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交通运输信息中心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X运安)升级项目采购需求.docx
《XX省交通运输信息中心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X运安)升级项目采购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交通运输信息中心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X运安)升级项目采购需求.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省交通运输信息中心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X运安)升级项目采购需求一、背景及依据(一)项目提出的背景略。(二)项目提出的依据略。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构建X运安智控模块,整理公路中心原有客货维驾培安全等各系统,建设安全运输、网约车监测模块,提升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应用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数字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监管平台,构建安全、便捷、高效、有序、绿色的现代智慧道路运输网。业务目标:通过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在适应信息化监管的优化完善,有效促进行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式”管理向统一发起、分派处置的“系统式”监管转变;由单打独斗的“孤岛式”管理向共享协同的“联动式”监管转变;建立统
2、一的客运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客运监管水平,实现“全过程记录、全业务管理、全链条监控、全方位监测”;整合各类道路运输信息资源,构建统一规划、结构合理、灵活共享的交通行业数据中心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有效管理和利用,加快推进信息系统“上云”,完成集约、高效、安全、统一的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建设。本项目优化或建设模块包括:开展应用集成工作、优化智控平台模块、升级移动端功能模块、升级联网联控模块、升级执法调度模块、建设运输安全模块、升级客运监测模块、升级货运监测模块、升级驾培监测模块、建设网约车监测模块。技术目标:通过省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完善现有系统架构,加强我省运输行业重要监管系统间的互联互
3、通,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平台可扩展性,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性,利用先进的算法引擎以客运行业作为先行尝试,为行业全域化深度挖掘提供决策支撑,实现数据赋能;新增数据采集/共享接口,保障数据传输共享的安全稳定,并提供数据计算能力平台,扩展系统性能,加速推进集约、高效、安全、统一的道路运输监测监管系统建设。三、采购内容及清单序号名称主要内容/规格参数数量单位1X运安应用集成模块优化统一加密设计改造,统一门户升级。1套2优化智控平台优化客运安全码、数字驾驶舱、客运域、新增企业服务平台等功能1套3优化移动端包括X里办端与X政钉端1套4优化联网联控模块修改入网率上线率
4、计算规则,统一两客一危和重载货车的计算规则;扩展与“两客一危”运营商数据对接协议;1套5优化执法调度模块包括优化用户使用体验、完善执法调度系统中的附件上传、展示功能、对接行政处罚系统、优化1套首页架构和任务派发。6新建运输安全模块包括企业端与管理端的功能建设1套7优化客运监测模块包括客运监测模块包车栏目、班车栏目、定制客运栏目、城乡公交栏目,升级数字打非治违功能。1套8优化货运监测模块升级网络货运监测模块、网络货运监测模块、卡车司机在线模块。1套9优化驾培监测模块包括系统完善、功能调整:根据地市需求调整功能、数据迁移。1套10新建网约车监测模块将全省网约车数据接入省数据服务枢纽网约车数据仓并建
