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所著书读书报告5篇.docx
《毛泽东所著书读书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所著书读书报告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所著书读书报告5篇把党建成学习型、读书型政党,这个在世界政党史上罕有的提倡也是从他开始的。毛泽东不是天生的英雄,也不是一琥而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从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是在打击挫折下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读书,武装头脑。精讲使我们看到一个革命家丰满充实的读书轨迹。毛泽东是随着实践要求、身份转换而选择所读之书的。他的朋友、同学周世钊回忆:“毛泽东的思想大转变,是1915年读了新青年之后”,那时,他从阅读经史子集的兴趣中走出来,站到了改造中国新思潮新实践的探索潮头。接触了服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他从此再无犹豫,以“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和“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的精神读书、学习、
2、实践。他一生阅读最多的是马列、哲学和文史三类书。一本共产党宣言,他读过一百多遍。同时对中外理论家们的各类著作也广有涉猎。毛泽东把懂哲学看作是干成大事的必备条件,他说:“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J毛泽东读史,以叛逆的姿态,从书海中寻找真理更挑出谎言。他不大喜欢无用儒术,更不喜欢天子神话,他宁愿得机会就表彰共工、盗跖、秦始皇、刘邦、营操、马周、黄巢等来自基层的进取有为人物。他渐渐得心应手地以革命理论与书本知识联系中国实际,以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睿智思考实际问题,不断消化,不断发挥,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发展,终于成为通古今之变
3、成一家之言的革命家、思想家。毛泽东生涯八十有三,他一生做了革命家不得不做的所有事情:反对军阀、办报启智、建党建军、工农调查、行军打仗、戎机运筹、行文走笔、整顿党风、统战抗日、国共决战、建设新中国在各种事务之外,他挤出了大量时间阅读、阅读、再阅读,尽其所能,阅读思考,求知袪魅。面对这位以有涯之生游无涯书海的伟人,我们应该为任何不读书的理由而汗颜!二、天马行空独立基头毛泽东是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军事家、诗词家、书法家,我还愿意加上“读书家能与他的执着于革命相比拟的是他的执着于读书。早在延安,毛泽东就说过,“如果我还能活十年,我一定读书九年零359天“(按:中国老历法一年是36
4、0天)。根据精讲,毛泽东最后读书是在1976年9月8日5时50分,他读了约30分钟容斋随笔瓦此时距他次日凌晨0时10分去世只有六个小时。读书是他事业的需要,也是他生命的需要我读故我在”,他的读书是一种生命体征,是他的存在感的验证,更是他的思想、精神、灵魂活跃于天地间的征兆,或可称为“魂征毛泽东深感中国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需要读书,更需要在实践中用出门道。正如陈晋为精讲所作序言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中的精彩表述,他要“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读;既入书斋,又出书斋;“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将认识转化为智慧世上善读书苦读书的学者多了去了,有几个人能像毛泽东读出那么多风景?有几个人
5、能像毛泽东读出人民的痛苦,读出革命的路径选择从而大获全胜?世界上革命家政治家兼读一点书的人也多了去了,有几个能像毛泽东那样,读得说得干得都如火如荼,惊雷闪电!毛泽东不是书呆子,他最瞧不起本本主义,他说过“教条主义不如狗屎”,“读书比杀猪容易”。毛泽东把“本本”读活了,他自己的说法是,当书的“联系员”与“评论员他读一本书,往往兼及一类书对照读,他的读书评论,妙语连珠,不但有的放矢而且独辟蹊径。毛泽东谈书论理,从来都保持着自己的主体性、挥洒性、批判性。他有所专注、有所赞赏、有所选择、有所借题发挥、有所高谈闻论,也有所拒绝、有所蔑视、有所嬉笑怒骂。比如毛泽东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指出宋玉“攻其一点,不
6、及其余”的“罪过”,同时独步地指出登徒子与丑妻恩爱有加正是实行“婚姻法”的模范。毛泽东的分析不落俗套,又确实为登徒子藏了多年的“好色”帽子说了公道话,给了宋玉此赋巧言令色、抹黑他人的批评。在他的建议下,登徒子好色赋作为文件之一印发给1958年1月南宁中央工作会议的与会领导干部。联系历史背景,毛泽东要表达的,就是他说的,”并不反对对某些搞过头的东西加以纠正,但反对把一个指头的东西当作十个指头来反二他觉得需要为正在发展的实践寻求文化依据。出入于书海,毛泽东能够自如地登高壮观天地间,挥洒肯赞与豪迈的才思,发挥他的大志大智。他有时是天马行空,有时是别具一格,有时是彻底推翻,有时是举一反三,有时是一通百
7、通,有时是欣赏愉慌,有时是怒火义愤。他有所主张,有所热爱,有所痛恨,有所希冀。他在读书中激励意志,激荡思想,激动情感,激发灵感。三、紧扣实践读出真见识精讲告诉我们,毛泽东博览群书不是“翡翠兰苕上”的文人自赏,而是有“掣鲸碧海”的大作为大志向。他看重的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把学用之道发挥得出神入化。毛泽东认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毛泽东欣赏的历史人物,一是懂得历史规律能干成大事的人,二是从底层发展起来的朝气蓬勃的能人,三是忠厚仁义、大度谦逊、不计功名的贤人。读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邮生陆贾列传等,毛泽东认为,在是汉战争中,项羽兵力远胜于刘邦,却屡失机会而败,“不是偶然的
8、项羽最致命的缺点是“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而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他的结论是,“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他告诫说,我们的同志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毛泽东认为项羽有“沽名”的弱点,为免负“不义”之名,犹豫不决,但也赞赏项羽的羞耻之心,他在1948年为新华社写的述评说:“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纵览中国历代开国统治者的业绩,毛泽东得出“老粗出人物”的感慨。当然他也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帮助不行。他分析楚汉战争: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J这使人联想起毛泽东在
9、谈到“左”倾教条主义者时说:“他们不知道人活着要吃饭,打仗会死人读南史瓦毛泽东为梁武帝手下的将领陈庆之而“神往陈庆之出身寒门,以少胜多、战功赫赫;仁爱百姓,克勤克俭;忠正刚直,在不被信任的情况下秉忠进谏,在有人对他有拥立之意时断然拒绝。毛泽东视陈为楷模,还称赞梁武帝名将韦睿是“劳源君子”,号召“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读旧唐书刘幽求传瓦对于刘幽求不择手段谋求官位,打击异己,削贬后“愤恚而卒”的记载,毛泽东指出他心胸狭窄,“能伸而不能屈读资治通鉴汉纪瓦蜀汉谋臣法正有利用权力泄私愤之劣迹,有人劝诸葛亮向刘备汇报,诸葛亮则以当时大环境不利于蜀国,而法正正辅佐刘备一图旃业,不能因为小事就限制他。毛泽东同意
10、诸葛亮的看法,批道:“观人观大节,略小故J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用人之道。正如精讲所说:“毛泽东读史真是读到了骨头里,历史的精籁尽取。”毛泽东延安时期提出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张,也正是他自己读书的追求与要领。他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他读马恩列斯,更重视列宁与斯大林,因为后二人有革命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他读苏联哲学著作,但是从一开始就认为那些著作对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讲得不明白不到位。直到斯大林的错误揭露出来,他重视从斯大林的思想方法、哲学观点、辩证法掌握得不到家,直至陷入误区等方面找原因。他在思想方法上一直注意克服片面性,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 著书 读书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