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科研体会.ppt
《几点科研体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点科研体会.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几点科研体会梁大伟序u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实质。一半时间做实验,
2、一半时间看文献 u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关于看文献(1)u先看综述,后看论著u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u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u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u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u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u集中时间看文献u看过
3、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关于看文献(2)u做好记录和标记u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u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u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u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u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文献管理u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u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4、以及 换行符 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u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u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u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u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以免失散。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u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
5、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实验准备u早动手u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u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u两手准备u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记录真实详尽 u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要为老板省钱 u效率为先。整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研 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