5、立省级网约车智控模块。1套11数据建设包括运输安全等数据建设,驾培数据迁移。网约车、驾培、检测站等数据对接1套采购内容具体以需求规格说明书内容为准。四、建设内容及需求(一)系统业务需求1.X运安应用集成工作(1)统一系统各模块加密设计改造,并与数据交换枢纽及交通大脑对接。对菜单和权限进行统一管理,整合相关组件。(2)新建自动化告警模块。包括智能化监控,新建告警处理流程,新建自动化告警作业。2 .优化智控平台模块(1)客运安全码功能更新。建设安全码注销和从业人员待岗功能。更新客运安全码规则。实现X运安(客运域)功能。更新危货安全码规则。(2)数字驾驶舱升级。包括客运驾驶舱功能优化和数字驾驶舱升级
6、3)智控平台客运域功能实现。建设客运车载视频应用状态监管功能。实现客运运行图功能。实现客运概览功能。实现客运电子围栏功能。(4)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建设危货、网络货运资质验证功能。(5)技术架构改造。根据系统规范化要求,进行菜单、域名等技术改造并重新部署。3 .移动端优化(1)开发客运、货运、维修、驾培基础数据综合查询功能,开发X政钉端货运掌上办事功能,具备人员权限设置、我的任务、通知公告、综合查询等功能。(2)在X政钉上架联网联控应用,实现省域范围内全国“两客一危一重”车辆卫星定位数据的实时查询、动态监控运营商信息查询、考核数据查询预警、应急监控等相关功能。(3)开发X政钉端工单提醒功
7、能。4 4)X里办端业务功能升级,包车识别码集合到X里办中。5 .联网联控模块优化(1)修改入网率上线率计算规则,统一两客一危和重载货车的计算规则;(2)基于现有接口,扩展与“两客一危”运营商数据对接协议,向运营商推送数据合格、入网上线、多运营商等信息,供运营商在交通专区上查询上传车辆数据情况。(3)基于现有接入的企业报修记录、运营商维修记录数据、卫星定位及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的电子安装证明数据、司机ic卡打卡数据、企业平台报警及处理数据,新增查询和统计页面。(4)功能扩展1)在现有“疑似超速”页面增加线索核查处理结果,剔除超速误报;2)在现有“单车多运营商”页面增加统计功能,掌握运营商上传数
8、据质量;3)各功能中把四类班线归集到农村客运中;4)在现有“动态查岗”页面增加“查岗未覆盖企业”查询功能,便于管理部门每月做到辖区内企业查岗100%全覆盖。6 .执法调度模块优化1 1)减少一线执法人员对同类工单重复处置;2 2)任务导出优化,提高任务完成情况自检自查;3 3)完善执法调度系统中的附件上传、展示功能,支持按照上传时的文件名称展不;4 4)优化数字工单任务查询功能;5 5)对接行政处罚系统,已掌握证据的数字工单可以直接进行受案登记,并能跟踪案件处置情况;6 6)首页架构优化;7 7)任务派发优化;8 8)人工创建工单流程优化等。9 9)新增信息公告功能,新增管理部门内容的信息公告
9、功能,可通过编辑发布信息公告向执法人员传达考核通报文件等内容。10 运输安全模块建设(1)企业端对接政务服务网,在交通专区首页“X运安安全运输监管”中开发“两客一危”企业运输安全填报入口。1)开发人员基本信息填报功能,由“两客一危”企业在政务服务网中填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基本信息及证书信息。2)开发安全生产制度上传功能,由客运和危货企业上传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3)开发培训情况上传功能,由客运和危货企业分别上传相应的培训情况。4)开发演练情况上传功能,由客运和危货企业分别上传相应的演练情况。5)企业整改反馈。针对核查不通过的填报数据,企业端经整改后进行反馈,填写整改反馈相关内容。(
10、2)管理端1)开发数据上传查询及统计功能,展示“两客一危”数据上传情况,并由县级管理部门进行核查,由市级管理部门进行抽查。2)开发企业核查记录查询功能,记录县级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两客一危企业核查记录及核查结果。对企业已录入但未及时核查的区县进行提醒,统计各区县每月核查情况。3)开发企业抽查记录查询功能,记录所有市级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两客一危企业抽查记录及抽查结果。对未达到抽查标准的地市进行提醒,统计各市每月抽查情况及比例。11 客运监测模块优化(1)客运监测模块包车栏目优化。1)新增包车识别码使用场景,包括车辆识别码管理,客运包车闭环监管;2)包车趟次牌从审批系统数据对接的日常维护,包括包车牌申请
11、安全码校验,包车合同变更;3)新增驾驶员安全码及车辆状态校验审核功能;4)新增外省入X包车监管场景,包括外省包车入X异常监管,异地经营车辆清单生成,外省包车入X分析;5)新增交旅联合监管场景,结合文旅数据,分析旅游用车违规行为。(2)客运监测模块班车栏目优化。1)强化班车客运车辆监管,汇集客运站报班等相关数据;2)车辆信息对比监测,包括发班要求比对和出站检查监测。3)对驾驶员安全码发车校验;3)对班车经营中例检环节进行监测。(3)客运监测模块定制客运栏目优化。1)新增定制客运线上报班功能;2)新增驾驶员安全码线上校验功能;3)新增定制客运客流动态实时监测及分析统计功能;4)新增定制客运班线上下
