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PPT课件.ppt
《制冷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技术PPT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空调与制冷技术第二篇 制冷技术1、制冷:是使自然界的某物体或某空间达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使之维持这个温度。绪论2、制冷技术的学习内容:1)、熟悉获得低温的常用方法和有关的机理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冷循环,并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2)、了解常用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这是进行循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数据;3)、掌握实现制冷循环所必须的各种机械和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3、常用制冷方法: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液体汽化制冷)4、压焓图:(1)等压线水平线(2)等焓线垂直线(3)等温线液体区垂直线,两相区水平线,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下方弯曲的倾斜线(5)等容线向右上
2、方倾斜线,比等熵线平坦(6)等干度线只存在于湿蒸气区,其方向大致与饱和线相近(4)等熵线向右上方倾斜线phK过冷液体区过热蒸气区两相区5、温熵图:(1)等温线水平线(2)等熵线垂直线(3)等压线液体区近似为饱和液体线,两相区水平线,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上方弯曲的倾斜线(红线)(4)等容线过热区内向右上方倾斜线(绿色线)(5)等焓线过热区内及两相区内,均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但两相区内的等焓线的斜率大,过冷区的焓值可近似用同温度下饱和液体的焓值代替(粗白线)(6)等干度线只存在于湿蒸气区,其方向大致与饱和线相近TSK第一节 逆向可逆循环 1、工质的正向循环第一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它使高温热源的工质通
3、过动力装置对外作功,然后再流向低温热源,亦称动力循环ThTl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动力装置QhQlW第一节 逆向可逆循环第一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工质的逆向循环使工质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制冷装置,并以外功作补偿,然后流向高温热源3、工质的逆向可逆循环不考虑工质在流动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各种损失的逆向循环高温热源低温热源ThTl制冷装置QhQlW1、逆卡诺循环 一、逆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等熵过程)所组成的循环2、逆卡诺循环循环的条件(1)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2)实现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3)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无传热温差(4)工质
4、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膨胀机压缩机冷却介质被冷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T0TKqkq0wewc1234TSKT0TKbawcweq03、逆卡诺循环循环的热力过程及在TS图上的表示制冷剂按逆卡诺循环的四个热力过程为:绝热压缩过程12:温度由T0升至TK,外界输入功w等温冷凝过程23:制冷剂在TK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qk;绝热膨胀过程34:温度由TK降至T0,膨胀机输入功we,并为压缩机所利用;等温蒸发过程41:制冷剂在T0吸收低温热源中的热量q0。膨胀机压缩机冷却介质被冷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T0TKqkq0wewc1234TSKT0TKbawcweq01kg制冷剂在每次循环中的热力指标值:4、逆卡
5、诺循环循环的热力指标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0:q0=T0(Sa Sb)(kJ/kg)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qk qk=TK(Sa Sb)(kJ/kg)外界输入压缩机的功wc:wc=w we=qk q0=(TK T0)(Sa Sb)5、评价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1)制冷系数c:膨胀机压缩机冷却介质被冷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T0TKqkq0wewc(2)热力完善度:1234TSKT0TKbawcweq0如果在逆卡诺循环中考虑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各为Tk和T0,该循环:二、考虑传热温差的逆卡诺循环w=(T0+Tk)(Sa Sb)2、减少的制冷量为:q0=T0(Sa Sb)3、制冷系数c膨胀机压缩机冷
