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县天成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论31.1编制依据31.2评价对象、工程特点及环境特点41.3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51.4评价思路61.5污染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71.6评价等级81.7评价范围101.8评价重点101.9评价标准101.10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物控制13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52.1工程概况152.2工程分析212.3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27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293.1自然环境简况293.2社会环境简况303.3相关规划简介323.4 楚旺镇总体规划333.5 区域污染源概况3
2、3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5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54.2地表水质量调查与评价384.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84.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小结40第五章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415.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41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65.3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75.4固体废物50第六章 清洁生产分析516.1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16.2清洁生产方案536.3持续清洁生产的建议53第七章 污染防治措施评价567.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67.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67.3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77.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77.5绿化美化方案58第八章 公众参与5
3、98.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598.2公众参与对象598.3公众参与座谈会638.4公众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638.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与建议66第九章 厂址可行性分析679.1厂址选址及平面布局可行性分析679.2厂区环境可行性分析67第十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6910.1经济效益分析6910.2社会效益分析6910.3环境效益分析7010.4本项目环保投资情况一览表7010.5小结71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7211.1环境管理7211.2环境监测计划7411.3“三同时”竣工验收内容7511.4总量控制分析75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7712.1评价结论7712.2评价建议80附图:
4、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本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3:本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4:本项目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图附图5:本项目公众参与情况附图6:本项目网上公示图附件:(1)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备案确认书(豫安内黄工201100031号)(2)某县国土资源局的土地证明(3)某县楚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建设用地规划证明(4)某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执行有关环保标准的意见(5)某县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NHJWT2011141)(6)某县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
5、有机肥建设项目常规因子(SO2、NO2、PM10)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NHJWT2011139)(7)某市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特征因子(NH3、H2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WT-2011-117)(8)某县某公司提供的其它有关本项目技术资料(9)某县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公众参与承诺书(10)某县某公司关于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79前 言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的大国,“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抓好农业,农业的兴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
6、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狠抓不放。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更说明了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决定提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控制工业、生活极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温家宝对合理科学施肥问题强调指出:“滥施化肥,重用轻养,导致耕地重疾沉疴,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并指出“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经济、合理施肥,可降低农业成本,提高耕地产出率,又有利于改善土壤,保护地力和环境,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
7、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当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科技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施肥、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是科技兴农的三大重点,当今时代,科学施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化肥使用大国。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化肥使用量近2亿吨,占世界使用量的28%,居世界之首。单位农田面积的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而有机肥的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50%。由于不合理、不科学的使用化肥,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业成本,而且破坏了土壤、污染了环境,威胁了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科学施肥、合理施肥,用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替代传统的单元素无机肥已势在必行。某县
8、某公司是一家利用蘑菇渣、秸秆粉面、高温发酵菌种及辅料经发酵、造粒等工序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的有机肥具有效果明显、改善品质、投资少等优点,深受现代农业的欢迎。在此背景下,某县某公司拟在某县楚旺镇王庄工业区建设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占地面积13333.4m2,项目建成后年生产生物有机肥6万吨,既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当地群众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为新建性质,目前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中第30项“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符合国
9、家产业政策。该项目已在某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备案(豫安内黄工201100031),用地已经某县国土资源局批准同意,选址已经某县楚旺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批准同意,符合某县总体规划的楚旺镇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2008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某县某公司委托,天津青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自接到委托后,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环评导则的要求
10、对厂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明确了厂址以及周边环境的敏感因素,调查了当地的环境现状、污染源分布情况、经济发展状况、规划布局以及环境功能要求。在对现场资料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本着“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县环境保护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第一章 总 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4-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
