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卜五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刖百“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启动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向着“鱼翔浅底、清水绿岸美好水生态环境愿景奋进的五年,是向新时代“美丽”的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市地处长江和太湖流域两大重点流域,区域内河网纵横,水系发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省、市规划为依据
2、在前期水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统筹治理,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方向、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努力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本规划是市今后五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目录第一章率先开启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1第一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已有成效1第二节“美丽”建设任重道远7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2第三节主要目标14第三章主要任务17第一节绿色优先,持续深化经济社会转型升级17第二节系统谋划,全面开展流域要素统筹
3、治理22第三节河湖统领,着力加快重点流域水质提升27第四节污染减排,持续加强水污染削减管控30第五节生态扩容,充分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44第六节节水增效,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47第七节保障安全,有效增强水风险防范能力51第八节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水环境管理水平53第四章保障措施57一、加强组织领导57二、加大资金投入57三、严格考核评估58四、强化科技支撑58附表60附表1“十五五”国省考断面水质目标清单60附表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目标清单60附表3人工湿地建设清单61附表4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水体清单61附表5市“十五五”重点工程项目表62附件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技术报告691市基本
4、情况692重点河湖保护方案89第一章率先开启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第一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已有成效“十四五”以来,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争当“强富美高”新建设先行军、排头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5年的努力,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一、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十条)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水十条”、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以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现趋好态势。2016-20
5、17年度,全市共有2个国考断面(浏河、浏河闸断面),优11I及以上比例100%;2018年,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考核断面6个(其中国考为:浏河、浏河闸断面;省考为:仪桥、荡茜河桥、振东渡口和新丰桥镇断面),国考断面优11I及以上比例为100%,省考以上断面优III及以上比例为66.7%;2019-2025年度,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考核断面6个,国考断面优In及以上比例为100%,省考以上断面优In及以上比例为100%。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达标率及优III比例位列地区前茅。二、河湖治理扎实推进深化河长制改革,全面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网络,全市3400多条河道确定河长705名。为破解交界区域治水
6、难题,深化与上海嘉定、昆山等地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签订跨界断面水质提升合作协议、嘉太水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立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等。省级河湖两违136项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统筹推进城乡水生态环境发展,对包括杨林塘、七浦塘、石头塘、随塘河、浪港、七浦塘(新荡茜河)、鹿鸣泾、茜泾在内的内部河流等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淤泥,落实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持续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截至2019年底,全市疏浚整治农村河道269条,总长150.5公里;拆坝建桥涵57座,建设市级农桥4座,建设生态河道13.76公里。全面治理城乡黑臭水体,专门出台市城镇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回头看”专
7、项督查行动,累计完成“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3200余家,累计完成城乡黑臭水体整治108条,其中城镇建成区57条,农村51条,基本实现消除城镇黑臭水体目标,市域水环境全面改善。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开展长江、七浦塘高质量水岸同治攻坚行动,目前全市9条主要通江河流的9个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In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污防攻坚成效斐然工业污染防治不断深化,全市共实施淘汰整治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产线)621家。2017-2018年,根据省统一部署,全市全面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整治,共140家化工企业列入整治清单,最终总计关停企业75家。20
8、19年,全市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2019年共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5家,2025年共关闭退出18家。高质量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深入实施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目前已完成对沙溪、浏河、双凤、南郊四座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并已全部投产使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新增7万吨/日。实施污水管网排查检测353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27.3公里。实现重点河湖沿岸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新三年治理任务共6464户65个自然村。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集镇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9.7%、99.3%,
9、90.3%o污水厂污泥规范化处理率达10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建成生态缓冲区,取消2个入江排污口,完成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10个,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约39%,水上过驳作业取缔工作全面落实。开展长江入河排口现场核查、溯源、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市247个排口现场溯源核查工作,核减42个。农业绿水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通过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农药、化肥持续减量。2025年全市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5.5%,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减少8.32%和2.9%,实施了2个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域性污染治理效果得到部、省高度认可。
10、推进秸秆多种形式、高效利用,202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全省首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秸秆全量利用示范县。整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和治理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8.52%全力实施高标准池塘改造,禁养区外完成高标准池塘改造1117亩,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水产健康养殖比例达65%o强化船舶水污染防治,全面推广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电子联单系统的使用,强化船舶污染物上岸移交,联单系统已于2019年5月正式使用,目前辖区所有码头、船闸、服务区均已配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完成3艘400总吨以下内河
11、货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任务。港船舶污染物通过码头企业自建固定设施或者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全部具备靠港作业船舶送交的污染物“应收尽收”的能力,锚地、过驳区严格按照“一零两全四免费”政策要求具备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能力。四、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四五以来,我市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每年控制在7亿立方米左右,低于市下达的8.42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2025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9立方米,较2015年的
