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13.280CCSC04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752202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Theguidelinesforstatusquo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oftheemployingunit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职业
2、病防治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陈葆春、丁炎强、黄元、徐修平、程贞树、宇而军、刘志林、王莉莉、余润泽、殷春许、王开磊、张振城、李寿龙等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是2016年,修订时间为2025年。II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评价目的与评价要求、评价依据、评价范围与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方案编制和评价报告编制等。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但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39800.1GB/T12801GB/T16758GB/T18664
3、GB/T50034GB18871GB50019GB50033GB50187GBZ1GBZ2.1GBZ2.2GBZ158GBZ159GBZ/T160GBZ/T300GBZ188GBZ/T189GBZ/T192GBZ/T194GBZ/T203GBZ/T223GBZ/T224GBZ/T229GBZ/T277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建筑照明设
4、计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职业卫生名词术语(所有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
5、业分级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令2020年第5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疾控综监督二函202250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GBZ331-2024)3 术语和定义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1用人单位emolovingunit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assessmentofoccupat
6、ionalhazardincurrentcondition在正常生产状况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劳动者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防控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技术服务活动。服业病防护沿施faciIitvforcontroloccuoationalhazarc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R评价单元OccupationaIhealthassessmentunit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
7、价的要求,将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局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工作日写实detailedrecordofworkdavs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关键控制点Kev通过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岗位接触水平分析评价,确定用人单位危害程度(风险)较大的单元或作业点作为用人单位重点防护的单元或作业点,即关键控制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EmoIoveroccuoationaIdiseasehazardcomorehensiverisk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
8、病危害因素毒理学特征和潜在危险性、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和接触人数、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职业病发病情况等因素,对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以便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缩略话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E峰接触浓度(PeakExposures)MAC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4评价目的
9、与评价要求4. 1评价目的4.1.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4.1.2 明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健康管理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议。4.1.3 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具体要求。4.1.4 为改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4.1.5 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 2评价要求4.1.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10、防治结合”的方针。4.1.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4.1.3 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4.1.4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等的有关规定。5评价依据4.1.5 、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我国现行有效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疾控局有关规范性文件。4.1.6 、标准我国现行有效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5. 3基础依据用人单位评价范围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最近1次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以及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用人单位近3年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既往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发病资料和急
11、性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行政主管部门曾经依法作出的审核、审查、验收、备案文件,涉及评价范围内设备设施运行及项目变更情况的有关资料,现状评价工作委托书等。5. 4其他依据与现状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如安全、环保等相关评价资料。6评价范围与内容5.1 评价范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均应纳入评价范围,以委托评价时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明确实际评价的范围(主要针对现时运行区域、设施及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范围要在合同与评价报告中写明确。所有在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作业的劳动者(包括劳务派遣用工、外协外包内做用工)均应纳入评价范围。竣工期不到1年的建设项目可
12、不纳入评价范围;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的用人单位进行现状评价时,与事件无关的区域(建设项目)可不纳入评价范围。6. 2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建筑设计卫生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等。7评价方法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健康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健康管
13、理措施及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7.1工程分析法运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全面、系统分析建设项目概况、建设地点、所在地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与副产品、车间建筑设计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措施等的基础上,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存在环节、岗位分布及潜在接触水平。7.2职业健康现场调查法在分析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此前历次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评价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概况、现时运行情况、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
14、中间品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健康监护结果分析情况等。首次评价应该简述用人单位发展历史,包括历年发生的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等项目情况的简要描述。简述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概况,包括以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发生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健康监护结果分析等情况变化的简要描述。7. 3职业健康检测法7 .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GBZ159、GBZ/T160、GBZ/T189、GBZ/T192、GBZ/T300等对用人单位存在的或可能存
15、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8 .3.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参数检测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参数进行检测。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防护参数进行调查和检测,以鉴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率,并针对超标点分析超标原因,若条件不满足检测条件应当进行计算、分析与推演。7. 3.3建筑设计卫生参数检测根据现行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对用人单位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及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指标开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7. 4职业健康检查法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规定、标准对调查收集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单
16、位资质、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应检人数、实检人数的符合性,追踪复查人员的复查结果及其处置情况,调查核实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人的治疗和处置情况等。7. 5检查表分析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等,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对评价用人单位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7.6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8评价程序8.1准备阶段8.1.1 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8.1.2 收集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现状评价应收集的主要
17、资料参见附录A。8.1.3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8.1.4 编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8.1.5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8. 2实施阶段8.1.1 1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8.1.2 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与分析使用。8.1.3 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参数检测、建筑设计卫生参数检测)与分析。8.1.4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其落实情况调查与分析。8.1.5 对其他评价内容进行分析。8. 3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8.1.1 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依据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和建
18、议。8.1.2 完成评价报告的编制。8.1.3 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成正式报告。8. 4现状评价工作程序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参见附录Bo9现状评价方案编制9. 1评价方案是具体指导现状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现状特征,明确评价范围、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并编制组织实施计划。10. 2评价方案步骤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和初步现场调查后编制。11. 3评价方案内容9.3.1 概述简述用人单位背景、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9.3.2 编制目的及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前(历)次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行政主管部门曾
19、经依法作出的对用人单位各个装置(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审查意见等。9.3.3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9.3.4 3.4职业健康现场调查内容在了解用人单位生产运行情况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职业健康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概况、现时运行情况、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20、测与健康监护结果分析情况等。9.3.5 3.5检测方案依据现场职业健康调查和GBZ159、GBZ/T160、GBZ/T189、GBZ/T192、GB18871、GBZ/T300制定检测方案,方案包括: 检测评价单元(或岗位)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检测方法、检测地点、检测时段、采样对象和样品数量等; 确定所需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方法等; 确定建筑设计卫生学检测的项目、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地点等内容。9 .3.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组成与分工、仪器及车辆准备、经费概算等。10评价报告编制9.1 1总体要求现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
21、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需以数字、图表、照片表达的内容,应尽可能采用数字、图表、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评价报告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评价报告主要由10.2至10.14章节和内容组成。9.2 2总论9.2.1 1用人单位概况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地点、成立时间、登记注册类型、机构代码、涉及的建设项目名称及规模、行业分类、行业代码、产品及其产量、员工人数及其生产班制、建筑物情况,简要描述用人单位投产运行时间、生产运行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用人单位的劳动定员和生产班制应列表详述。9.2.2 2评价目的参照本标准条款4.1
22、的规定编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描述。9.2.3 3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基础技术资料等的名称。9.2.4 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标准条款6.1的规定编制。9.2.5 5评价内容概述本标准条款6.2的规定。10 .2.6评价单元按照工艺流程、车间布局、设备布局,综合考虑,将用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11 .2.7评价方法描述评价应用的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等方法的内容。参见本标准条款7。12 .2.8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要表述评价工作过
23、程,参考附录B。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其中要体现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循环。10.3用人单位建设概况及运行情况10.3.1 涉及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情况简要描述用人单位评价范围内涉及各装置(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10.3.2 用人单位建设内容概况详细描述用人单位现时运行的主要作业场所内容,包括厂房/车间/装置、仓库/罐区、办公行政楼以及其他辅助建构筑物,列表说明上述建构筑物的面积、层数、高度等。10.3.3 用人单位生产工艺过程及使用的原辅材料(催化剂)、副产品(中间品)和产品10.3.3.1生产工艺过程简要描述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 用人单位 职业病 危害 现状 评价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