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 本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规划背景6第一节 区域概况6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6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8第四节 机遇与挑战9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12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12第二节 规划主要调控指标14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16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0第五章 农用地保护与利用24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24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25第三节 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26第六章
2、 建设用地调控28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28第二节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29第三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30第七章 土地整治规划34第一节万顷良田整治工程34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工程34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36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36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37第九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40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和思路40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40第十章 镇(街道)土地利用控制45第一节 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45第二节 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49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51第一节 中心城区现状与发展目标51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
3、用空间管制53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55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55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55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6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第一节 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58第二节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59第三节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59第四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60第十四章 附 则58附 表59附表1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59附表2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0附表3 常州市武进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61附表4 常州市武进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62附表5 常州市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63附表6
4、常州市武进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64附表7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表83附表8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84前 言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东邻无锡市锡山区、江阴市,南靠宜兴市,西接金坛市、丹阳市,北依常州市钟楼区、天宁区和戚墅堰区,南部有太湖、滆湖。武进区地处中国经济增长最快、人口最稠密、工业基础最雄厚、科教事业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全区土地总面积124229.27公顷,下辖2个街道、14个镇,2005年全区总人口142.4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
5、65.11亿元。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武进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在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进一步凸显: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迫切需要调整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用地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依据相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6、文件,以及常州市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编制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60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条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5)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2政策文件(
7、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28号)(2)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4) 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3相关规划(1)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 常州市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技术标准(1) 县
8、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4) 江苏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2010年)第三条 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原则。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并注重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目标。2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原则。围绕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科学、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土地利用,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优化
9、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土地开发新格局的形成。3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原则。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切实提高用地效率。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调整。5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土地节约利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协调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6强化
10、规划实施保障原则。总结规划实施管理的经验并努力创新,强化土地规划制度建设,落实规划实施的共同责任,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完善用地机制,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为实现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第五条 规划任务1落实江苏省、常州市下达的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调控目标和指标,确定武进区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2确定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社会发
11、展合理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3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维持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4划定武进区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分区管制规则,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制度。5确定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规模、范围、用途和时序。6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和指导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7制定武进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本轮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六条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
12、年。第七条 规划范围常州市武进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南夏墅街道、西湖街道、湖塘镇、牛塘镇、洛阳镇、遥观镇、横林镇、横山桥镇、郑陆镇、雪堰镇、前黄镇、礼嘉镇、邹区镇、嘉泽镇、湟里镇、奔牛镇,共2个街道、14个镇,面积 124229.27公顷。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第八条 自然条件常州市武进区位于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属海洋性温湿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属长江下游太湖水网区,北枕长江,南有太湖、滆湖。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斜贯中部,连接左右诸水,北
13、联长江、汇流运河,南接两湖之水系。第九条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5年,常州市武进区总人口142.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8.60万人,暂住人口43.82万人,城镇化率46.69%。2005年,武进区地区生产总值465.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8.05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0亿元。武进区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新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第十条 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常州市武进区土地总面积124229.27公顷,其中,农用地72764.31公顷
14、占土地总面积的58.57%;建设用地27673.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8%;其他土地2379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5%。1农用地中,耕地47228.83公顷,园地8784.64公顷,林地1424.37公顷,牧草地95.93公顷,其他农用地15230.55公顷。2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13647.8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0483.02公顷,交通用地2860.93公顷,水利用地89.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592.43公顷。3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23485.29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05.85公顷。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以耕地、园地为主,林地和牧草地的比重小
15、2005年底,全区38.02%的土地为耕地,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64.91%。全区1.15%的土地为林地,7.07%的土地为园地,0.08%的土地为牧草地。2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减少速度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耕地。武进区的耕地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趋势,而且不同年份耕地减少的速度差异很大。3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上一轮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率相对平稳。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量占建设用地增量的90.32%。2000年以后这种增长趋势尤其明显。4其他土地面积大,但可开发的后备资源相对不足。2005年底,武进区的其他土地面积为2379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19.15%,但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3310.2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7.98%。土地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第十二条 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1)耕地保有量: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1997-2005年武进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3660.96公顷。2005年耕地实际保有量比上一轮规划确定的2010年耕地保有量低14820.12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大检查情况,按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口径,截止2005年末,武进区实际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44836.33公顷。(3)建设占用耕地:1997-2005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206.05公顷
17、已经超出指标2928.4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大大超出。(4)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年,全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共减少耕地15623.33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自行补充耕地1962.37公顷。数字需要核对斟酌第十三条 规划实施效果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对各类土地利用的规范与统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公共利益的保证与实现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自规划实施以来,各项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和基本农田得以严格保护,土地整治积极开展,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学发展用地,产生了良好的
1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十四条 规划实施问题由于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差异,经济总量急剧扩张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规划预期,导致上轮规划适用性存在不足,规划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建设用地指标及布局不能引导实际用地需求;耕地保护指标不能数量、质量兼顾;基本农田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粮食安全与经济建设等。第四节 机遇与挑战问题很大,需要重新整理第十五条 机遇常州市武进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区域,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京杭铁路、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傍区而过,经沪宁线可与全国铁路联网直通,区内新长铁路连接陇海
19、浙赣两大铁路大动脉,沪宁高速、锡宜高速、沿江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在武进区内穿越,与上海港、张家港、常州港以高速公路相连。同时,武进区是常州城区“一体两翼”布局的南翼,将成为常州市南部主城区,在承接“苏锡常”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产业转移、现代物流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后一段时期,武进区将逐步建设成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网络、高新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为主体、科教文化为支撑、都市农业为优势、生态旅游为亮点的园林式、现代化新城区,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建设成为常州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服务业基地和科技教育基地。第十六条 挑战1、建设用地需
20、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指标及布局不能引导实际用地需求。武进区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建设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水平,但是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区建设力度的加大,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巨大压力。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出现建设用地扩展与规划的位置及布局很难相符,以及项目的选址与规划用地不相吻合的现象,带来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弊端。2、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严峻,耕地保护指标不能数量、质量兼顾。规划中对耕地的保护遵循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武进区依据这一原则,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但这种补充只
21、能在数量上追求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而实际“补”的耕地质量如何却很难控制,往往并不能真正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的双重目标。3、基本农田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粮食安全与经济建设。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保护率是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可逾越的控制指标,但是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确定偏重于耕地数量的保护,并未突显基本农田保护的目的即保证区域的粮食需求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单纯只为保护耕地而划定基本农田,可能会导致对于实现粮食安全来说,基本农田面积已经足够或已过剩,却由于指标的严格控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从而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与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一致的现象。第三章 土
22、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第十七条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各点内容需要精简1. 经济国际化战略。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构建武进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牢牢把握沿江开发和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重大机遇,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继续推进外贸主体、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努力保持和发展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2. 科教兴区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产学研联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常州大学城的科技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3. 城市化战略。以提高地区整体竞
23、争力为目标,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着重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质量和提升城镇功能。将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放在首位,加快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加强重点镇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对现有自然村庄建设的控制,引导农民到城镇定居,促进人口集聚,改变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局面。4. 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将生态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和环保执法力度,深入治理环境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市 武进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