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件.pptx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原料药化学合成工艺安全分析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复杂工艺技术和大型生产装备广泛应用;但化工安全基础薄弱,导致事故频发。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安徽马鞍山4.1化工厂爆炸事故,江苏泰兴4.3化工厂起火这些血淋林的安全事故还在不断地发生,化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制药行业长期以来重品种轻技术、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安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制药工程师在从事设计、药厂生产运行与管理,以及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同时,要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为
2、社会提供稳定、有效的高品质药品。制药工程师的责任在于维护药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对其雇主、同事和所从事的职业也负有责任,做到职业使命至上,力争使企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包括:技术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记忆评价分析应用理解创造创造创造构建构建设计设计开发开发协调协调验证验证评判评判检查检查关联关联推断推断选择选择比较比较解决解决实施实施实行实行使用使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危险与原料药化学合成的危险工艺 原料药化学反应合成过程中的危险主要有:爆炸、燃烧、和中毒与噪声和电等生化和物理伤害,以及机械创伤。危险来自:物质、化学反应、装置设备、工艺条件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重点关注:反应放热量大、热
3、温升导致的急剧分解,(混合气体,低闪点液体、静电爆燃的粉体)易燃爆原料、剧毒性及强腐蚀性原料,高温高压致材料变形或破裂。Q1 原料药生产过程的危险及其来源如何?原料药化学合成的危险工艺定义:在化学制药过程中,可以引起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工艺。与危险化工工艺的内涵相同。工艺危险性大小(程度):由物质的固有危险性、温度、压力、危险物质容量、腐蚀、反应类型以及操作7个项目共同确定。常见高危险性工艺 在重点监管的18类危险化工工艺中,除了合成氨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和电石生产工艺外的15类工艺以及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反应工艺均会被化学原料药生产采用。1)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
4、化工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15类: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类: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氨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氨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工艺。2)第二批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第二批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3类: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类: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烯烃等),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烯烃等),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国务院安委会
5、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安委办200826号)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安监总管三20133号)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
6、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安监总管三 2017年年1号号Q2 原料药生产过程的危险工艺或有安全问题的反应有哪些?药物合成反应从实验室到工厂,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突然出现放大性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其中,最多的是热致事故。2.原料药合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艺放大安全风险评估 由于缺乏对工艺热化学特性的了解、无法去除热、对混合行为缺乏了解或了解不够、人为因素。Q1:为什么多是热致事故?评估流程 物料热稳定性风险评估 包括物料起始分解温度、分解热、TD24。对比Tp和物料稳定性温度。若Tp大于TD24,物料在Tp下不稳定,需优化工艺条件
7、或采取技术措施,保证其在过程中安全稳定。根据分解热大小,对物料潜在燃爆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分解导致的危险性情况,对物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受热或超温提出要求。反应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导致的严重程度评估获取反应过程绝热温升、体系热失控情况下工艺反应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失控体系达到最高温度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数据。考虑工艺过程的热累积度为100%,利用失控体系绝热温升,按照分级标准,对失控反应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对失控反应触发二次分解反应的可能性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综合失控体系绝热温升和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对失控反应进行复合叠加因素的矩
8、阵评估,判定失控过程风险可接受程度-可接受、有条件接受、不可接受。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获取包括Tp、MTSR、TD24、MTT等数据。在反应冷却失效后,四个温度数值大小排序不同,根据分级原则,对失控反应进行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形成不同的危险度等级;根据危险度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应急冷却、减压等安全措施均可以作为有效保护措施。对于危险度较高的反应,需对工艺优化或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度等级。评估标准1)物质分解热评估)物质分解热评估 严重度是指失控反应在不受控的情况下能量释放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失控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情况越显著,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越高。2)严重度评估)严重度评估
9、绝热温升与反应热成正比,可以利用绝热温升来评估放热反应失控后的严重度。3)可能性评估)可能性评估 在绝热条件下,用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TMRad即致爆时间)为时间尺度,对反应失控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TMRad 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风险矩阵是以TMRad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失控体系绝热温升作为风险导致的严重程度,通过组合不同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等级对失控反应安全风险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4)矩阵评估)矩阵评估 I级风险-可接受、II级风险-有条件接受、III级风险-不可接受5)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评估)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评估 反应工艺危险度指的是工艺反应本身的危
10、险程度,用温度作为评价基准是工艺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原则。用Tp、MTT、TMRad为24小时对应的温度TD24,以及MTSR的比较进行评估。表表4 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其中,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技术最高温度(MTT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的MTT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MTSR与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相关,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越大,反应发生失控后,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越高。综合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考虑不同的反应工艺危险度,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在设计中体现,并同时考虑厂区和周边区域的应急响应。1)危险度为1级的工艺过程,应配置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
11、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DCS或PLC)。2)危险度为2级的工艺过程,在配置常规自动控制系统,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DCS或PLC)的基础上,要设置偏离正常值的报警和联锁控制,在非正常条件下有可能超压的反应系统,应设置爆破片和安全阀等泄放设施。根据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仪表系统。3)危险度为3级的工艺过程,在配置常规自动控制系统,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设置偏离正常值的报警和联锁控制,以及设置爆破片和安全阀等泄放设施的基础上,还要设置紧急切断、紧急终止反应、紧急冷却降温等控制设施。根据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仪表系统。安全控制与防护措施 4)危险度
12、为4级和5级的工艺过程,尤其是风险高但必须实施产业化的项目,要努力优先开展工艺优化或改变工艺方法降低风险,如通过微反应、连续流完成反应;要配置常规自控系统,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要设置偏离正常值的报警和联锁控制,设置爆破片和安全阀等泄放设施,设置紧急切断、紧急终止反应、紧急冷却等控制设施;还需要进行保护层分析,配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对于反应工艺危险度达到5级并必须实施产业化的项目,在设计时,应设置在防爆墙隔离的独立空间中,并设置完善的超压泄爆设施,实现全面自控,除装置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对于进入隔离区有明确规定的,反应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进入所限制的空间内。安全控制与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药 过程 安全 环保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