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doc
《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doc(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ggzz省cccc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cccc县工业与信息化局xxxx大学二一一年七月132 / 13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 录1、总则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范围及年限31.2.1 规划范围31.2.2 规划年限41.3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41.3.1 指导思想41.3.2 指导原则41.4 规划依据51.5 规划编制思路62、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分析82.1 ggzz省产业发展82.2 qqqq州产业发展92.3 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分析112.4 周边地区产业园区发展状况143、县域经济发展及工业园区现状分析193.1 县域经济发展特征193.1.1 整体呈增长性,增速较快1
2、93.1.2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03.1.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支出增长缓慢213.1.4 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223.2 县域工业发展特征及阶段233.2.1 县域工业发展特征233.2.2 县域工业发展阶段243.3 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264、工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414.1 优势(Strengths)414.1.1 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初步形成414.1.2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434.2 劣势(Weakness)474.2.1 发展水平相对低下474.2.2 基础设施仍然薄弱504.2.3 用地条件限制,开发成本高504.2.4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素质有
3、待提高504.3 机遇(Opportunities)514.4 挑战(Threats)525、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535.1 发展目标535.1.1 近期目标(20112015年)545.1.2 中长期目标(20162030年)545.1.3 cccc县八大产业发展目标555.2 园区发展定位585.2.1 基本原则585.2.2 工业园区的定位595.3 发展方向及路径615.3.1 产业选择615.3.2 发展重点695.3.3 发展路径695.4 发展思路715.4.1 突出支柱,循环发展725.4.2 轻重驱动,优化布局725.4.3 三区联动,协调提升736、工业园区空间布局736.
4、1 总体要求736.2 布局原则和布局方式746.2.1 布局原则746.2.2 布局方式756.3 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786.4 功能布局807、工业园区开发模式研究877.1工业园区开发模式条件分析877.1.1 土地利用条件877.1.2 资金条件877.1.3 产业聚集条件887.2 工业园区开发模式选择887.2.1 园区土地开发模式选择887.2.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选择897.2.3 园区产业开发模式928、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研究968.1 国内外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借鉴968.1.1 国外工业园区运营模式案例分析968.1.2 国内工业园区运营模式案例分析1038.1.
5、3 国内外经验借鉴1108.2 cccc县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设计1128.2.1 政府主导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成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委员会和工业区建设与发展公司1128.2.2 市场主导型工业区建设与发展模式引入投资人,成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总公司1138.2.3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政府公司共管型模式1159、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政策1179.1 建立有效的开发体制与机制,保障开发顺利进行1179.2 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189.3 多元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209.4 突出特色,形成产业集聚能力1209.5 注重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1219.6 发
6、挥自身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1229.7 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239.8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124附图124附表(cccc县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建议投资项目表).1331、总则1.1 规划背景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10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意见提出要建设建立资源深加工基地,
7、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延伸产业链,推进冶电联营,形成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同时要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意见还提出要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ggzz省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基调,要以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投资,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融通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投资。为实现ggzz工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工业强省”战略实施,ggzz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努力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100个。另外201
8、0年10月26日召开ggzz省工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工业强省”的战略,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ggzz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此次会议还确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着力点,围绕原材料发展精细加工业。qqqq州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qqqq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按照建立“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突出“抓园区、抓投资、抓市场”三个抓手,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确保“工业强州”的战略重点得到强势推进。在2006年规划的qqqq州循环工业园区中,cc
9、cc县的大榕、新兴位于其核心区域,使cccc县在qqqq州区位发展条件发生了改变。qqqq州工业发展会议提出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培育支撑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载体。要切实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招商引资网建设,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以创新的精神破解阻碍工业发展的难题,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cccc县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未来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充分利用qqqq州工业发展及工业园建设的机遇,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 规划范围及年限
10、1.2.1 规划范围cccc工业园位于ggzz省qqqq州cccc县县城以北,南临过境主干道G60号高速公路,西至思旸镇区、北至大有乡中心区,总用地面积30.23平方公里(图1-1)。园区范围为东抵龙江与异溪两盒的交叉河口,西接思旸镇瓦窑村,南临思旸镇大榕村老屋-杉木沟一线,北至大有乡农坪-碑边一线。其中,cccc工业园的大榕片区位于黔东循环经济区的一部分。图1-1 cccc工业园区位1.2.2 规划年限本规划的年限为2011-2030年。其中,2011-2015为近期规划,2016-2030为中远期规划。1.3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3.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cccc区域发展
