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论语 . 先进 篇,我在教学中选择了这一篇课文进行精讲,我认为此文虽短,却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其中语言简洁生动,寥寥数语,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值得反复咀嚼。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常常出现两种情况,或脱离文本,只谈篇章结构中心思想,使课文 成为教师借题发挥的道具;或字字落实, 拘泥于一词一句,以致使得课堂僵死沉闷。为了避 免以上弊端,既要使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又要学习文言知识、欣赏其精练传神的语言,就 需要努力追求语言与思想的和谐、工具与精神的统一。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在课堂内容与结构上,作了
2、如下设计: 一是引导学生对必要的文化常识有基本的了解。二是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三是深入领会孔子思想,理解儒家“礼乐治国”的精髓。 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完成两点,一是找出标题中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四人在文中对应的称呼,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及 适用范围, 通过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文中师生间融洽和睦的教学互动关系。 二 是让学生为文中的几段对话标明主语, 使学生能自己学会疏通课文思路, 了解课文内容, 为 进一步欣赏其语言、理解其思想做准备。这两个任务学生完成得非常好,他们通过自读自译参考课下注解,也顺带复习了之前曾 经讲过的古
3、人名与字之间的三种关系:相近、相关、相反。然后我再趁势提出了一个问题: 孔子的这四位弟子的名与字之间分别属于什么情况?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再次夯实了这 一知识点。接下来我再次提问: 既然这是孔子与他的几位学生之间的一次 “非正式课堂讨论” ,那么 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孔子对几位学生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态度?孔子最欣赏的是谁的回答? 为什么?几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再次进入课文寻找答案,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顺带着对于其 中出现的特殊文言现象及字词理解进行了点拨启发,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大概也就是 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吧?学生在回答孔子为什么会对子路的回答 “哂之” 时,对于“子路率尔 而对”的轻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 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