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doc
《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5第1部分 总体定位分析7一、项目背景分析7(一)规划范围7(二)背景分析7二、区域背景分析8(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9(二)南北层面: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9(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11(四)省域层面:引领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12(五)市域层面:*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13三、开发条件分析14(一)地块地理条件14(二)区位交通条件15(三)城镇基础条件15(四)产业基础条件16(五)*港区规划16(六)重大项目引进16(七)开发条件评述17四、区域战略分析18(一)区域层次18(二)时间维度19(三)开发理念20(四)核心策略2
2、1(五)空间策略22第2部分 产业发展定位23一、产业假设分析23(一)依托区位条件做好国际通道23(二)依托区域经济做好协同错位23(三)依托港口资源做大临港经济24二、产业定位分析26(一)产业定位原则26(二)产业筛选分析27三、产业体系组合28(一)产业体系组合内涵28(二)产业体系关系分析29四、主导产业规划31(一)港口物流业32(二)金属冶炼及加工业37(三)化工产业42(四)清洁能源产业49(五)装备制造业54第3部分 总体战略定位59一、战略定位原则59(一)承接上位规划、打造区域增长极59(二)争取政策支持、兼顾市场操作性59(三)呼应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大循环59(四)遵循
3、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工业区60二、战略定位提出60(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61(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61(三)循环经济示范区62(四)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63三、战略定位内涵64(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64(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65(三)循环经济示范区67四、战略定位实现68(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69(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69(三)循环经济示范区71第4部分 区域空间布局73一、空间布局原则73(一)基于地块条件和交通体系进行总体布局73(二)结合产业特性和循环经济进行工业布局73(三)结合区位条件和服务对象进行物流布局73(四)基于资源条件和工业做生活配套区布局74(五)结合资
4、源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生态布局74二、功能分区建议74(一)空间总体布局74(二)功能分区建议75三、分区发展建议77(一)临港物流产业集群77(二)钢铁产业集群80(三)石化产业集群82(四)IGCC多联产工业园85(五)北部综合物流园区86(六)北部综合产业园88(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1(八)西部生活居住区93(九)南部生态涵养带95(十)北部滨海文化休闲带97规划编制人员99*开发建设指挥部99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99前 言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
5、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江苏省政府下决心先行开挖30万吨航道工程,以此带动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一体两翼”南翼的*片区(*港区及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为使*片区的建设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在已有的多项专业规划(南翼分区规划、交通集疏运规划、水利防洪规划、*港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市*开发建设指挥部委托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进行*片区战略发展规划研究,以产业规划为核心,包括战略定位和概念规划,并拟根据战略规划成果,指导修编*片区总体规划方案。遵循“科学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策划原则,项目组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内外部专家访谈,相继展开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6、一是深刻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解读区域层面相关规划对*片区的影响,揭示机遇,错位竞争;二是对基地条件的周边区位、地质、景观和文化进行挖掘和评估,明确优劣势;三是对钢铁、石化、物流、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专题研究,以支持产业规划编制;四是从概念、空间、产业和功能等视角,广泛研究国内外类似临港工业区案例,获得借鉴和启发。本次规划的成果分为基础报告和结论报告两部分,本报告为结论报告,在表述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 总体定位分析。基于对相关的项目背景、区域背景、开发条件的系统解构,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整理总结*片区开发所应遵循的开发理念、核心策略和空间策略等。第2部分 产业发展定位。承接
7、总体定位分析的结论,从区位、区域和港口三方面探讨可能的产业方向,通过产业筛选分析明确产业发展大类、确立产业体系组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主导产业的发展论证和详细定位。第3部分 总体战略定位。在产业发展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片区的战略定位原则,拔高*片区开发的战略意义,对*片区的战略定位内涵和实现形式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第4部分 区域空间布局。基于战略定位和概念规划,进行空间层面演绎,提出区域功能分区建议,并对不同分区的范围、功能定位、空间形态等给出总体建议,尤其是较为详细地策划一些重点项目,供决策和招商参考。*片区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组 2009.05第1部分 总体定位分析总体定位分析主要分四部分
8、展开,一是项目背景分析,二是区域背景分析,三是开发条件分析,四是区域战略分析。区域战略分析是在内外部条件分析基础上,整理总结*片区开发所应遵循的核心理念和战略方向。一、项目背景分析(一)规划范围*片区规划总面积约29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大至由三部分构成:北起烧香河,西至烧香支河,南至善后河、埒子河口中心线(含*湿地),东至海堤路,面积约194平方公里;方洋港至埒子河口13公里岸线,规划建设的双堤环抱式港湾面积约74平方公里,其中填海形成陆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中云台国际物流园约2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图11.1:*片区范围示意图(二)背景分析*的发展引起了中央和江苏省的高度重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