12、客点管理功能。(4)升级数字打非治违功能1)调整完善打非规则,新增应用治违规则;2)扩大数字打非范围至部分国省道,完成卡点接口改造和数据接入;3)根据治违规则升级违法违规车辆线上预警场景。(5)客运监测模块城乡公交栏目优化。1)建设城乡公交驾驶舱,集中展示促共富关键数据;2)接入部分县级城乡公交数智服务与监管系统数据并开展监测分析;3)结合城乡一体化率考核标准,归集城乡公交一体化县级发展数据。4)在客运企业分级分类模块的基础上,结合管理部门、企业和驾驶员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迭代升级。12 货运监测模块优化(1)危货模块监测。包括电子运单标准升级,异常线索人工录入,比对规则豁免功能,省建设厅城镇燃
13、气运输重点监管,省经信厅化工园区联合监管,运力投放监测,企业事故分析。(2)网络货运监测模块优化(优化升级运单标准、税务协同场景等)。(3)在危货企业分级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管理部门、企业和驾驶员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迭代升级。(4)卡车司机在线模块。对接继续教育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新建卡车司机党建学习,卡车司机万里行活动功能。13 驾培监测模块优化(1)系统完善:1)采用X运安统一技术架构重新设计和搭建系统;2)新增数据分析模块,为执法监督、行业预警、双随机检查提供数据支撑,并和执法调度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O(2)功能调整:1)根据学驾一件事改革试点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台州的需求,调整相应模
14、块的功能;2)根据智能辅助教学的改革试点要求,调整数据采集的需求和端口重置;3)根据驾培机构服务质量测评指引,拓宽数据来源的采集渠道。4)新增资金管理,学员学费统一入银行资金库管理,并按照学时进行扣款;5)服务质量测评模块,学员可针对教练员、驾校的服务质量进行评级打分;6)改造监测分析模块,对现有的监测分析模块进行迭代升级;7)新增数据分析模块。为执法监督、行业预警、双随机检查提供数据支持,并和执法调度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14 .网约车监测模块建设(1)驾驶舱建设建设网约车监测平台驾驶舱,对网约车行业总体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2)稽查管理建立市级稽查管理模块,实现地市执法人员的稽查管理工作。
15、包括异常预警、执法稽查和综合查询等功能。15 .数据库、表建设(1)运输安全模块数据仓库建设建立运输安全模块数据仓底座,包括“两客一危”企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证书信息等基础数据。(2)驾培监测模块数据仓库建设建立驾培监测模块数据仓底座,包括学员订单信息、教练员信息、驾培机构信息、学员学时、学员学费等基础数据。(3)网约车监测模块数据仓库建设建立网约车监测模块数据仓底座,包括但不限于网约车企业信息、车辆信息、网约车订单信息、订单状态信息、评价信息、投诉信息等数据。16 .数据治理、分析(1)驾培监测模块数据迁移当前结构化数据9.2T,非结构化数据48T,数据总量较大,将PP
16、AS数据库中的数据平滑迁移到新数据库中。同时需要同步以下数据:培训机构、教练员(头像)、教练车(图像)、考核员、安全员、电子围栏、计时终端、学员信息、学员合同、学员头像、电子教学日志、培训签到签退照片、阶段报审、阶段报审Pdf文件、结业数据、结业合同、推送公安数据、转校审核数据、注销审核数据、跨地市转校数据、理论模拟车辆。17 .数据归集、接入(1)网约车监测模块数据归集对接通过信息中心数据枢纽,实现与全省11个地市各网约车企业的实施联调对接工作,获取网约车平台订单、违规案件、订单评价、投诉数据等信息。(2)驾培监测模块数据归集对接通过信息中心数据枢纽,实现与全省11地市各驾培机构的实施联调对
17、接工作,获取学员订单信息、教练员信息、驾培机构信息、学员学时、学员学费等信,息、O(3)检测站监测模块数据归集对接通过信息中心数据枢纽,实现与全省11地市各检测站的实施联调对接工作,获取车辆检测过程(包括检测编号、车辆信息、检验类别、检测过程照片等)和车辆检测报告等信息。(二)系统非业务需求L总体设计要求系统在总体设计上,应具备高可用性、高性能、可伸缩、可扩展及安全性。系统应统一采用负载均衡部署模式,实现单节点故障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系统访问及接口应统一采用https协议。系统应同时支持IPV6和IPV4访问。2 .运行环境及技术架构要求系统运行环境统一依托于省政务云、信创云,云环境提供可选操