6、却介质被冷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T0TKqkq0wewcTST0TKbawcq0TKT0123413421、多消耗的功为:一、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设备组成和工作过程 第二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1、制冷循环的设备组成:1)压缩机:降低蒸发器内蒸气压力,将制冷剂进行加压并送入冷凝器2)冷凝器:使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并向冷却介质释放热量3)节流阀:降低从冷凝器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的压力4)蒸发器:使低压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态,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2、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绝热压缩过程(12):在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0的制冷剂蒸气,首先被压缩机吸入并绝热地压缩到冷凝压力pk;等压冷凝过程(
7、23):绝热节流过程(34):等压蒸发过程(41):进入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液体载冷剂或空气)凝结成压力为pk的高压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节流机构绝热膨胀,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p0,此时降温到蒸发温度T0变成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中,在低温T0下吸取被冷却介质(液体载冷剂或空气)的热量而蒸发成蒸气。二、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及其性能指标1、理论循环假设:制冷的理论循环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制冷机可以实现的工作循环。所谓最理想情况是基于如下的几点假设:制冷剂流过设备和管道、阀门时没有阻力,也不存在泄漏;除蒸发器和冷凝器外,其它设备和管道、阀门均在绝热条件下工作,制冷剂流过时与之不发生热交换;压缩
8、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损失,因而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根据这些假定,可对单级压缩制冷机的工作过程加以理想化,从而抽象出单级压缩制冷机的理论循环,其温熵图和压焓图如图所示2、理论循环热力过程:图中点1表示蒸发器中蒸气的状态,且取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12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点2表示压缩机的排气状态,已是冷凝压力pk下的过热蒸气。234表示等压冷却及冷凝过程,其中点3表示pk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状态,点4表示冷凝后的饱和液体状态。45表示绝热节流流过程,这一过程在两相区内进行,节流前后制冷剂的焓值相等。51表示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全部转化为蒸气,并对外提供冷量。
9、3、性能指标为了说明上述理沦循环的性能,常使用以下的性能指标。(1)单位制冷量 lkg制冷剂在一次循环中所能制得的冷量称为单位制冷量,常用q0表示,单位是kJkg。单位制冷量也就是在次循环中,lkg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向被冷却介质所吸收的热量,故可用下式计算(参见下图):q0 =h1h5=h1h4=r0(1x5)式中:r0 蒸发温度下制冷剂的汽化潜热 x5节流后气液混合物的干度单位容积制冷量也是随制冷剂的种类及制冷机的工作温度而变,其中蒸发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因为当蒸发温度下降时,q0稍有降低,而v1迅速增加,故qv显著础小。(2)单位容积制冷量在吸气状态下,压缩机每吸入1m3制冷剂蒸气所能制得
10、的冷量,称为单位容积制冷星,常用qv表示,单位为kJm3。单位容积制冷量可用下式计算:qv=q0/v1 式中:v1是吸气状态下制冷剂蒸气的比容,m3kg。(3)单位理论功 压缩机每压缩和输送1kg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称为单位理论功,常用w0表示,单位为kJkg。单位理论功用下式计算:w0=h2h1 (kJ/kg)(4)单位冷凝热量(单位制热量)一次循环中,1kg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冷凝热量(单位制热量),常用qk表示,单位为kJ/kg。单位冷凝热量(单位制热量)用下式计算 qvk=h2h4 或 qk=q0+w0 (kJ/kg)(5)制冷系数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定义为单位制冷量与单位理
11、论功之比,常用0表示,即:一、液体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第三节 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1、过冷液体:将节流机构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比冷凝温度更低的温度,称为液体过冷2、过冷度:过冷液体的温度与冷凝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3、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图示出有有液体过冷的单级压缩制冷机循环的温熵图和压焓图,图中123451表示基本循环,l234451表示有过冷的循环,44 表示制冷剂液体在过冷器中的过冷过程。45 是过冷后制冷剂液体的节流过程。4、对制冷量的影响同基本循环相比有液体过冷的循环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蒸气量较少,因而单位制冷量增大。由图可以看出,过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可表示为:二、吸气过热
