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身边人”调研报告.docx
《领导干部“身边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身边人”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领导干部“身边人”调研报告中国古代各级官员是治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的优劣好坏决定了国家的吏治。同时,与官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身边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官员的廉洁公正,以及行政职能,甚至于存亡安危。一、历史上很多官员“身边人”常有劣迹所谓官员的“身边人”,它包括官员的直系亲属、官员信任的下属以及与官员有某种关联的其他人等,如远房亲属、师爷、朋友,甚至家中的僮仆、屯丁等。历史上,很多负面事件都与官员“身边人”有关。公元273年的一天,负责吴国首都治安秩序的司市中郎将陈声,抓获一个抢夺百姓财物的人,该人穿着讲究、态度傲慢,一问,才知道是皇妃的手下。光天化日在天子脚下公然抢劫,若不整肃一番,就太
2、不像话了,于是,陈长官处决了抢劫犯。没想到“姬诉于吴主,吴主怒”(资治通鉴卷八十),吴主孙皓找了个由头,用热锯子把陈声的头给锯断了,尸首分离。梁武帝萧衍的侄儿临贺王萧正德“昵近小人”,纵容手下在吴郡“杀戮无辜,劫盗财物”,在江乘“夺人妻妾,略人子女”,他品德很差,还一度叛投北魏。对皇亲贵族一贯很包容的梁武帝曾经责问他:“难道你狼心不改,尽想干坏事、败坏国家大计才开心吗?”于是,把萧正德罢官、削爵,发配远方。但是,萧正德还没有到达发配地,武帝又赦免了他,还让他当官。侄儿根本就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最后豢养了一帮死士勾结侯景于公元548年反叛梁朝,自称皇帝。梁武帝如此姑息皇族,换来的却是亡国的恶果
3、后来,萧正德也被“朋友”侯景杀害。明朝正统初年,内阁首辅杨士奇的儿子,”居家横暴,乡民甚苦之”。但是,对于这样的官二代,没人敢说话。一个在京为官的同乡叫王抑庵,回家休假时耳闻目睹了杨公子的行径,就把杨公子在家干的坏事都告诉了杨士奇。杨士奇很震惊,找了个机会回老家“考察”儿子。杨公子穿了廉价的鞋子和粗布衣裳,离开家门数百里外来迎接老父亲。杨士奇对自己儿子很满意,认为王抑庵是眼红自己的官运,别有用心,遂与他绝交了。后来,杨公子在老家干的坏事终被乡民们举报到了中央,杨公子被“处以重典”(四友斋丛说)。顺治初年,“宣府巡抚李鉴以赤城道朱寿黎贪酷不法,将劾之J(清史列传卷一)“问题官员”朱寿黎找到位高
4、势大的亲王阿济格的亲信绰书泰,请亲王帮他写了条子打招呼,但是,李鉴迟迟不应。阿济格带兵经过宣府的时候,特地召见李鉴,要其释放朱寿黎,李鉴不同意。阿济格就派绰书泰同总兵刘芳名带兵去李鉴的衙门,“硬骨头”李鉴不仅没有释放朱寿黎,还把这事汇报了朝廷,朱寿黎、绰书泰均遭处决。阿济格在胜利班师后,不仅没有升官,反而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这件事即是宣布的罪状之一,众多原因导致阿济格最终被赐死、除爵。官员“身边人”做出不轨之事,这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甚至太监的“身边人”也祸害百姓,这在封建时代不是偶然事件。二、古代官员如何管束“身边人”古代也有严格管束“身边人”的好例子。汉明帝时期,”馆陶公主(光武帝的女儿,
5、汉明帝的姐姐)为子求郎”,汉明帝不同意,他对大臣们说:“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尚书阎章的妹妹是汉明帝的小老婆“贵人”,而且,阎章自身也很有能力,按照惯例应该晋升,但是“帝为后宫亲属,竟不用”(资治通鉴卷四十五)。严格管束自己的亲属,不随意授予官职,史书对汉明帝的评价相当之高:“吏得其人,民乐其业,远近畏服,户口滋殖焉J公元303年,晋朝荆州刺史刘弘推荐立过战功的皮初担任襄阳太守,朝廷认为皮初资望太浅,建议任命担任过东平太守的夏侯陟为襄阳太守。刘弘不同意,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夏侯陟是他的女婿。他对同僚以及部属说:“夫治一国者,宜以一国为心,必若亲姻然后可用,
