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做到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docx
《党员干部要做到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要做到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党员干部要做到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585同志们:我们X集团是国有大型X企业,员工X万人,作为国家X行业的领军企业,X人担当起的是国家腾飞、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所以今天,我结合组织活动时间,为全体总公司的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主要讲我们党员应当具备的一个优良品质一一忠诚。我感到,忠诚内含着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内含着高尚精神境界、道德操守,内含着强烈责任意识、进取精神,是党员干部理应具备的人格、品格、风格。忠诚是为政之魂,铸就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诠释着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支撑着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忠诚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底色,做到对党忠诚,必须严以修身、做人要实。天下至德,莫大
2、于忠。自古以来,“忠”被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体现了对人的精神、文化价值的敬重,体现了道德价值的无上崇高地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被称为“八德”,“忠”列“八德”之首。“忠”不仅被看作是个人的“修身之要”,而且被定为“天下之纪纲”“义理之所归”。早在尚书左传等典籍中,就有“忠德之正”的思想。孔子的主要思想被概括为“忠恕而已二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的好坏,常常看一个“忠”字,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遗臭万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佳话,成为立德、立言、立功的楷模。忠诚是考量一个人道德的基本要求
3、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他牺牲生命,出卖组织。”60后说应填“宁可也不”,70后说应填“害怕所以”,80后说应填“与其不如”,90后说应填“宁可也要”。看到00后填,他白白牺牲生命,忘了出卖组织。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也可以折射出:忠诚作为一种宝贵的品质,近些年似乎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珍贵。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对党忠诚就是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入党誓词中也镌刻着: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党员干部如果丧失了对党的忠诚,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最起码的资格。那么,忠诚从哪里来呢?如何做一名
4、忠诚人民、忠于集体的党员?围绕这个问题,我从三方面做个解答。一是讲信仰,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对党忠诚,首先要忠诚党的信仰。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什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如果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不信马列信上帝,说什么对共产党有感情,对上帝也有感情;如果一名党员干部在党不忧党、在党不为党,对那些有损党的利益的言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自己也做出一些有损党的利益的事情来;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不信组织信个人,把对党的忠诚变成对关系网的依附;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把对党忠诚作为向组织交换的筹码,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牢骚满腹,甚至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如果一个党员干
5、部在危机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动摇、妥协、变节,那么“忠诚”二字从何谈起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关于信仰,我想和大家讲几个实例。第一个是关于陈望道先生的故事。陈望道
6、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那是192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陈望道在简陋的屋子里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给他送去粽子和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一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嘴边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没动。原来,陈望道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所以,有人说,信仰的味道是甜的。正是这种无以言表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革命先辈才心甘情愿地为着信仰吃百般苦、受千般罪。宋庆龄在写给美国同学的信中说:“孙
7、中山好几次告诉我说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就为这个理想,他献出了他40年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也出现了很多信仰坚定的榜样。比如: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铸就了精神上的永恒;草鞋书记杨善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自己的生命为大凉山百姓留下了一片绿野。还有新时期的吴天祥同志。吴天祥同志从部队复员后到地方工作,经过多个岗位,官至副厅级。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他50多次义务献血,4次跳进长江救人,几十年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变过,分析其中原因,他求什么?最终只能一条,有信仰。现在
8、70多岁的老人,还承担着信访工作、群众工作,不厌其烦,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上补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常补、不断补J我们公司上下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要坚持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注重理论素养这个必修课,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更好地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守为政之本,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触及灵魂,自觉转化为人生信条和行为自觉,不断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讲纪律,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欲知平直,
9、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守纪律、讲规矩作为成就大业的基石,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比如:曹操贵为丞相,是实际上的“皇上”,仍讲规矩、守纪律。割发代首的故事传颂于民间,今人可能不理解,“割”个“发”,岂能“代首”?殊不知,在古代,“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割发是大逆不道,动古人一根“毫毛”,就相当于杀了他的头。曹操割发代首体现了他政治家的智慧,因为严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数倍于己的对手,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无独有偶,曹操的老对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更是世代流传。作为刘备三顾茅庐、委以丞相重任的诸葛亮,一生勤谨,蜀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员干部 做到 忠诚 不忘 初心 牢记 使命 主题 教育 专题 党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