12、对制冷循环的影响1、吸气过热:压缩机的吸气温度高于蒸发温度T0时,称为吸气过热。2、过热度:过热气体的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3、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图示出有有蒸气过热的单级压缩制冷机循环的温熵图和压焓图图中123451为基本循环,1123451为有蒸气过热的循环,11为吸入蒸气的过热过程,12为过热蒸气的压缩过程,234为冷凝器中的冷却及冷凝过程。4、对制冷量的影响同基本循环相比单位制冷量增大:但单位理论功也增大:制冷系数为:注意:对于吸气过热的影响要区别两种情况。制冷剂饱和蒸气离开蒸发器在吸气管内过热,而不是在蒸发器中过热,在这种情况下,q0不能利用,有用的单位制冷量仍然是q0,而单位理
13、论功却增大了w0,循环的制冷系数必然要减小。所以,吸气管内的过热被称为有害过热,应尽量设法减小。在吸气管上包扎隔热层即是减小有害过热的一种措施;另一种情况是:制冷剂蒸气在蒸发器内过热,此时q0是包括在有用的单位制冷量之内;但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制冷量和单位理论功都有所增大,循环的制冷系数是否增大不能够直观判断。分析和计算指明,这同制冷剂的种类有关:对于氨制冷系数稍有降低,对于R12和R 50 2制冷系数略有提高;而R 22介于两者之间,制冷系数无甚变化。由此可知,无论征何种情况下,对于氨应尽量避免吸气过热。一种情况是:5、吸气过热的利弊:1)如果吸气过热是在蒸发器内发生,则为有效制冷量,如果在压
14、缩机的吸气管中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而损失,则为有害过热;2)当吸气过热度增加,排气温度T2上升,过高的排气温度不但使润滑油粘度变稀,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但适当增加过热度能使润滑油较顺利返回压缩机;3)当压缩机吸入的蒸气具有一定的过热度能防止在气缸中产生液击现象。三、回热循环1、回热循环:参照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可在制冷流程中加设一个回热器,令节流前的液体同吸入压缩机前的蒸气进行热交换,同时达到实现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的目的。这样便组成回热循环2、回热循环的系统组成压缩机、冷凝器、回热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图示出回热循环的温熵图和压焓图图中123451为基本循环,11
15、2 234 4 551为回热循环,图中4 4 和11表示回热过程。3、回热循环的热力过程(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单位质量制冷量 q0 =h1h5=h1h4=r0(1x5)式中:r0 蒸发温度下制冷剂的汽化潜热 x5节流后气液混合物的干度 第四节 单级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2)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单位容积制冷量 qv=q0/v1 式中:v1是吸气状态下制冷剂蒸气的比容,m3kg。一、热力计算内容(3)压缩机的单位质量绝热压缩耗功量 w0=h2h1 (kJ/kg)(4)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单位质量放热量 qk=h2h4 或 qk=q0+w0 (kJ/kg)(5)制冷剂的质量循环量(即流过每一个主
16、件的制冷剂质量流量)(Kg/s)式中:Q0为制冷循环的总制冷量(kW)(6)压缩机的吸气体积流量(m3/s)(7)冷凝器的热负荷(8)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kW)(kW)(9)总制冷量(蒸发器的冷负荷)(kW)(10)制冷系数例题1:R134a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为20kW,采用回热循环,已知t0 0,tk 40,吸汽温度为15,冷凝器、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状态均为饱和。求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容积流量、压缩机消耗功率、制冷系数、冷凝器和回热器热负荷。解:(1)在ph图上画出循环并确定各状态点参数:二、热力计算实例 回热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如图所示。点1应在p0 292.82kPa等压线与t15等温线交
17、点。根据R134a的过热蒸气性质表,点1的参数为:h1 410.987kJ/kg,v10.07425 m3kg,s11.77107kJ(kgK)点2位于pk=1016.4kPa等压线与等熵线(s1)的交点。点2的参数为:h2438.824kJ/kg,t258从R134a饱和状态下热力性质表上查得的3和1的比焓,h3256.17lkJ/kg,h1397.216kJ/kg。点3的比焓可用下式求得:h3h3(h1h1)256.171(410.987397.216)242.404kJ/kg根据h3和pk可确定点3的位置,由此可求得过冷温度t330.6(2)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0 h1h5
18、397.216242.404154.812kJ/kg(3)系统的质量流量(4)系统的容积流量(5)压缩机消耗功率(6)制冷系数(7)冷凝器热负荷(8)回热器热负荷例题2:试计算氟利昂22(R22)制冷剂在下列工况下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并进行比较和讨论:A工况:tk=35 ,t0=0;B工况:tk=40 ,t0=0;C工况:tk=40 ,t0=-5;解:制冷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参数工况A工况B工况C工况冷凝蒸发温度tk 温度t0 压力pk10-5pa压力p010-5pa h1kJ/kg h2kJ/kg h4=h5 kJ/kg 35 40 40 13.5 15.3 15.3 0 0-54.98 4.
