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实施方案.docx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实施方案从国际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多个技术群相互支撑,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众多颠覆性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领域实现加速发展,并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全面冲击。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日本推行“第四次工业革命”计划等,旨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间的国际竞争正越来越从错位竞争向正面竞争转变。一、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壮大
2、数字创意产业抢抓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加速融合、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机遇,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内容精品制作,推动数字创意在各领域应用渗透,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快速增长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消费需求。1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数字文化创意软件、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新型媒体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等发展。重点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文博行业数字化保护展示进程,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媒体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围绕城市发展总布局和32个核心板块布局,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高水平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二砂文创园等文化
3、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网络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直播经济、短视频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促进数字文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数字设计服务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计服务融合发展,鼓励设计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发展研究型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推进制造业企业利用数字化设计应用,重点在汽车及零部件、现代食品、铝加工、建材耐材、服装家居等传统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加强数字化设计应用,支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设计交易服务云平台,加快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从产品加工制造向产品设计创新提升转变,打造一批应用创新设计推动创新
4、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企业。鼓励面向新零售、新制造,创新工业设计服务形式,支持“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品牌”、“设计互联网(电商)”等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延伸设计产业链,增强设计价值衍生效应。3数字创意技术装备产业适应沉浸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数字影像特效、声光多媒体、数字虚拟展示、立体投影等数字创意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数字创意内容生产技术和消费服务装备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提升内容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数字创意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虚拟现实、裸眼3D、全息成像、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交互娱乐引擎开发等技术。提升传播服务技术水平,推广使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5、装备和平台,积极发展4K、8K等超清内容制作传输、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虚拟直播等,加快新型灯光、音响、视效、特效、智能展示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提升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水平。二、 基本原则创新驱动,重点突破。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术,促进以点带面推动补链强链延链实现系统性突破,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数智转型,融合发展。坚持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转型的重要方向,深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
6、的应用。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联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以融合互促推动提质增效。内培外引,开放合作。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科技变革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强化与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地区城市产业协同合作,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针对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吸引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郑州落地转化。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坚持链群发展思维,依托城市核心板块、开发区、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园等载体,整合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着力提升产业载体承载功能,引导和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项目集聚发展,提升本地
7、化配套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生态,激发活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破除阻碍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市场主体活力。三、 “十三五”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能级逐步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对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
8、8,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20,占全省的15以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研发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2.31,与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差距逐年缩小;全社会研发投入236.7亿元,其中39家企业超1亿元、4家企业超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439家发展到2020年29
9、18家,增长5.6倍,引进新华三、海康威视、中国电子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机构3680个,其中国家级56个、省级1327个;获批组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累计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43个。全国第7家超算中心获科技部批复并通过验收,实现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重大创新服务平台落地建设,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255家,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万家,入孵企业4000余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28家,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链群发展效应凸显。形成一批百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其中下一代信息网络产
10、业集群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3392亿元、占全省70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531亿元,占全省80以上;拥有宇通、上汽、郑州日产等新能源汽车企业20余家,其中,宇通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27,居行业第一;盾构、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中铁装备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保持国内第一,2017年以来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形成安图生
11、物、太龙药业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制定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制造业之间深度融合。2020年,全市建成5G基站1.8万个,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企业438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27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达到26家,“上云企业”达到3.2万家,选树宇通客车、郑州日产、新天科技等6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制造业绿色化融合化加快推进,培育了国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宇通客车、郑煤机、嘉晨电器等7家企业以及郑州经开区入选河南省第一批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化 数字 技术创新 应用 发展 壮大 创意 产业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