12、71.22立方米下降了3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4.85立方米,较2015年的89.66立方米下降了27.67%,下降率为市最高,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的0.655提高至2025年的0.682;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63.5%提高到96%o各项管控目标顺利实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五、水生态修复持续拓展加快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长江沿岸生态景观防护林带610亩,新增成片造林2205亩,林木覆盖率达17.8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13、41.09%o落实生态空间区管控,核实规划建设用地87块,开展“绿盾2025”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对439处疑似图斑进行“回头看”。实施尾水湿地生态工程,为保障长江水源安全,实施长江生态大保护,因地制宜实施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生态湿地净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尾水排放标准,排污口从长江移至配套的生态湿地并进入内河六里塘,大幅降低水污染物直排入江总量,有效保障了长江下游地区水环境安全。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做好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湿地保护规划,加强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的监督管理,完成西庐园市级湿地公园的规划修编,强化湿地日常巡视和管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进湿地
14、修复,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4%。第二节“美丽”建设任重道远一、区域水环境质量仍需继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市国、省、市考核断面的年均值虽然能够达到考核要求,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断面水质达标尚不稳定。20162025年,浏河(长江)、浏河闸(浏河塘)、仪桥、新丰桥镇、墅沟河断面不能逐月稳定达标,其中浏河(长江)断面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浏河闸(浏河塘)、仪桥、新丰桥镇、墅沟河断面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和总磷;金仓湖断面在20162019年期间不能逐月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振东渡口断面在20162018年期间不能逐月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镒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劣V类河道尚未完全消除。虽
15、然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消除城镇黑臭水体目标,但通过对全市河道的全面摸排,现有劣V类河道121条,“消劣争优”治理任务尚未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随着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市生活污水治理状况有所改善,但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市部分污水厂处理能力不足:市城市化发展迅速,外来人口持续增加,污水产生量逐年增长,导致范围内污水厂出现超负荷运行。2025年,全市9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规模7847.5万吨/天,实际处理水量5841.6万吨,总负荷率为74.4%,总体来看目前污水处理厂规模能够满足全市污水处理需求,但是各区域污水厂负荷分
16、布不均,其中沙溪、浏河及双凤污水处理厂已越负荷运行,分别达到1127%123.2%和117.9%;(2)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从目前污水管网覆盖空白区排查结果来看,城厢镇、沙溪镇和双凤镇分别有0.14km23.6km2%04km2的区域面积存在管网老旧缺失、污水未接管和未铺设管网等问题。此外,2025年全市9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有2家城市污水处理厂CODcr和BOD平均进水浓度偏低(CODcr260mgL,BOD100mgL),分别为江城、南郊污水处理厂,说明雨水进入污水管网混排。因此,后续应加强雨污水管网的分流改造,减少雨水灌入,并及时进行污水管网的检修维护和新、改建。工业水污染治理能力不
17、足。市目前共有177家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其中69家接管工业污水处理厂,67家接管城镇污水处理厂,37家外排入河。目前仅港区内建有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2025年稳定达标排放),且接管企业均为港区化工园内的工业企业,其余区镇均缺乏配套的工业污水处理厂,需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外排入河,增加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和对外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区域内存在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提升处置能力,确保工业废水处理到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市农业面源污染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种植业污染问题。市2019年耕地面积20630公顷,其中旱田6
18、020公顷,水田14610公顷,主要分布在沙溪镇、港区(浮桥镇)等。根据市太湖流域总磷溯源专题研究报告,平水年市入河总磷负荷主要来源于面源,占总负荷的79.6%,其中种植业(水田)污染是市面源污染中总磷的主要污染来源,占比34.3%,其次为种植业(旱田),占比22.7%。由此可见种植业污染问题在市仍比较突出。种植业总磷主要来自农户施用的化肥,部分散户农田比较分散、缺乏规整,部分农田退水直接通过暗沟排入河中,未采取农田氮磷拦截措施。(2)水产养殖问题。总结市多年来水产养殖污染减排措施的执行效果,尚存在尾水净化区配置不全面、尾水净化法缺乏针对性、尾水净化力发挥不充分、尾水外排时监管难到位等问题。目
19、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67万亩,其中虾蟹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约L5万亩,占比约90%。2011-2025年以来共完成养殖池塘高标准改造面积9200亩,尚有7个区镇的7500亩池塘未完成高标准改造。此外,池塘内水质往往优于水源水质,但冬季清塘时水质不良也会影响到外源水质,且尚有散户养殖区域未流转水面设立净化区。水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不足。市水环境监测监管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1)水环境监管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进入“十五五”时期,市国、省考断面数量由6个增加到12个,考核数量大幅增加,考核点位也相应增加,考核压力加大。但对断面水质影响较大的主要支流、污染区域等污染来源尚未摸清,断面水污染防治责任未有效传
20、导至镇级或主要排污区域,水环境监管仍较粗放。(2)水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7个,基本覆盖饮用水源地、国、省控断面及主要河湖关键点位,但是对影响国省控断面水质的支流支浜覆盖率不足。监测指标目前主要关注水质指标,缺乏流量、流向监测数据,无法及时研判污染来源和扩散方向,且在水生态方面也未开展系统的监测。此外,监测监控信息化平台的集成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完善。二、河湖水生态系统亟待整体修复“十四五”期间,市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河湖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河湖水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市的水生态系统
21、修复尚处在初级阶段,河湖良性的保护与利用体系还未形成,在滨岸带生态系统的调查和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查和优化等方面相对薄弱,存在基础信息和科技支撑不够、水生态监测系统性不强、生态清淤后续淤泥资源化利用、河湖生态水位、水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和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生态功能修复推进进度较缓,水生态良性循环任重道远。因此,亟需加强全市河湖的生态治理,在水质达标的同时,改善河湖生境,恢复河湖水生态,增强人民群众对水质改善的获得感。三、沿江水环境风险防控港区建有临江产业集聚区和港口物流先导区,全区共引进各类内外资项目630多家,是长三角地区石化原料仓储中转基地,建成大小各类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
22、位28个,辖区内3家危化品码头共计16个泊位。沿江化工企业和码头众多,存在化学品泄漏风险,对饮水水源地、生态湿地等重要环保敏感区域的水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产生较大压力。此外,上游污水下泄、交通运输特别是水上交通运输的易燃易爆品、石化产品、有毒有害危险品进入长江,极易引发水污染事故。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现
23、代田园城、幸福金”发展愿景,深刻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体要求,面向“美丽”建设目标,突出流域特色,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河湖为统领,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带,为实现2035年美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注重保护与发展
24、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含量”。以人为本、可观可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顺应群众对美丽河湖的向往,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的水生态产品,能够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系统谋划,彰显特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重点 流域 水生 环境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