19、98 4.21 405.4 405.4 403.5 430 433 437 243.1 249.7 249.7 6.60 5.64 4.59由表可知,A、B两工况的蒸发温度相同,但B工况的冷凝温度比A工况的冷凝温度升高5,则制冷系数下降;结论:参数工况A工况B工况C工况冷凝蒸发温度tk 温度t0 压力pk10-5pa压力p010-5pa h1kJ/kg h2kJ/kg h4=h5 kJ/kg 35 40 40 13.5 15.3 15.3 0 0-54.98 4.98 4.21 405.4 405.4 403.5 430 433 437 243.1 249.7 249.7 6.60 5.64
20、4.59由表可知,B、C两工况的冷凝温度相同,但C工况的冷凝温度比B工况的蒸发温度降低5,则制冷系数下降,但下降的比例较第一种情况大;由计算结果可知,蒸发温度的变化对制冷系数的影响大于冷凝温度变化的影响。一、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第五节 单级压缩制冷实际循环与热力计算 1)制冷剂流经压缩机时,存在流动阻力、热量交换、机械摩擦和工质泄漏,故在吸、排气过程中,制冷剂蒸气的状态参数不可能保持恒定,压缩过程也不可能保持等熵。2)制冷剂流经冷凝器和蒸发器时,同样也有阻力存在(特别是对于蛇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均不能保持恒压恒温,而是随着过程的进行,压力和温度均稍有降低。3)制冷剂流
21、经管道时,因有阻力和热交换,压力要降低,温度要变化,制冷剂温度低时要吸热而升温,温度高时要放热而降温。二、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机的实际循环热力过程 图示出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机实际循环的压焓图。501为蒸发器中的过程,其中50为蒸发阶段,01为过热阶段,点l 表示制冷剂蒸气出蒸发器时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蒸发压力稍有降低,相应地蒸发阶段中的蒸发温度也稍有降低。11 表示低压制冷剂蒸气流经吸气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蒸气的压力稍有降低,而温度则稍有提高,点1表示压缩机吸气阀前制冷剂蒸气的状态。1 1s表示的制冷剂蒸气在被吸入压缩机的过程中,因流经吸气阀而压力继续有所降低,因同压缩机有热交换而温
22、度继续有所升高,从而转变为1s状态,点1s即表示压缩过程开始时气缸内制冷剂蒸气的状态。ls2s表示气缸内的实际压缩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等熵过程。在其前半段,制冷剂蒸气从气缸壁吸热,故熵值增大,在其后半段,制冷剂蒸气向气缸壁放热故熵值减小。点2s表示压缩过程结束时气缸内高压蒸气的状态。234是冷凝器中的冷却和冷凝过程,因有阻力存在,蒸气的压力稍有降低,而且在冷凝阶段,冷凝温度也稍有降低。45是节流过程,制冷剂液体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中,继续进行循环。这样的蒸气在排气过程中流经排气阀时,压力和温度都稍有降低,转变为点2表示的状态,这就是压缩机的排气状态。压缩机的排气流经排气管时,因有流动阻力和热量
23、交换,压力和温度又稍有降低,转变为点2表示的状态,进入冷凝器。三、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1)忽略冷凝器中和蒸发器中的微小压力落差,仍视冷凝过程和蒸发过程为等压过程,冷凝压力Pk和蒸发压力P0按选定的冷凝温度tk和蒸发温度t0去确定 按照这些原则简化的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机实际循环的压焓图如图所示,其中12k为理想压缩过程,12为简化后的实际压缩过程。该图系对小型制冷机组而言,忽略了吸、排气管中压力与温度的变化,故点1同点1重合,点2同点2重合。要按照上图所示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对单级压缩活塞式制冷进行热力计算将是很困难的。在工程设计计算中,通常是对实际循环加以适当简化后再进行计算。简化的原
24、则是:2)对于小型制冷机组,忽略制冷刑蒸气流经吸、排气管道时约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取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等于蒸发压力,排气压力等于冷凝压力;但对于大型制冷装置,可考虑一定的压力差,并对吸气管考虑一定的温度差。3)压缩机内部过程用一简化的压缩过程代替,对输气量及功率的影响,分别用输气系数及绝热效率i考虑。第六节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压缩比Pk/Po太大所带来的问题有:过热损失与节流损失大,导致制冷系数减小。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势必要求有较大的压缩机。排汽温度升高,导致压缩机润滑油粘度下降,润滑效果下降,功率消耗增加。导致压缩机容积效率减小。当压缩比达到20左右时,往复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接近于零,即压缩机吸
25、不进汽体两级节流完全中间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级节流完全中间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一级节流不完全中间冷却的双级压统制冷循环 第六节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经低压级压缩机压缩到中间压力(过程12),而后进人闪发式中间冷却器中被冷却到饱和蒸气(完全中间冷却;过程23),高压级压缩机从中间冷却器吸入蒸气并压缩到冷凝压力(过程34),而后送到冷凝器中冷凝到饱和液体(过程45)。液体经第一级节流后进入中间冷却器中,汽液分离,小部分液体汽化以冷却低压级压缩机的排汽;大部分液体经第二级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中,吸热汽化实现制冷目的(过程671)。一、两级节流完全中间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C冷凝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冷 技术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