11、治法(1996-10-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06-2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01)(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1)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7-05-01)(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1.1.2项目依据(1)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12、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备案确认书(豫安内黄工201100031号)(3)某县国土资源局的土地证明(4)某县楚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建设用地规划证明(5)某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执行有关环保标准的意见(6)某县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NHJWT2011141)(7)某县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常规因子(SO2、NO2、PM10)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NHJWT2011139)(8)某市环境监测站关于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特征
13、因子(NH3、H2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编号:WT-2011-117)(9)某县某公司提供的其它有关本项目技术资料(10)某县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公众参与承诺书(11)某县某公司关于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1.1.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1.2评价对象、工程特点及环境特点1.2.1评价对象本次评价工作的评价对象为某县某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1.2.2工程特点
14、1)本项目为新建性质,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尚未投入生产,行业类别为化工医药类;(2)经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中第30项“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项目选址位于某县楚旺镇王庄工业区,距楚内公路中心线约29m,北侧距卫河南河堤中心线94m,用地已经某县国土资源局批准同意,选址已经某县楚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批准同意,符合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楚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本项目为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当前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是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的;(5)项目大气特征污染物主要是营运期本项目废气
15、主要为原料堆放、条状混合翻堆、堆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物NH3、H2S和混合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物种类简单,排放量小;废水主要为员工办公生活产生的洗漱废水,收集后排入某市鑫王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污水接纳协议见附件),排入卫河,对卫河水质影响很小。1.2.3环境特点(1)本项目厂址处于非SO2控制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本项目所在地属于海河流域,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办公生活产生的洗漱废水,收集后排入某市鑫王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卫河,对卫河水质产生影响很小。(3)本项目厂址周围1km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为王庄村。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见图1-1。本项
16、目楚内公路农田北 河 卫纸厂棉线厂油厂大林线800m94m巾被厂 王庄村 图1-1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1.3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1.3.1评价目的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的主要排污环节和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对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摸清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本项目选址是否可行和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提出减轻或防止污染的措施与建议,为工程的环保设施设计、环境管理及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1.3.2评价原则(1)相关资料的收集应全面、充分,现状调查和类比调查分析应具有代表性;(2)
17、严格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环保政策法规;(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要有合理性、数据可信;(4)报告书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实用性强,符合项目实情;(5)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要切实可行;(6)遵循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1.4评价思路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本次评价总体思路为:(1)按照“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的原则,通过对污染环节进行分析,采用类比和物料衡算的方法确定工程污染物的产出源强,并进行达标分析;(2)在对区域现有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
18、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建成达标后区域水环境、声环境及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进行预测分析;(3)根据工程的产污情况和污染物的性质,对工程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4)通过对工程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装置水平及物耗和能耗水平、资源回收等工程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明确工程“节能减排”效果;(5)根据项目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背景现状,分析环境的可承受性,综合区域环境要求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对工程建设及厂址选择的可行性给出明确结论;(6)告知公众项目概况,广泛听取公众对本次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厂方,为项目建设提
19、供优化依据;(7)根据工程自身产污特点,提出运营管理要求,制订相应的环境监测计划,为环保设计、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5污染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5.1污染因素识别本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建设完毕,尚未生产,本评价只针对项目营运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因素见表1-1。表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类别因素废水废气固废噪声运输自然生态环境地表水大气环境2LP声环境2LP1LP土壤1LP1LP植被社会经济状况工业农业交通土地利用公众健康1LP1LP1LP生活质量1LP1LP1LP1LP1LP备注:影响程度:1-轻微;2-一般;3-显著影响时段:S-短期;L-长期影响范围:P-局部;W-
20、大范围1.5.2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环境影响的识别结果,结合本区域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到污染物进入环境对人体造成危害等因素,确定区域开发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影响质量的评价因子见表1-2。表1-2 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要素评价因子大气PM10、SO2、NO2、NH3、H2S地表水pH、COD、BOD5、NH3-N、SS噪声等效声级Leq(A)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理处置量1.6评价等级1.6.1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结合该项目的规模、性质、污染物排放特点、污染物排放去向以及周围环境状况,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如下:(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21、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根据主要污染因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max和其对应的D10%,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判据见表1-3。表1-3 评价工作级别判据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因子确定为排放的NH3、H2S、粉尘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产 生物 有机肥 生产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