11、环境、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突出特色,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定位,确定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以及开发方式及措施。充分发挥园区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园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1.3.2 指导原则(1)内外协调、发挥优势cccc发展要从内外协调中找出自身的优势,要考虑区域发展的环境,东部产业转移,要考虑内部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区域发展的阶段,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结合,提高区域竞争力。(2)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通过良好的规划与布局,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2、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规划要统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突出重点,滚动开发,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并保证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的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要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要把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4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13、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07年8月修订)(6)中共ggzz省委关于ggzz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年10月)(7)中共ggzz省委ggzz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8)关于公布ggzz省重点耗能产品(水耗)限额通知(2006年1月)(9)qqqq苗族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10)关于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规划的批复(2008年4月)(11)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2)cccc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13)cccc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cccc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4、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 第2号)2008年10月1日实施(16)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409-2007)(17)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18)相关法律法规1.5 规划编制思路以ggzz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战略为指引,明确cccc县在qqqq州循环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地位,在对cccc县发展区域背景、县域经济、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园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及园区的开放运营管理模式及cccc县工业园产业发展的措施与政策(图1-2)。图1-2 cccc县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技术路线图2、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
15、分析2.1 ggzz省产业发展“十五”及“十一五”期间,ggzz经济平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ggzz省国民生产总值为4593.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12.8%。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39.2%和47.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发展较缓,其产值从2001年的274.1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30.33亿元,在国民
16、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25.27%下降到2007年的13.72%;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419.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800.06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38.68%上升到2010年的39.18%,第三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390.9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163.58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36.04%上升到2010年的47.10%(表2-1,图2-1)。表2-1 2000-2010年ggzz省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11084.90274.17419.74390.9
17、920021185.04280.83474.68429.5320031356.11298.37579.31478.4320041591.90334.11714.66543.1320051942.00368.94826.63783.4920062282.00393.17980.76908.0520072741.90446.381148.271147.2520083199.12547.851408.711242.5620093893.51554.021474.331865.1620104593.97630.331800.062163.58图2-1 ggzz省2000年-2010年三大产业值图(单位
18、亿元)2.2 qqqq州产业发展qqqq州2010年生产总值312.57亿元,第一产业为76.7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4.6%,比2009年增长6.9%;第二产业为94.1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0.1%,比2009年增长21.1%;第三产业为141.7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5.3%,比2009年增长13.8%。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41.9%和46.9%。(1)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第二、三产业增长迅猛。2010年qqqq州全年生产总值3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一产业为76.74亿元,比2009年增长6.9%;第二产业为94.11亿元
19、比2009年增长21.1%;第三产业为141.72亿元,比2009年增长13.8%。从以上数据可知,qqqq州第一产业发展较缓,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第二产业。(2)第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高。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41.9%和46.9%,第二、第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较高。(3)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推动全州工业发展。工业增加值完成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1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9.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4.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全
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煤炭采选、非金属矿物制造、木材加工六大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16亿元,占86.4%。与上年相比,在21个行业中14增7减。其中,木材加工业增长6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3.7%,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44.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1.0%,饮料制造业增长3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3.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7.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65.5%,有色金属冶炼业下降22.5%,金属制品业下降11.1%,电力行业下降4.8%,医药制造业下降10.5%,纺织业下降9.7%。2.3 东部沿海地区
21、的产业转移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才能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如下:(1)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近年来中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速度加快,表现
22、的趋势是快于东部地区,这说明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升级正在加速进行。(2)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据调查,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在开始寻求新出路。如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佛山市计划将近一半产值的陶瓷企业转移,由陶瓷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会展、总部基地转变。此外,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园区 产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