9、新的发展阶段。南翼规划区是*“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区域之一,有望成为未来江苏省最主要的产业基地之一。项目组认为,*市委市政府设立*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发*片区的决策意义深远。1、组合港口成就“东方大港”梦想“一体两翼”组合港建设新战略,打破了拘泥于现有狭小地区发展产业的旧思维,确立了建设港口群、发展组合港的思路,提出了以现有港区为主体,跳出现有港池,向两翼拓展,形成由海湾内的*区、南翼的*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一体两翼”的组合港新的发展战略,形成三区联动的空间功能框架,既增加了*港区的运作空间,又扩展了*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成就*“东方大港”的梦想。2、上位规划带来千
10、载难逢的机遇期由国家发改委制订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及中科院、国家开发银行和江苏省政府开展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对*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将*的发展定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希望通过*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和青岛之间崛起一座特大型海港中心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苏北、沿东陇海线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为*以及作为未来临港产业主战场的*片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3、新城规划铸就港城未来重要一极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勾画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建设一个国际性滨海城市的宏伟蓝图,构建了“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城市空间结构,在突出中心城区重要地位的同时,指出在未来*新城打造中,
11、片区所在的南翼新城应作为*“一心三极”大都市区的重要一极,承载着整个*市未来临港产业主战场的重任,将逐渐发展成为大型临港产业新城,带动整个南翼地区的发展。二、区域发展分析*位于我国沿海产业带与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交汇处。2007年1月,温总理在*考察时指出:*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区位独特,小而言之可以带动江苏苏北发展,大而言之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作为*未来主要港区之一以及临港产业的主战场,*片区的开发,应从*北接渤海湾、南连长三角、东携日韩东南亚、西托陇海兰新经济带以及中亚、带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去获得发展的动力。(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从国际层面来看,*是亚欧经
12、济联系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节点,能通过港口和大陆桥,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连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图12.1:新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位于陇海兰新铁路与我国海岸线交汇的T型结点上,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陆桥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东大门,是连接环太平洋地区和亚欧大陆最快捷的运输通道;同时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还是同时距日韩两国最近的港口,是泛太平洋地区特别是日韩西进亚欧大陆的首选登陆点。*片区的开发应积极挖掘新亚欧大陆桥的经济社会价值:1、从国际层面可作为东西方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从国际东西方经济联系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越发明显,新亚欧大陆桥在世
13、界经济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亚欧大陆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片区可依托新欧亚大陆桥沟通东西,借鉴青岛、大连的做法,面向日韩市场,吸收日韩产业转移;同时积极争取作为东欧机械设备、中亚能源、矿产输出和轻工、日用消费品进口的战略通道。2、从国内层面可作为东西部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从国内东西部经济联系来看,除了基本的物流通道之外,可推动要素资源和产业资源在东、中西部的优化配置。中西部内陆对外界原材料依赖度高的钢铁、石化产业,出于成本控制、环保压力有向沿海港口区域搬迁的内在动力;而*片区可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产品产业,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方便地运输到中西部,带动内陆加工产业的发展。(二)南北层面
14、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三个最重要的经济带,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三极。图12.2: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示意图*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带交汇地区,由于距离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上海和山东半岛中心城市青岛较远,*以往一直未被纳入这两个区域规划中,处于两不靠的尴尬地位。在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苏北整体纳入长三角的规划版图,同时黄岛-日照-*-盐城铁路已列入山东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意味着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带的联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也必将为*片区的开发带来多重的战略意义。图12.3:沿海铁路及*一
15、日交通圈示意图1、两大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战略机会从南北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在东北亚经济趋向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区产业北移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南移趋势日益明显。*片区的开发可以依托沿海铁路的建设,重点发挥“洼地效应”,吸收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带的产业转移,打造加工产业配套基地,向两大经济区提供大宗货物和基础产品。2、我国南北向城市功能完善带来的战略机会从南北向城市功能的完善来看,未来沿海铁路、沿海城际线的建设,将极大缩短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间的距离,沿海城际线各个站点形成的城市彼此间形成串珠状城市带。届时,上海、北京都将进入*一日交通
