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一、“十四五”回顾5(一)国资国企情况5(二)改革发展成效6二、战略分析15(一)宏观环境分析15(二)行业分析19(三)标杆分析43三、总体战略58(一)使命愿景58(二)战略定位60(三)战略目标63(四)发展模式64(五)业务组合66(六)发展路径67(七)战略举措68四、产业规划72(一)能源板块72(二)金融板块78(三)公共事业板块84(四)物流板块90(五)文化旅游板块99(六)制造板块112(七)现代服务板块116五、保障措施122(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122(二)加强战略管理123(三)采用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123(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124
2、五)加强政策支持128(六)加强资源支持128(七)加强安全生产131六、战略实施132(一)实施保障132(二)实施步骤134(三)实施计划134(四)风险管理136一、“十四五”回顾“十四五”期间,是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国资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疫情防控社
3、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国资国企情况2030年底,全市纳入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的一级国有企业103户,其中市属企业26户,县市区属企业77户。截至2030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308.98亿元,净资产1582.1亿元,营业收入592.4亿元,利润总额3853亿元,比2016年初的846.7亿元,284.87亿元,184.18亿元,2.09亿元,分别增P408.91%,455.38%,221.64%,1743.54%o其中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9户市管一级企业,分别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用控股有限公司、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市
4、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经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涉及煤炭、电力、化工、城建、城市公用事业、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建设服务、非银行金融、股权投资等行业门类。截至2030年底,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424.75亿元,净资产469.3亿元,营业收入332.15亿元,利润总额22亿元,比2016年初的349.15亿元,111.45亿元,103.56亿元,3.71亿元分另1|增加308.06%,321.09%,220.73%,492.99%o(二)改革发展成效1 .坚持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1)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研究制定了关于在深化
5、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通知,制定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参考范本,明确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法定地位,9户市管企业及所属企业完成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并完成登记,实现全覆盖;制定了市管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指导意见,指导市管企业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现党组织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在市管企业全面推行了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2)加强企业基层
6、党建。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印发了市市管企业党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考核细则,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落实;将党建考核结果纳入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实现考核评价结果与企业负责人任免、薪酬和奖惩严格挂钩。扎实推进市管企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推进“三基”工程和过硬支部“五化”建设,制定并下发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党支部评星定级,2030年底前五星级党支部比例达到40%以上,并对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了市委党校国资委分党校和3户市管企业党校,依托党校每年定期举办24期市管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丰富党支部书记的党建业务知识。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举办全市国资系统“
7、百舸争流新时代、勇立潮头党旗红微党课大赛,在电视台直播,收到良好效果。(3)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印发了市国资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任务分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组监督,积极支持派驻纪检组的工作,坚持研究国资国企改革等重大事项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组人员参加。印发市市管企业公务支出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公务支出行为管理。每年开展市管企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述职述廉。印发了加强和改进市管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企业党的工作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力量。2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
8、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1)健全制度体系,明确改革方向。立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国企十条,建立了以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为“1”、以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二条实施意见等市委市政府其他发文为“X”、各市直部门单位发文为“Y”的“1+X+Y”制度体系,目前已制定印发各类文件70余份,形成了国资国企改革制度框架。(2)实施一企一策,抓好混改落地。印发了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支持推进市管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见、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混改工作
9、目标、推进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公布了18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和项目名单。市国资委监管各级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到143户。发展了一批重点混合所有制企业,海纳科技成为市国资委系统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城投与南威集团、绿城控股以及能源与上海旗升、北京艾坦姆等成立了合资公司。文旅集团与水发集团等3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鲁泰控股、公用上市有序推进。能源引进陕煤集团对物流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等。(3)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通知,基本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健全了鲁泰控股等股权多元化企业的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试行鲁泰化学职业经理人选聘
10、规范开展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工作制度,市国资委每年组织审核市管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并对审议问题跟踪督促整改。督促市管企业董事会成立相关专门委员会,并制定议事规则,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制定关于在部分市管企业选聘外部董事的工作方案,从省国资委共享人才库为能源、公用、鲁泰控股、公交集团4户市管企业选派外部董事6名,充实企业董事会,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和能力。外派监事会职责划转市审计局,公交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强化审计监督职能。(4)持续推进制度优化,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开展企业集团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市管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
11、深化市管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市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革市管企业工资增长机制,督促各市管企业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市管企业集团去行政化,开展了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市管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均控制在10个以内,精减率最高的企业达到57%、人员编制数均控制在80人以内,精减率最高的企业达到58%,干部管理人员配备上更加合理,成效显著。大力推动能源、国投、鲁泰控股、公用等实施企业内部重组整合,对三级以下郭仓井田资源开发公司、榆林海源机电装备公司等14户企业进行了吸收合并、清算注销、产权转让。制定推进17户市属国有企业改
12、制清算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劣势中小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和改制退出。3 .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1)依托新旧动能重大项目,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印发了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以四新促四化,以十强产业为核心,建立了十强产业项目库,并实施年调整、月调度,为全市建立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重点项目库提供了基础。同时为支持国有资本向十大产业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集聚,市国资委建立了市管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截至2030年12月底,共入库项目68个,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重要基础设施等产业领域,计划总投资578.12亿元,截至20