6、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更上奏朝廷:“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皮初之勋,宜见酬报。朝廷只好听从。刘弘不重用自己的女婿,而是重用功臣,传为美谈。那时候的西晋已经大乱,但是荆州,因为刘弘“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公私给足,百姓爱悦J(资治通鉴卷八十五),成了一方乐土,许多难民都移民过来。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朝廷一改奢靡之风,提倡节约简朴。一天,驸马韦处仁戴了条漂亮的夹罗头巾去见皇帝,皇帝老丈人对他说:“由于赞赏你家世代门第清高素雅,不尚虚华,所以才把公主嫁给你,这么豪华贵重的头巾,对你不适合啊!”(续世说)一一驸马从此不敢再穿高档奢华的衣裳。宋代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向传范在宋仁宗时已
7、经担任过地方长官,到宋神宗时期,枢密院要选其为郛州地方长官,谏官杨绘上奏:“郛州领京东西路安抚使,不宜以后族为之”。因为向传范是皇后的叔叔,杨绘认为从约束外戚的角度来看,不宜让他掌握太多的权力。有官员辩称说这不违反常规。宋神宗说:“得谏官如此言亦甚好,可以止他日妄求者。”(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任命向传范担任了重要性较低的潞州地方长官。明英宗时期的名臣王恕,“官至宫保,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家用常常捉襟见肘,王公子成天愁眉苦脸,王大人就悄悄对他说:“儿啊,你大可不必担心家里贫穷,我们家早就藏有很多的财宝,根本不需要揩公家的油!”公子听了后,将信将疑,王大人领公子绕到了屋后,指着一块地说:“此藏金所
8、有金一窖。”公子眼睛发亮。王大人领了他又绕到另一处说:“此藏银所,有银一窖。”王公子心满意足。王恕去世后,王公子去当年老爷子指的“金窖”“银窖”处挖宝,”向所指处掘之,皆空窖也“。明仁宗的张皇后全力扶助九岁的孙子正统皇帝登基,时时督促其勤奋学习管理国家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史书称张太后“遇外家严”,从不轻易给娘家人升官赏赐,不许他们搞特权,也不许他们接触国家政务大事,当时虽然皇太后权力极大,却没有出现历史上时有的外戚跋扈现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顺天府接了一起旗人四舒、华善等与房山县百姓争夺煤窑的案子,案情不复杂,错在旗人强势。但是,旗人后面的靠山是当时的康亲王,所以,在顺天
9、府丞王维珍审案的公堂之上,王府办差的人根本就没把顺天府放在眼里,带领一帮人大闹公堂。顺天府不敢怠慢,就把这事汇报给了康熙皇帝。康熙指示立即把大闹公堂的几个旗人拘押了起来,并特别批示:“四舒等挟制官司,横肆诟詈,情殊可恶!再加严审治罪,其主一并察议J办事大臣汇报康熙,这些人是康亲王的手下,意思是提醒皇帝可否高抬贵手。康熙不吃这套:“朕止论事之是非,不论其为何人也。”(清史列传卷一)皇帝的话说到这份上,于是,执法部门立即“特事特办”,结果把四舒、华善给处决了,王府其他涉案的办事人员以及管理煤窑的官员都受到相应的处罚,康亲王虽然不知情,也受到罚俸的经济处分。同时,对于不畏豪强、秉公办案的顺天府王府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干部 身边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