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储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
《固态储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储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态储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氢能被认为是能源转型、工业及交通领域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综述固态储氢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物理吸附、化学储氢和金属氢化物等固态储氢技术路线和美国能源部等机构提出的重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循环寿命和系统成本等关键技术参数的发展目标,指出目前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和改进方向,分析了固态储氢应用场景和潜力,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系统集成优化及应用方向等建议,以为开展固态储氢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提供思路和参考。氢能被认为是全球能源转型、工业及交通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国际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2023年6月美国发布首个美国国家清洁氢战略和路线图,紧接着日本提出新版氢
2、能源基本战略,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氢能产业处于政策风口,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把氢能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央企相继布局绿氢制备、管道输氢及绿氢炼化等产业链环节。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固态储氢具有体积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势,正成为氢储运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热点。本文综述固态储氢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了主要技术路线和目标,指出技术存在问题和优化提升方向,分析了固态储氢应用场景,并提出未来技术发展及应用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固态储氢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提供参考借鉴。1、氢气储运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关键
3、环节,整体呈现“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发展态势(表1)。不同应用场景适用的氢气储运方式布.所不同,而提高氢气储运密度、降低储运成本是共同发展目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我国将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推动氢储运技术研发,探索固态等储运方式应用。固态储氢作为氢气储运的重要技术分支在美国、口木及欧盟得到广泛研究。20052010年,美国能源部支持多家机构调查研究了400多种材料的潜在储氢能力和应用前景。同时为满足车载储氢系统的应用需求,美国能源部还制定了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路线图,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技术目标。但当前文献报道中,尚没有储氢系统能够同时满足所有的技术要求。目前
4、固态储氢技术研究聚焦新型储氢材料、系统装置以及储氢应用场景。表】常见储氢方式kg车储包方式运输工具装数量优点缺点高压储级(20MPH)长管拖车300充/放氢速率快,应用广泛储气密度低,单车载量小液氯液氯梢窿车4000运载量大,缴纯度高能耗窗,设备要求高有机液体储氢槽罐车2000安全,无需高压、低温,储同密度高脱匆能耗高,催化剂失活等铁基固态储氢货车1200安全,储氢密度大,运输方便放氢温度较高2固态储氢发展现状2.1主要技术路线固态储氢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利用固态储氢材料实现可逆存储与释放氢气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储氢和化学储氢(图1),具有体积储氢密度高、吸放氢条件温和、可逆性和
5、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好、供氢纯度高等特点。物理吸附储氢利用储氢材料高比表面积和高微孔容积等结构特点实现高密度储氢,典型吸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等,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实现氢气与吸附材料可逆储氢。比表面积是影响吸附材料储氢容量的主要因素。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容较高,稳定性好且密度低,可重熨存储。理论上碳材料和其他无机多孔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可达5%-v10%,甚至更高。MOEs和COFs材料是储氢材料另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框架密度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等优势,但低温吸附质量储氢密度低于3机总体上物理吸附储氢处于研究阶段,高储氢容量吸附材料的制备是研究焦点
6、主要通过内部结构调制和表而改性等手段实现温和条件下高储氢容量。固态储氢材料1一、1化学施依材料非含黑氧化谷UM1.tMttMakt*fttm K系傅徽材 QUB值*化*诔材料含量有机能紫(MOFs)材料共馀有机枪a?(COFs)图1固态储氢材料分类化学储氢借助金属键、共价键等生成金属氢化物和配位氢化物等物质形态实现储氢,主要包括金属氮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氢化物是金属/金属合金与氢发生可逆反应时生成的一类氨化物,借助金属氨化物吸附氢,并通过加热氢化物释放氢,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固态储氢路线。根据构成二元合金的原子比不同,金属氢化物储氢合金主要包括镁系、稀土系、钛系、错系等(表2)。其中镁
7、系合金(MgH2)固态储氢材料处于示范及应用初期阶段。镁价格低、资源有保障,全球已开采镁矿中90%在国内,不存在储氢材料被“卡脖子”。另外镁系合金储氢过程反应简单、无副产物、控制性良好,储氢密度最大可达7.6wt.%(106kgm3),为标准状态下氨气密度的1191倍,70MPa高压气氢的2.7倍,液氢的1.5倍,材料可回收,对环境友好。总体上,轻质、高容量储氢合金的开发和性能提升仍走化学储氢材料的研窕重点。表2主要金属氧化物储氢性能对比储氢材料储氢密度/Wt.%放氧压力/MPa放氢温度*c90%放辄所需时间min循环寿命H1.aNii1.31.50.20.8253好较高TiFe1.81.9O
8、21.030W5较好低TiMn22.02.1O.51.025W3好低V-Ti-Cr3.53.8O.3255较好高轻质储氢材料MgH:7.60.1287W20晨好较高Mg2Ni3.60.1282W20理好较高MMHt(M=1.isNa)7.510.60.1150.多步放氢120较好高1.i-Mg-N-H5.60.190120较好较高MBH1(M=1.isNa、Mg、K,Ti,Zr)7.518.50.12250,多步放氢180差高国内主要固态储氢研究单位包括中船七一二所、上海交通大学、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另外上海镁源动力、氢枫能源等企业正加速固态储氢关键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开发。表3国内
9、主要固态储氢研究机构概况单位储氢材料进展及成果应用场景中船七一二所钛铁系和机系钛铁系储氢:开发MOkg级固态储氢系统:饥系储氢:开发储狙量5001500k1.单个箱式储氢系统,单个20尺箱式氢电系统储能28MWh绿色船舶动力、电网调峰(储能)、离网供电上海交通大学铁系10ta氢化镁粉末生产线,储匆密度15.2wt.%;30ta多孔镁基储氢颗粒生产线,常温常压储氢密度6.Owt.%,循环寿命3000次:合作开发吨级镁基固态储运翻车备用电源、无人机、水下潜航器:氧气储运:加氢站/加-电储能站,储能/分布式发电;叉车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稀土系金同氢化物220ta而容量储级合金中试线:开发500
10、N/储氢装置:开展多项可再生制氢-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发电应用示范:合作开发45I低压合金储氧式缎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制定多项固态储氢国家标准叉车:船艇:助力车:轨道机车:规模储能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2技术目标国内外固态储氢技术研究聚焦在调控材料体系、提升材料综合性能和优化储氢系统方案。为推动技术应用,美国能源部(DOE)(表4)、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联合组织(FCHJ1.O、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CEDO)(表5)以及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对体积/市量储氢密度、氢压范围、循环寿命与成本等关键技术参数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为固态储氢技术发展及应用指明了方向。表4DOE轻型燃料电池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