13、30年12月已累计完成投资253.74亿元。(2)推动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培育特色产业集团。推进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大型企业集中,依托能源、公用、国投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整合市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资源组建文旅集团、土发集团。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及港航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京杭多式联运物流项目为依托,重组整合区域内港口资源,组建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5户市属企业相继划入城投、国投、公用,壮大了企业规模,提升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能力。能源、公用、鲁泰控股入选市“510”企业培育工程名单。(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市国资委立足市管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瞄准新一
14、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赴北京、上海、深圳、宁波、西安等地,开展集中招商活动30余次,与中建国际、绿城控股、比亚迪股份、中科院宁波新材料研究所等100余家央企省企、大型民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工作。引进中建集团、中国中铁、中国保利、深圳怡亚通、陕西煤化、森达美集团等国内外500强企业与市管企业合资合作,落地艾坦姆高端流体阀、信发液压、精密铸造等高端制造业项目10余个。近年来累计招引市外到位资金30余亿元。(4)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批复建立全国职业经理人大数据分中心,共享全国职业经理人才大数据,搭建沟通
15、和合作平台,为市管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鲁泰化学为试点,建立具有刚性约束力和较大激励作用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市管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管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不受增人计划限制,简化程序,鼓励企业加大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5)加强企业投资监管,心无旁鹫做好主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市市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市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指引,依据市管企业主业和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研究制订了市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公布了市管企业主业清单,严控新增投资项目进入
16、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风险业务和低端低效产业,推动市管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防范投资风险,更好地落实保值增值责任。(6)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市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市管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六条措施市市管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红激励工作指引等文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激励。市国资委与大学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成立了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推动能源与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合作建立研究中心、与大学共同设立高端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公用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设静态熔融结晶实验室、鲁泰控
17、股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研发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将政府的环境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合作共赢。4 .加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国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1)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明确出资人监管权力责任。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实施方案,强化了4项管资本职能,精简了19项监管事项(其中取消2项监管事项,下放12项监管事项,授权5项监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对市国资委行政权利事项和责任清单进行梳理和动态调整,印发了市
18、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共涉及9大类29项出资人监管权力事项。(2)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增强国企保值增值能力。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印发关于公布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及改制清算企业名单的通知,将25户市属企业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并进行了重组整合。14个县市区全部基本完成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通过统一监管,实现了国有资本合理配置,增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推动了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3)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落实国资基础管理职责。印发市市管企业资产转让管理办法市市管企业担保管理办法市管企业债券
19、发行管理办法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备案工作指引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等基础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产权管理、资产评估、资产统计、业绩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组织企业编制每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十四五”期间上交国有资本收益5.81亿元。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核实了新纳入企业家底。扎实开展年度市管企业财务决算、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产权登记管理工作。5 .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发展环境有效改善(1)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截至2018年底,全市
20、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共涉及15户中央企业、5户省属企业、4户市县属企业,24户企业分离移交任务量共计356642户,已全面完成正式协议签订、资产划转和管理职能移交工作。对3户市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补助共计262万元,于2017年11月拨付到位。(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5个工作专班,召开全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推进会议。2030年6月底,市各县(市、区)均与驻地企业签订了移交框架协议。截至2030年11月底,全市应接收移交退休人员9.4万人,已完成实质性移交9.4万人,移交比例100%。二、战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需要深
21、入分析面临的外部环境,本章重点分析宏观环境、主要行业、标杆企业。(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1)各国协调合作与博弈竞争并存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世界政经格局变化趋势,存在深刻调整和不断完善的客观需要。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全球多边机制以及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有效性面临挑战进一步加剧。(2)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2、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3)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203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使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持续的发展动力。国有企业将成为“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中的排头兵,被赋予更多期待与使命。2.经济环境分析(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年,中
23、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2010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如下图所示。注:(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
24、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6%o(3)内需相对疲软2019年经济增长的6.1%中,投资和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于前几年明显减小。投资从2018年7月份跌入低谷,增长乏力,2019年5月份开始再次减缓,突出表现为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基建投资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投资近乎零增长。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减慢。出口下降叠加内需不足,进口增速下降较快,出现了衰退性贸易顺差。3 .社会环境分析(1)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亿,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市属 国企改革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