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江西省2021版).docx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江西省2021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江西省2021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第5部分:大中型水闸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闸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养护管理、管理保障等要求。本文件适用已建成运行的过闸流量在100nI/S及以上的大中型水闸,小型水闸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SL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722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SL725水利水电工
2、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SL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SL768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B36/T1331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规范DB36/T1332水利工程标识标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注册登记registration已建成运行的水闸进行登记申请,依法审查核实、发证的制度。3.23.2安全鉴定safetyappraisal定期对水闸工程进行专项检测、安全复核和做出安全综合评价的工作。3.33.3巡视检查walkaroundinspection由水闸管理单位组织开展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查等工作。a)水闸管理单位或管理单位的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b)安全鉴定、除险加固、
3、改(扩)建、降等等情况导致水闸注册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4.2.3经主管部门批准报废的水闸,管理单位应在3个月内办理注销登记。4.3安全鉴定4.3.1水闸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10年进行1次全面安全鉴定。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的,应及时进行安全鉴定。闸门等单项工程达到折旧年限,应及时进行单项安全鉴定。4.3.2水闸安全鉴定的组织、程序和内容应符合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4.3.3评定为一类、二类的水闸,应按照鉴定意见完善工程管理措施。评定为三类、四类的水闸,应采取除险加固、降低标准运用或报废等相应处理措施,在此之前必须制定保闸安全应急措施,并限制运用
4、确保工程安全。4.4安全生产4.4.1安全生产应符合SL/T789的要求。4.4.2 每年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4.4.3 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a)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b)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c)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情况;d)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及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4.4.4 应制定水闸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并将责任落实到人。4.4.5 经常性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4.6 按要求配备救生衣、救生舟、灭火器、安全帽、手电筒等安全生产设备和用具,建立台账,
5、定期检查实物状况,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设备和用具。4.4.7 管理范围内以下部位应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标牌:a)水闸两端、交通桥、护岸周边;b)水文、水位等观测设施周边;c)高边坡及临水、临崖部位;d)其他可直达水面的通道口。4.5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5. 1应按照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的规定明确水闸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a)大型水闸上下游河道各200m500m、左右边墩翼墙外50m200m;中型水闸上下游河道各100m250m、左右边墩翼墙外25m100m为管理范围;b)保护范围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定。4.5.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应在工程图纸上标明,并注明关键点坐标。工程图纸可采用现有测绘成果,
6、应注明资料成果来源;无测绘资料的,应开展必要的地形和大断面测绘工作。1.1.1 5.3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资料应报请当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准。4.5.4 应在管理范围关键点设置界桩、界牌等固定标志。4.5.5 建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违章建筑物、违法行为等台账,及时清理违章和制止非法行为,并上报主管部门。4.6管理设施4.6.1安全监测设施4.6.1.1水闸主要监测项目包括:a)环境量,如水位、降雨量等;b)变形,如表面变形(含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表面裂缝等;c)渗流,如闸基扬压力和侧向绕渗等。4.6.1.2应根据水闸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测点的布置、数量及安装埋设应符合SL725
7、SL768要求。4.6.1.3每隔35年对监测设施进行考证评价,建立水闸监测设施考证档案,并符合SL766要求。4.6.2标识标牌4.6.2.1标识标牌主要包括公告类、名称类、警示类、指引类。4.6.2.2标识标牌应根据水闸的功能及需求合理布置。4.6.2.3标识标牌的规格样式与设置应符合DB36/T1332要求。4.6.3管理用房4.6.3.1管理用房应能满足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宜根据工作关联程度进行必要的整合。4.6.3.2管理用房应做到办公区和休息区隔离。4.6.4安全保障设施4.6.4.1防汛公路应能满足工程对外交通的需要,并保持道路通畅。4.6.4.2配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