18、作系统和数据库等产品(具体以省数据局或上级部门最新要求为准):系统须采用分布式日志架构,应符合省数据局相关规范要求。系统若采用消息队列,应首选省政务云提供的相关工具进行消息处理。3 .软件开发要求31开发技术要求系统应根据以下要求采用相应技术框架和路线进行开发,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前后端框架、关系型数据库、缓存数据库、对象存储服务、服务契约、大数据技术处理技术、检索分析引擎等。系统须采用JDK1.8及以上版本进行开发;系统后端须采用SpringBOot2及以上+SpringCIOUd框架进行开发,并采用maven3.5及以上版本进行构建;系统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须采用PolarDB数据库(如省数据局
19、对应云资源有变化,则根据省数据局要求调整);系统使用的缓存数据库须采用RediS4.0及以上版本;系统若采用对象存储服务,应使用0SS(政务云);系统若采用服务契约APlDoc,应使用Swagger3;系统若需进行大数据技术处理,应使用datax(dataworks开源版本)进行数据集成,DatahUb作为数据总线,Maxcomputer进行离线计算,Blink进行实时计算,Tablestore进行存储;系统若采用检索分析引擎,应使用政务云上的ElasticSearch最新版本。如省数据局对以上涉及的政务云资源产品有变化,则根据省数据局要求进行相应调整。32源代码版本管理要求承建方需按照建设方
20、采购人)对应用源代码版本的管理要求,在项目启动后,在建设方提供的源代码版本管理仓库中,构建本项目的源代码版本管理库。承建方应将基线版本,以及系统每次因系统功能迭代、bug修复、安全加固等情况进行代码、配置修改后,经过测试且可用的版本代码,更新到指定的源代码版本管理仓库中,并做好详细的注释说明。系统版本发布时应基于相应代码版本管理库中拉取代码进行打包、发布。4 .系统部署要求系统应根据实际使用对象和应用场景对网络的需求进行系统部署设计。如面向交通管理部门人员使用的应用端(治理端)应部署于政务云专有云区,面向企业用户使用的应用端(服务端)则应部署于政务云公有云区,数据库部署于政务云专有云区,日志
21、SLS部署于政务云专有云区。5 .系统集成要求51统一入口要求5.1.1. 系统PC端统一入口要求治理PC端(行业管理部门使用)需按照采购人的Ul规范、接入规范和相关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并接入到省交通运输厅统一工作台,实现风格统一、单点登录等衔接要求。5.1.2. 系统移动端统一入口要求不允许单独自建APP或支付宝、微信等小程序。本系统如有移动端,应按采购人要求:(1)治理移动端(行业管理部门使用)部署于“X政钉”等指定环境。(2)服务移动端(企业、个人等用户使用)部署于“X里办”(包括X里办微信小程序等,确保移动端应用同源发布)。52对原有系统整合总体要求本系统须在现有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以
22、下模块:须整合对接的系统或模块清单:序号系统或模块名称系统或模块简介1智控平台两客一危监测管理具体整合要求如下:需按照省厅交通运输政务系统统一规范要求实现统一的UI风格。PC端使用统一工作台用户体系和权限管理,移动端采用X政钉、X里办用户体系。需按照省厅交通运输政务系统统一规范要求实现统一的系统首页、功能菜单。需实现统一的项目云资源申请、升降配、运维和监测,在IRS上实现合并。在系统整合前,相应设计方案要先通过采购人的确认。需实现公共模块的封装和集成,完成各原系统内原有的公共模块,如日志管理、配置管理等需与本系统内相应模块进行集成,整合为一体,形成整个系统统一的日志管理、配置管理等模块。整合后
23、的系统应用应满足本部分“系统非业务需求”中的运行环境、技术架构、软件开发、系统部署、系统集成、数据建设等要求。承建方应在申请项目设计评审前,编制完成单独的整合设计方案,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评审。承建方应在申请项目初验前,完成对原有系统整合,并提交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符合整合要求的验证意见。53与业务枢纽衔接要求5.3.1.用户及权限管理要求本系统按统一工作台提供的基于X政钉、政务服务网的用户体系和统一工作台规定的权限体系,进行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认证、权限管理(如因特殊情况需同时采用其他用户和权限体系的,需经采购人审核确认,并在设计方案中细化明确)。532公共组件或资源使用要求本系统所需的其他公共组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交通运输 信息中心 道路 运输 监测 监管 系统 升级 项目 采购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