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ppt.ppt
《南京博物院.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博物院.ppt.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兴建的国立大型综合博物馆,它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万余平方米,两座陈列馆(历史陈列馆和艺术陈列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均为仿辽宫殿式建筑,黄瓦红柱,巍峨壮观。院内草木葱茏,各种石刻文物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南京博物院藏品种类划分l漆器l玉器 l瓷器l书画一、漆器雕漆御座高140厘米长150厘米宽90厘米御座即皇帝坐的宝座。木胎,雕红漆。整体呈长方形,下有底座相连,前面设一脚踏。椅背方形,上方有一弧起的靠枕。整个宝座满雕龙纹、蝠纹、勾连云纹、回纹及贯套纹、石磬纹等,做工细腻,雕刻精细,富丽堂皇。椅背中心及背面和两
2、扶手侧面还用黑漆描金勾绘莲纹。该件雕漆龙福祥云宝座,原存放承德避暑山庄,为热河行宫内皇帝的御座,系清代晚期江南扬州两淮盐政的贡品。描彩漆如意形经盒高65厘米长27厘米宽18厘米木胎,如意形盒,原存放经书。盖面寿字,双胜,花果纹,外壁一圈八吉祥纹。清高65厘米长27厘米宽18厘米木胎,如意形盒,原存放经书。盖面寿字,双胜,花果纹,外壁一圈八吉祥纹。清高12口径13厘米木胎,碗心包铜皮至口沿,内外金漆地,腹部外为团花纹,如意云头,贯套纹,足部璎珞纹。v清长37宽12厘米木雕金漆,折枝牡丹三朵盘屈而成,寓意富贵吉祥。清乾隆高51长126厘米正方形,剔红,海水波涛纹上有海马四只。盖内“泽马宝盒”,盒内
3、大清乾隆年制”款。清乾隆高51长126厘米正方形,剔红,海水波涛纹上有海马四只。盖内“泽马宝盒”,盒内“大清乾隆年制”款。v清高255腹径34厘米圆盒,未地剔黑,盖顶婴戏纹,腹部开光两组四爱图西汉江苏仪征龙河公社长春大队出土通高15杯长20宽15厘米木胎,内外绛褐色漆,底连一扁形十字架铜座。雕漆山水人物纹盒v高25厘米,腹径42厘米,厚木胎,入手很沉。葵瓣形,分盖和身两部分,上下同大。盖面雕山水人物图,一百余间亭台楼阁,长廊相连。另有百余人物穿行其间。四壁波涛汹涌,立龙,行龙各九条,呼之欲出。盖面上方有大清乾隆年制印款。这件漆盒漆层极厚,雕工精细,立体感极强,是漆器工艺中雕漆的代表作之一。其
4、制作方法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每髹一层,就放入特制的窖室,令漆凝结,髹到一定厚度才开始雕刻花纹。此盒盖面髹漆多达一、二百屋。一件盒子制成需花二、三年时间,其费工、费时,珍贵程度可以想见。彩绘宫闱燕居图尊v抗日战争时湖南长沙出土。高14.5口径14厘米。金陵大学教授商承祚收集,1932年由教育部收购并赠与中央博物院即南京博物院前身收藏。开始时叫作奁,断为战国楚器,后来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漆器定为西汉早期,并因该器有足,有钮,有鋬,又改为樽。原物初出土时器形完整,色泽如新,因当时设备条件不够,不易保存,开始收缩变形,色彩剥落。为能保持器物原貌,于1934年聘请漆艺专家依照原件仿制模型,其大小、形状、所
5、用材料、油漆颜色、胎体结构、画法、均经试验后小心施工,成品与原件可说无丝毫差异。这件漆器自出土后,著录引用,传播甚广,为考古学家、艺术家同所重视,是因为它上面有一幅人物画,十分出色。它用了8种不同的颜色画了十一位女子,或坐或立,或行或止,姿态各异。表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活动场面之一,很有考据价值v1953年浙江省杭州市老和山南宋墓葬出土。高6.8厘米,口径18厘米。直口,扁腹,平底。出土时口沿原有破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器用极薄木片条圈叠胶接成形,然后表面用细密麻布粘住,缠绕绷紧,抹上用瓦灰调和的漆灰,再在其上刷漆,经过打磨抛光,表面光洁如镜,就制成了。这件漆缽表里均髹黑漆,古色敦朴,精光内蕴