8、对讲机、网络等通讯设施两种及以上。4.6.4.3配备警报器、电话等预警设施一种及以上。4.6.4.4配备备用电源,确保运行正常。4.7防汛物资4.7.1按规定配备一定面积的防汛仓库、储料池,足额储备防汛物资。4.7.2制定防汛物资分布图、调运线路图,并在适当位置明示。4.7.3防汛物资出、入库应登记,建立台账,做至IF实物、台账”相符。4.7.4防汛物资应“专物专用”。4.8应急预案4.8.1水闸突发事件一般包括:a)自然灾害类,包括超标准洪水、上游溃决、地质灾害、地震等;b)事故灾难类,包括发生危及水闸安全的重大险情、重大水污染事件等;c)其他突发事件。4.8.2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
9、单位编制水闸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大纲格式见附录Ao4.8.3应急预案应报送有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并公布。4.8.4水闸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应急预案,若有重大变动,应经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4.8.5每年汛前或汛中至少开展1次应急预案宣传和演练,可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或全面演练等方式。5运行管理5.1技术手册5.1.1应编制管理手册、操作手册和关键岗位口袋本,并适时修订。1.1.2 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范围、管理设施、公共安全、档案管理、管理考核等。1.1.3 操作手册主要内容包括运行调度、巡视检查、安全监测
10、设备器具操作、维修养护、信息化管理等。5. 1.4口袋本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事项、操作流程、工作记录等。6. 2巡视检查7. 2.1一般规定5.2.1.1水闸巡视检查一般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汛前(汛后)检查和特别检查。5.2.1.2管理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规定频次(时间)、路线、内容和方法进行检查。5.2.1.3日常巡视检查由巡查岗人员开展,汛前(汛后)由管理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检查。5.2.1.4每次检查前,管理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5.2.2检查频次5. 2.2.1日常巡视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非汛期不少于1次周;b)汛期不少于1次日;c)暴雨后立即
11、巡查1次;d)当上游水位涨落变化较快(超过0.5m/日)或接近正常蓄水位时,不少于1次/日;e)上游水位超过正常蓄水位时,不少于2次日。5.2.2.2汛前检查应在3月底前完成。5.2.2.3汛后检查宜在10月底前完成。5.2.2.4在发生特别运用工况后,立即开展特别检查。特别运用工况主要指:a)上游水位暴涨暴落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或上游持续高水位运行;b)发生有感地震等可能严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情况;c)其他影响水闸安全运用的特殊情况。5.2.3检查范围和内容5.2.3.1日常巡视检查范围包括水工建筑物及护岸工程、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管理设施等,重点是已存在或经处理的病险隐患的关键
12、部位,检查内容应符合SL75、SL768要求。5.2.3.2汛前检查除日常巡查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和评价:a)责任制落实;b)闸门与启闭设备、供电线路及备用电源的试运行情况,应符合SL722要求;c)应急预案、度汛方案的编制与批复;d)防汛物资和防汛抢险队伍的准备和落实;e)上一年度发现问题处理情况。5.2.3.3汛后检查除日常巡查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和评价:a)水毁情况;b)险情处置;c)防洪调度合理性;d)防汛物资使用;e)信息化及监测系统运行。5.2.3.4特别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查内容。5.2.4检查方法5.2.4.1一般情况采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等直观方法
13、辅以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5.2.4.2遇到重大险情或对安全问题存在怀疑、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判别时,可采用开挖探坑(槽)、钻探、仪器探测、投放化学试剂、水下电视等方法。5.2.5检查记录5.2.5.1检查人员应逐项填写检查记录,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1。5.2.5.2汛前、汛后检查后应提出检查结论和建议,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2、B.3o5.2.5.3 纸质检查记录应当场签名,采用巡检仪等设备进行检查时,应做好电子签名。5.2.5.4 检查发现缺陷或异常等情况时,应有详细的情况说明、部位描述和影像资料。5.2.5.5 现场检查记录、检查报告、问题或异常的处理与验收等资料应定期归档。5.3安全观
14、测5. 3.1一般规定5.3. 1.1观测方式分为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采用自动观测时,应定期进行人工校验。5.4. 1.2安全观测应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和时间固定。5.3.2观测频次5. 3.2.1环境量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用人工观测方法时,1次/日;b)采用自动化观测方法时,2次日;c)水位观测应在开闸泄水前、后各增加观测一次;d)当上游水位涨落变化较快或发生强降雨时,应加密观测。5.3.2.2表面变形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12-4次/年;b)当位移变化异常或上游水位涨落变化较快时,应加密观测。5.3.2.3表面裂缝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不少于1次/月;b)当裂缝发展较快时
