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8篇(精选版).docx
《学习贯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8篇(精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8篇(精选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贯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根基在群众,力量源于群众,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热情。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推动者,要始终以人为本,激发广大农民群体的热情,以星星之火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鼓角声声传政令,当好释策润心的“宣传员”,以精准解读筑牢“聚心”根基。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乡村振兴,绝非个人的“踽踽独行”,而是众人的“携手相济”,需要汇聚起全党全
2、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有让村民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从思想上认同,才能在行动上积极主动,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以通俗易懂的“土话”,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把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讲得“有滋有味”,让村民听得“明明白白”,点燃村民心中的热情“火种”;同时也要善于借助现代媒体的“扩音器”,线上线下同发力,让“鼓角之声”传得更远更广,以此激发村民心底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齐心协力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言传身教率先行,当
3、好笃志前行的“实干家”,用身体力行迈出“聚行”步伐。民间有句谚语:“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农民生于斯、长于斯,对乡村的感情无比深厚,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必将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独特智慧,形成推动乡村进步的强大合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行”,更要“聚行”,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就如浙江花园村,全体村民在党员干部引领下,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将贫困小村发展成现代化乡村。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凝聚村民力量,找准发展方向;更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
4、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铁肩膀”扛起乡村振兴的千钧重担,以“硬脊梁”撑起乡村发展的广阔天地,不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笃志前行。革故鼎新谋富路,当好奋楫勇进的“领路人”,凭创新引领开启“聚变”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当下,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智能化农业生产、数字化农村管理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作为,带领村民创新求变。正如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广西横州石井村的“稻+茉莉花+鱼”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江西婺源篁岭村的“篁岭晒秋”景观
5、等,都是创新求变的成功范例。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当“弄潮儿”,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乡村发展的浪潮中,敏锐捕捉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要以“革故鼎新”之勇,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适合本地的特色发展路径,带领村民在新兴产业的“处女地”上深耕细作,推动智能化农业、数字化服务等在乡村落地生根,引领乡村在产业、生态、文化等领域全面“聚变”,奏响乡村蝶变的激昂乐章。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持续研究好、推进好乡村全面振兴有
6、关工作,在“对点发力”中打开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找准乡村全面振兴“问题点”,开创“稳步发展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大乡村的面貌发生巨变,但很多村还是没有找到持续振兴的好路子。想要打破桎梏,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找准制约发展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哪些,方能在出招时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应把村里当前发展的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数据做好统计,看看哪些是显著的薄弱点,带着问题去进行调研,通过在一线摸实情、听民意,对产生问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做好相应的分析,找出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方便下一步调整工作重心,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狠抓什么问题,哪里的工作要紧就狠抓哪里,以工作的针对性
7、实效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到实处,真正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打开稳步发展新局面。找准乡村全面振兴“发力点”,开创“特色发展新局面”。想要提振村民解决各项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看到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应当先从最为核心的产业兴旺入手,通过“借力”和“聚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到其他地方学习新经验、新做法,并选取可借鉴点进行“本土化”,探索产业发展的新可能。主动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以及当地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分析研究当地哪些地方潜力较大,原先存在问题的种植作物、种植品种、培养方式该如何改良,在结合实际的研讨中做出优化方案,并精准判断
8、预期收益,使村民主动改变、奋力作为。应进一步做好合作文章,通过引入相匹配的企业、有前途的项目,实现内力、外力同发力,积极发展叫好叫座有前景的特色产业,在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下,解决过去产业经济波动大等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有关工作开展“添柴加火”。找准乡村全面振兴“上升点”,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现在很多乡村都用上了无人机、自动化装置,乡村生产的粮食、蔬菜也变得更加精致化、品牌化,成了深受欢迎的“绿色礼品”,还有许多乡村靠着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火了起来,像“村BA”等好玩有趣、吸引眼球的内容更是层出不穷。如今想要做好“三农”工作,要“开眼看世界,更多地去了解时代的发展需要,敏锐地察觉产业的创新点,充分
9、激发创造思维,大胆接受新兴事物,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开发好特色、挖掘好潜能,走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同时要积极为乡村引才引技术,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居环境,让农村具备人才落脚的基础,再通过政策引才、搭建平台、真情留才、持续育才等方式补充人才力量,让更多人才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有关工作不断涌现新成果。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感悟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程
10、中,广大党员干部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同向、同步”,真正写好乡村振兴“为民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拉满民生底色“成效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想,解群众之所需。”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广大党员干部们应勇于肩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成为不惧艰险的“领航者”、毅然前行的“开拓者”,努力用实际行动托起人民群众稳稳幸福。当前,乡村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离现代化生活条件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民生痛点,需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温度,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实意换来民心。民
11、生底色如何,关键看人民,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着想,从改善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各角度切入,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同理心换位思考,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制定举措、规划路线,才能真正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发力”,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度,拉满幸福亮色“成效值”。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要取得实质性胜利,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更要勇于开拓创新,谋划好乡村的长足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
12、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更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路径,以创新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向前推进,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善于利用优质资源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在培育“新农人”方面,找准人才留不住的关键因素,着力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在帮助困难群众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情用心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指导,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显著的进步,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书写优异答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步前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拉满先锋本色“成效值”。“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将
13、面临无数的挫折与挑战,也会经历千锤百炼,既会遭遇艰险“拦路虎”,也要啃下“硬骨头”,唯有“聚众力、汇众智”方能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度,凝聚同步前行的思想共识,既要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学会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又要主动发掘农村的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优秀人才等一起携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再上新台阶。要坚持党建引领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组织引领力;多点发力建优农村党员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编织好党群关系“同心结”;多管齐下推进基层治理,汇聚民智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党
14、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携手一起在奋斗中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领悟读后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这风光秀丽多姿、百姓安居乐业的广袤乡村一线,广大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当牢固树立以“小”见“大”思维,努力在扎根乡村沃野、探寻人生的诗和远方中写实全面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坚持“小个体”融入“大家庭”的鲜明导向,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担当书写“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仰大文章。全面乡村振兴路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关键力量,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
15、村治理提供着重要支撑。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选拔培养出来的高质量人才,既是党的政策方针的宣讲者、执行者,也是人民群众可靠服务者,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的高低事关乡村振兴事业的成败。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而言,要始终坚持将“小个体”融入“大家庭”的鲜明导向,主动放低姿态,时刻保持勤学不辍、笃学不怠的空杯心态,切实把乡村一线当成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大胆放开手脚向基层实践学习、向身边同事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求真务实把政策方针、村情民意学懂弄通、悟透做实,持续在基层火热实践中涵养红心向党的忠诚品质,擦亮初心如磐的信仰底色。怀揣“小平台”承担“大使命”的远大格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担当书写“越是
16、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大文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委、政府一头连接着党心,一头贴近于民心,是凝聚党心民心、提供便民服务的“最前哨”,面临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复杂多变,这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种考验。然而,往往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其心志,促进其成长。让党的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传递上来,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怀揣“小平台”承担“大使命”的远大格局,敢于扛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重担,不断钾足“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时刻保持安专迷、细思悟、苦实干的务实姿态,努力涵养“爬坡上坎”的勇气、敢接“烫手山芋”的底气、多担“急难险重”的志气,主动在担苦担
17、难中练就一身“硬本领”。树立“小切口”惠及“大民生”的政绩观念,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担当书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大文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最终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面乡村振兴,贵在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广大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厚植为民情怀,积极用好“四下基层”制度,多到乡村寨组、田间地头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有效结合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学习 贯彻 乡村 全面 振兴 规划 2024 2027 心得体会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