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75首带拼音打印版.doc
《古诗75首带拼音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75首带拼音打印版.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1江南(jing nn) 汉乐府(hn yu f)江南可采莲(jing nn k ci lin),莲叶何田田(lin y h tin tin)!鱼戏莲叶间(y x lin y jin)。鱼戏莲叶东(y x lin y dng),鱼戏莲叶西(y x lin y x),鱼戏莲叶南(y x lin y nn), 鱼戏莲叶北(y x lin y bi)。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
2、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突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终究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盘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风格,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
3、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2长(chng)歌(g) 行 汉乐府(hn yu
4、 f) qng qng yun zhng ku zho l di r x 青 青 园 中 葵, 朝 露 待 日 晞。 yng chn b d z wn w shng gung hu 阳 春 布 德 泽,万 物 生 光 辉。 chng kng qu ji zh,kn hung hu y shui 常 恐 秋 节 至, 焜 黄 华 叶 衰。 bi chun dng do hi,h sh f x gu 百 川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 sho zhung b n l,lo d t shng bi 少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
5、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与时努力,
6、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与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根本原如此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
7、乐府诗集中。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与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
8、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与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3敕勒歌(ch l g) 北朝民歌(bi cho mn g)敕勒川(ch l chun),阴山下(yn shn xi), 天似穹庐(tin sh q
9、ing l),笼盖四野(lng gi s y)。 天苍苍(tin cng cng),野茫茫(y mng mng),风吹草低见牛羊(fng chu co d xin ni yng)。评析这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皆已无从考据。此民歌诗词远为鲜卑文,现今流传下来的敕勒川辞系从鲜卑语翻译而来。相传是北齐时期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所唱,以此来激励士气。此民歌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雄浑朴质,具有典型的北方乐府民歌的特点。“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尽管现今已不能确切地说敕勒川在什么地方,但可以肯定是大漠草原中,阴山脚下。阴
10、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
11、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诗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诗。诗人轻松的用笔为我们勾画了雄奇壮丽的风景,语言自然朴质,超越了一切的
12、装饰效果。古人曾评论说:“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 4咏(yng)鹅() (唐(tng) 骆(lu)宾(bn)王(wng) 鹅() 鹅() 鹅(),曲(q)项(xing)向(xing)天(tin)歌(g)。 白(bi)毛(mo)浮(f)绿(l)水(shu), 红(hng)掌(zhng)拨(b)清(qng)波(b)。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 拨:划动。5风(fng) (唐(tng) 李(l)峤(qio)解(ji)落(lu)三(sn)秋(qi)叶(y), 能(nng)开(
13、ki)二(r)月(yu)花(hu)。 过(gu)江(jing)千(qin)尺(ch)浪(lng), 入(r)竹(zh)万(wn)竿(gn)斜(xi)。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注释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如此训:“季夏行春令,如此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过:经过。斜:倾斜。6咏柳(yngli) 唐(tng)贺知章(hzhzhng)碧玉妆成一树高(byzhungchngyshgo), 万条垂下绿丝绦(wntiochuxilsto)。 不知细叶谁裁出(bzhxys
14、hucich)? 二月春风似剪刀(ryuchnfngsjindo)。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1.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2. 妆:装饰,打扮。3.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4. 绦t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5. 裁:裁剪。6. 似:如同,好似。诗句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
15、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
16、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17、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假设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37回(hu)乡(xing)偶(u)书(sh) 唐(tng)贺知章(hzhzhng) (其一)sh xio l ji lo d hu,xing yn w gi bn mo cu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r tong xing jin b xing sh ,Xio wn k cn
18、g h ch li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白话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cu: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相见:即看见我。
19、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3折叠整体赏析回乡偶书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20、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
21、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回(hu)乡(xing)偶(u)书(sh) 唐(tng)贺知章(hzhzhng) 其其(q) 二(r)离(l) 别(bi) 家(ji) 乡(xing) 岁(su) 月(yu) 多(du),近(jn) 来(li) 人(rn) 事(sh) 半(bn) 消(xio) 磨(m)。惟(wi) 有(yu) 门(mn) 前(qin) 镜(jng) 湖(h) 水(shu),春(chn) 风(fng) 不(b) 改(gi) 旧(ji) 时(sh) 波(b)。注释镜湖:在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75 拼音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