15、应加密观测。5.3.2.4渗流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27次/旬;b)上游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或水位涨落变化较快时,应加密观测。5.3.3观测方法5.3.3.1采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可参照GB/T50138执行。5.3.3.2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应符合SL197、SL768要求。5.3.3.3采用钢钉观测表面裂缝时,应将游标卡尺(钢尺)对准裂缝两侧的钢钉内侧,读取数据。5.3.3.4采用电测水位计观测渗流压力时,每次测量应读取两次,两次测读误差应不大于2cm。5.3.3.5采用自动化采集系统进行安全观测时,应准确将各项仪器参数输入系统。5.3.4观测要求5.3.4.1观测前应检查设施的完好性;
16、观测仪器每年应进行灵敏度测试。5.3.4.2选用的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自动化监测仪器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人工比测、校正和校准。5.3.4.3每次观测时,应立即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如有异常,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观测。5.3.4.4增设或改建观测设施后,新、旧观测设施应同时观测一个时期,求得新、旧观测设备观测成果的相互关系,保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当不能保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时,应分阶段进行观测及成果分析,并注意前后系列资料之间的对比。5.3.5观测记录5.3.5.1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符合SL768要求。5.3.5.2每次完成现场采集后,数据应清晰准确,填写规范,观测人员应在记录表上
17、签字。5.3.5.3符合表示和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水位以m表示,读数精确至0.01m;b)降雨量以mm表示,读数精确至0.1mm;c)温度以表示,读数精确至0.1;d)表面变形以mm表示,读数精确至0.1mm;e)测压管水位以m表示,读数精确至0.01m;f)渗流压力以kPa表示,读数精确至0.IkPa。5.3.6观测资料整编分析5. 3.6.1资料整编分析分为年度资料分析和长系列资料分析。年度资料分析每年开展1次,对上一年度监测资料进行技术分析,并于次年汛前完成;长系列资料分析每5年度开展1次,对历年监测资料进行技术分析。6. 3.6.2资料分析可采用比较法、特征值统计法、作图法等。7.
18、 3,6.3年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a) 各观测数据的特征值和异常值;b) 观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判断工程有无异常和向不利安全方向发展的时效作用;c) 观测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情况和特点,以判断工程有无异常区和不安全部位。5. 3.6.4长系列资料整编分析应在年度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a) 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预测效应量的发展趋势;b) 综合评估水闸工程当前的安全性态。5.4运行调度5.4.1一般规定5.4.1.1水闸调度运用分为防洪排涝调度和兴利调度,调度运行时应考虑与上下游及相邻水闸工程联合调度关系,科学调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5.4.1.2每年2月
19、底前应编制年度调度运用计划,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调度运用计划编制大纲见附录Co5.4.2各类水闸的调度运用5.4.2.1节制(拦河)闸的调度运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来水情况和用水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b)出现洪水时及时泄洪。5.4.2.2排(退)水闸的调度运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闸上游水位的控制应适宜于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b)多雨季节有暴雨天气预报时,适时预降内河水位;c)汛期充分利用外河水位回落时机排水;d)蓄洪区、滞洪区的退水闸,应按调度指令按时退水。5.4.2.3引(进)水闸的调度运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水源情况和用水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引水;b)当来水水质不能
20、满足用水要求时,按上级指令减少引水流量直至停止引水。5.4.2.4分(泄)洪闸的调度运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接到分洪预备通知后,立即做好开闸前的准备工作;b)接到分洪指令后,按时开闸分洪,开闸前鸣笛报警或以其他方式通知上下游人员及船只撤离;c)分洪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检查和观测,监视工情、水情变化情况,根据指令及时调整水闸泄量。5.4.2.5具有通航功能的水闸调度运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通航时的水位差应以保证通航和工程设施安全为原则;b)因防洪防旱等要求需要停止通航时,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c)遇有大风、大雪、大雾、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应停止通航,如需要通航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设施和通航安全
21、5.4.3闸门操作5.4.3.1应严格按照操作指令、闸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不少于2人,并做好记录。5.4.3.2闸门启闭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a)检查上、下游的安全情况;b)检查并清除闸门启闭设备运行路径上的卡阻物;c)检查并清除运行涉及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上下游影响设备运行的飘浮物等;d)保证启闭机及电气设备、失电保护装置、供电和备用电源符合运行要求;e)保证远程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监控设备正常;f)保证限位标识正确、限位开关灵活可靠。5.4.3.3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和处理,并报告负责人。5.4.4应急调度5.4.4.1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组织专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工程 标准化 管理 规程 部分 大中型 水闸 江西省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