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2024年冬季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
《幼儿园2024年冬季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2024年冬季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天气渐凉,早晚温差大,秋冬季是呼吸道和肠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幼儿园人群密集,孩子抵抗力差,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请家长和幼儿园携手共同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一、常见疾病1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病毒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被感染。2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具有发病
2、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感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痉挛等胃肠炎症状。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受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被感染,还可通过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病人呕吐物等产生的)被感染。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3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泡及结痂。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4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
3、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是唯一传染源,5岁以下的儿童人数最多。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版糠萩样脱屑为特征。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瘪,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6 .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
4、炎支原体。7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全身传染病,典型症状是发热、耳下腮腺的肿大、发红。主要通过腮腺病人的飞沫使健康人受感染。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患病后会出现剧烈头痛、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传播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飞沫传播。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会切实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宣传教育、晨检和午检、通风及消毒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同时也希望各位家长和我们一起做到以下几点:1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
5、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2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增加机体免疫能力。3 .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4 .做好居家
6、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保持空气清新。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5 .不扎堆、少聚集。流行期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前,要科学佩戴口罩。6 .监督孩子科学洗手。教育孩子外出回家、到校后,以及在公共场所接触公共物品、接触动物或垃圾后都应及时洗手;平时养成每次餐前、便前便后、撮鼻涕和打喷嚏后,揉眼睛前的洗手习惯。帮助孩子掌握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7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
7、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流感疫苗等。8 .发现不适及时就医。对于晨检中或在园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万一不小心被感染,患病幼儿应遵从医嘱留在家中治疗。孩子痊愈返园一定要请医院出具证明后才能返园,望家长理解。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们:您好!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各
8、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学生聚集的环境中更为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并维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此向各位家长通报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相关事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孩子们的健康。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1 .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包括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及发热(体温超过38。0。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因其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在学校这种密闭环境中,容易形成疫情。2 .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出现皮疹前2天至出疹后6天内
9、患者均具传染性。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倦怠,随后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头部,四肢较少。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通常可自行痊愈。3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中。该病的隐性感染性较高,显性感染的症状一般较轻。传染途径包括粪口传播、飞沫传播等。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口腔内疼痛,以及手、足、臀、膝部的丘疹、疱疹。此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愈后良好。4 .腮腺炎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接触病人后23周可能发病。腮腺炎的典型表现为耳垂下肿大,伴随疼痛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腮腺肿胀通常在发病13天内达到高峰,约2周内逐
10、渐消退。5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为812天。患者初期表现为高热(39。C以上)、咳嗽、流涕,伴随口腔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需及时接种疫苗预防。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可能伴随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虽然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病例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对于复阳病例,需特别注意休息和隔离。7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主要通过不洁饮食(如生食贝类)或与患者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潜伏期为1248小时
11、通常病程为23天。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将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做好开窗通风和校园清洁消毒。同时,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协助学校,共同防范传染病的发生。以下是需要家长督促孩子遵守的注意事项:1 .体温监测与就医学校将定期进行晨午晚检,发现学生体温在37.3。C以上或有出疹等症状时,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家长需在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来校。2 .及时报告病情孩子因病缺勤时,请家长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以便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
12、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需在康复后到二甲及以上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3 .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在餐前便后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卫生纸遮掩,使用后的卫生纸妥善处理。避免随地吐痰和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确保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4 .健康饮食与水分补充鼓励孩子多饮用白开水,拒绝生水和不明来源的食品,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免疫力。注意食品卫生,尽量选择热熟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及“三无”食品。5 .科学作息与锻炼指导孩子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4小时。6 .避免人群聚集尽量避
13、免带孩子前往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以防交叉感染。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确保居家环境的卫生。亲爱的家长们,传染病的防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我们相信,通过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有效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率,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为关心关爱幼儿身体健康,提高传染病预防水平,现将常见的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大
14、朋友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一、常见传染病1 .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所有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属于高危易感人群。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0月一次年3月。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了病人或其污染的物品、吃了或喝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水都有可能被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起病突然,以轻重不等的呕吐或腹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儿童以呕吐症状为主,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可伴有低热、乏力、腹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不会表现为重症,但可出现脱水。2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起高
15、热、干咳、鼻塞、流涕、咽喉痛,同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3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幼儿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10-11月为秋冬发病高峰。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疱疹性咽峡炎6岁以下儿童高发。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多伴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40摄氏度左右,疱疹仅存在口腔,一般会喉咙痛、流口水。绝大多数患儿一周内可痊愈,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二、预防措施1 .个人卫生。把好
16、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引导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摸、不啃手等。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2 .家庭卫生。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居家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3 .良好作息。假期请家长引导幼儿早睡早起,保证幼儿充足睡眠。4 .营养均衡。拒绝“三无食品”少吃生冷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幼儿营养均衡及合理的饮食习惯。5 .坚持户外运动。减少幼儿电子产品的频率和时间,坚持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提高幼儿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增进亲子感情。6 .做好疫苗接种。积极做好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最佳方式。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幼儿的身心
17、健康保驾护航。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您好!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在这个时期,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将秋冬传染病防控的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一、秋冬常见传染病介绍1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包括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以上。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和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2 .水痘: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
18、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3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性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4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身,以
19、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绞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5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C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出现复阳、三阳、四阳者请一定注意休息。7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2024 冬季 传染病 家长 一封信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