4HNO2+HNa=N2O+N2+H2O消除原因:2HN02+2KI+H2SO1=K2SO1+2H20+N2O2+I2;2N202+2H20+O2=4HN02b.高锌酸钾修正法一一消除Fr干扰方法要求:水样不含其他复原剂和有机物。消除途径:KMlA氧化FeOHC0复原过量的KVn0“生成的F屋用掩
22、蔽。氧电极法:a.极谱型:阴极:O2+20+4e=40H阳极:4Ag+4C=AgCl+4eI还=(KXnXFXAXPmXa)Lb.原电池型:原电池符号:PblmolL,KOHIAgo正极(Ag):Ag不参与反响,在OH-条件下,透过薄膜的溶解氧在正极复原,即:O2+H2O+4e-40H负极(Pb):2Pb-4e-2Pb”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与扩散到阳极外表的氧分子数量有关。16、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重珞酸钾法: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倍酸钾氧化水中的复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过量的重铝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钱溶液回滴(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库伦滴定法:在样品中加适当
23、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电流电解,使之在工作电解上产生一种滴定剂,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定量反响,终点通过电化学方法指示。依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和法拉第电解定律定量。快速密闭消解滴定法:在经典重铝酸钾-硫酸消解体系中加助催化剂(硫酸铝与用酸钱),于带密封塞的消化管中,在165。C消化炉中消化,消化好的试样用硫酸亚铁钱滴定或60Onm测定吸光度。17、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五天培养法:培养前的溶解氧与培养后的溶解氧(2OC1C,5天)的差值。(详见P118)微生物电极法:微生物电极由溶解氧电极和紧贴其透气膜外表的固定化微生物薄膜组成。当将微生物电极插入恒温、溶解氧浓度一定、不含BOD物质的底液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期末 复习 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