6、外壁有一行朱漆铭文壬午临安府符家真实上牢。临安府为南宋首都,指该漆器产地,壬午年在南宋或为公元1162年或公元1222年,是制造时间,符家为生产作坊或店铺,真实上牢为宋代广告语,宣传产品货真价实,这段铭文对研究宋代漆器制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3年江苏盐城三羊墩一号汉墓出土。高8厘米,口径27厘米。夹紵为胎,即用麻布和漆灰在一定形状的内模上涂粘成型,待干后脱去内模,再髹漆而成。口沿镶饰一道鎏金铜扣。器身内外黑漆为地,朱红漆勾勒纹饰。各种匀称柔劲的线条辅以其它色彩,组成各式云纹图案。尤其是盘心微凹,以大官两字为中心,环形云气纹将之分割成三组以熊为主体的纹饰,精美异常。盘心边缘还用朱漆书有上
7、林二字。大官即太官,是汉代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上林,指宛名,即皇家公园,里面饲养各种动物,供皇帝春秋两季狩猎时用。百宝嵌是镶嵌类漆器的一种,做法是直接在漆地上或者木胎上挖出浅凹槽,将金、银、宝石、珊瑚、碧玉、水晶、玛瑙、象牙、蜜蜡、骨头等各种材料,制成所需形状,粘嵌进去,色泽十分华美。这件挂屏即是用各色青玉在黄色漆地上嵌出竹子、绶带鸟以及湖石、竹笋、灵芝、菊花等,构图清新大方,选料精细,嵌工严密,是一件百宝嵌的精品之作。明高175长7宽3厘米六面皆雕漆纹饰,正面双蛇纹,两边北斗七星纹,其余各面为蛇形符箓。高6厘米长9厘米1970年江苏省吴县灵岩山毕沅墓出土青玉。冠作花瓣状,系将玉料开膛挖空,外
8、雕双层绽开花瓣,顶镂雕出两片合瓣而成。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双凤,插入一束冠发簪。簪为碧玉,作云头如意状,时代略晚。二.玉器v清通高17厘米口径149厘米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圈足圆碗形,圈顶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镂雕作变体挂凤,挂于左右两侧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后侧饰衔环铺首,喇叭形圈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芙蓉石是一种淡粉红色深玫瑰色的块状石英晶体,又称“蔷薇石英”。因含微量的锰和钛元素而致色,可切磨产生“猫眼”或“星光”效应。因其透明度较高,可产生强的透射星光。具猫眼效应的,称芙蓉石猫眼;具星光效应的,则称为星光芙蓉石。芙蓉石亦被称为芙蓉玉”,呈油脂光泽。优质的芙蓉石不仅色深而美观,
9、而且完全透明。在国外,优质的芙蓉石产于巴西,芙蓉石要求其粉红色愈深愈好,透明,无裂纹、无杂质,才可列入优质。良渚文化公元前2500年江苏武进市寺墩出土典型良渚文化玉琮,上大下小,外方内圆,中间对钻圆孔,四角为中心,琢磨简化兽面花纹,从上至下共饰八组简化兽面纹。良渚文化公元前2500年江苏省吴县市草鞋山出土这是良渚文化小型系列玉琮最为精致的一件,呈圆柱形,中间对钻圆孔,器表依饰纹分为两节,以四角为中心,琢磨精细兽面花纹。v从现有的考古出土资料来看,玉、剑结合物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战国晚期,四样俱全的玉剑饰逐渐形成,到了西汉这种玉剑饰就成了王公贵族佩剑上的重要装饰品,也成为当时社会一种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博物院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