16、圈范围,这将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片区紧邻沿海铁路客货站,可以依托站点形成一个上规模的工业新城。3、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群发展带来的战略机会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发展来看,国内港口增长的重心正在发生切换,正经历由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沿海地区的港口发展轨迹。以*港为首的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加速,在未来沿海大通道的串联下,将成为有效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北翼港口群。在*港区的开发建设中,应加强与*主港区的互动,加强与长三角港口群特别是上海港的业务联系。(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已提上日程,虽然与长三角、环渤海等成熟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但区域内主要城市利用各
17、自优势条件和统一市场进行产业协同,合作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从未来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来看,*片区应借助区港联动优势,积极促进淮海经济区内部的互动合作。图12.4:淮海经济区示意图目前,淮海经济区中以徐州经济实力最强,且为该区域的陆路交通枢纽,在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东陇海干线通道支撑,*成为徐州的战略出海口,在全球经济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进程中,徐州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的港口支持。徐州与*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产业优势,徐州为陆路交通枢纽,具有较好的大型机械工业基础;*以港口为依托,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对比大连沈阳、青岛济南的城市演进过程,*与徐州之间加强产业互动合作,可以共同推动东陇
18、海产业带的发展。*与徐州有望形成区域双中心城市,以苏北、鲁南、皖北、豫东为主要腹地,形成淮海经济区的主要经济发展轴。*片区作为*发展临港产业、实现区港联动的主要载体,在推动连徐经济增长轴的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四)省域层面:引领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苏南、苏北两重天的局面长期存在,引起了国家及江苏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苏北崛起缩小南北差距刻不容缓。在江苏省规划的“四沿”产业带布局中,东陇海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发,其主旨就在于推动江苏落后地区的快速发展。*地处东陇海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及综合条件使其被国家和
19、江苏省摆上了带动苏北崛起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位置。图12.5:*在江苏省的区位示意图1、*片区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的江苏沿海地区开发规划,使江苏沿海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盐城南通为支撑的江苏沿海经济带,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投资热点地区。*港是江苏沿海难得的优良海港,是江苏省的海上门户。*片区应充分挖掘深水大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江苏沿海产业布局,主动承接江苏沿江重化工产业的转移,争取成为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龙头。2、*片区成为带动苏北崛起的重要引擎区域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的规律表明,苏北振兴的关键和出路在于向海发展、向东靠拢。
20、港是苏北的徐、淮、盐、宿、连五市的战略出海口,2007年苏北五市95%的进出口货物都利用*港进出,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占到*港的近5成,由此可见*港对推动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正在崛起的*临港工业区,将进一步为苏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临港工业将成为振兴苏北的强劲动力引擎。(五)市域层面:*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经历了港城分离、区港分离的发展历程,港城关系尚处在初级阶段,港口对*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的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临港产业区与港口的“区港联动”以及主港与*港的“港港互动”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的文章,力挺*中心城市拓展。图12.6:*城市规划结构示意图1、*片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
21、载体之一随着*片区的规划建设,*片区将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载体。两者区位上相邻,在产业发展上既要错位、也要协同。*开发区有一定产业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为主,是提升*产业层次的主战场,对*片区开发可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片区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是*发展钢铁冶金、炼化一体化等临港产业的主战场,是区域经济上规模的核心动力引擎,对*开发区产业优化将形成重要支撑作用。2、*片区是*城市拓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勾画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的宏伟蓝图,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城市空间结构。*片区是*“一体两翼”中
22、南翼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心三极”之南翼新城所在地,将形成一个以临港产业为特色的产业新城。同时要考虑到*片区脱胎于连云区,在地理上临近*东部中心城区,因此*片区在发展初期乃至中期都应积极借助东部中心城区(连云区)的城市服务功能。3、*片区是*港口拓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根据最新编制的*港总体规划,按照“一体延伸,两翼拓展”和建设组合港的发展思路,将*市170余公里海岸线和40余公里灌河岸线进行统筹规划建成五大港区。现有的主体港区以集装箱和大宗物资中转运输为重点,发展成为核心枢纽港区,*等南北两翼港区以临港产业起步,着眼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开发的岸线资源和后方土地资源,发展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发区 发展战略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