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
《重庆市南川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川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南川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前 言工业经济是南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荣南川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任务,发展工业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南川工业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1小时经济圈”,构建“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以及南川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重庆市委汪洋书记视察南川时给南川提出的“打造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结合南川工业发展实际,特制定重庆市南
2、川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本规划时限为2007-2020年,勾画了2007-2011年、2012-2015年、2016-2020年三步走,更加突出了“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用14年时间建成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一、南川工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一)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1、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南川位于重庆市南部,“十五”期间,在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渝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等发展机遇的推动下,南川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1.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为2000年的1.29倍,年均增长4.3%;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7.99亿元,
3、为200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南川地区生产总值的40.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达到6.79亿元,其中,利润在2000年亏损1.1361亿元的基础上,净增5.3837亿元,达到4.2476亿元;税金达到2.55亿元,为2000年的41.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8.6%,比2000年提高200.8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人均实现利税等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博赛矿业集团和双赢集团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2003年和2004年南川区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工业进步区县(市)”。2、重点工业行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
4、显在我区工业行业中,铝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3个行业发展较快。2006年,三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6.8亿元、14.7亿元、4.5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4%,实现工业增加值也均在亿元以上,对全区工业发展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3、工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改善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所有制结构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区218户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95的企业转为民营企业,使全区工业经济摆脱了困境,充满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企业规模呈小型、中型、大型化发展趋势,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工业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成效更加显著,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企业核心竞争
5、力增强。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改善。2006年,全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在2000年为零的基础上,达到15.3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3%。全区工业投资额2006年达到15.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2.5%。4、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以来,成功引进中国铝业集团、福建双赢集团、成都地奥、双叶药业、泸州厚利、葛州坝水电集团、渝川燃气、重庆嘉百联、潼南万利来化工股份公司等集团到南川投资建设工业企业,促进了我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5、建设节约型社会性,发展循环经济初见成效。2006年,全区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0
6、年的 吨标煤下降到 吨标煤。加大了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行洁净煤技术,促进了东胜电业等公司实施了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改;加大工业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积极为龙济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向上争取了780万元三峡库区及影响区工业废水治理国债专项扶持资金进行了污水治理,实现了两水闭路循环,达到零排放。目前,正着手计划实施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的搬迁工作。6、积极开拓市场,工业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00年来,努力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参与“重庆造”产品展销会和啤酒节、糖酒会等促销活动。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开展国际质量体系等相关认证,提升南川工业企业和产品的
7、知名度。博赛集团“冶金级氧化铝”和“高级耐火材料(棕刚玉)”列入重庆市2005年重点新产品计划,双赢集团“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两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结束了南川工业历史上无国家免检产品的历史。7、能源建设加快,保障能力增强我区现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1万KW,其中火力发电11.6万KW,水力发电9.4万KW,拥有国家大电网(重庆綦南供电局)、地方电网(南川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大网络,具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完善的网络保证。2006年,发电量达到6亿kw/h,增强了工业发展所需电力供给能力。天然气入南后,渝川燃气公司加大供气管网规划和建设力度,从最开始只能保证民用逐步开始向工业企业供气。(二
8、工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及良好机遇南川区位于渝南黔北,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辖31个乡镇、3个街道。曾是新进入重庆直辖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市,撤市设区后,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23个区县中比较,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新的历史机遇及发展潜力等诸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是重庆市打造的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经济相对发达的重庆与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和黔北地区的过渡带,是重庆市通向贵州的“经济走廊”,特别是重庆通向黔北的桥头堡之一,也是重庆与渝东南和我国中部地区陆上联系的战略要塞,有着“承北启南,左右传递”的区域要冲
9、优势,是重庆辐射周边、向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有着广阔的商品经济市场。渝湘高速公路界石至南川段即将建成通车,南川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交通优势日渐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重庆主城为核心,由南川经巴南到重庆主城,或经万盛、綦江到重庆主城,并与南川经涪陵、长寿到重庆主城交织的公路交通环线。到2007年10月,渝湘高速公路重庆界石至南川段通车后,南川城区距重庆主城区(界石)仅有58公里,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长江深水码头只需1小时就可到达,从而完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万(盛)南(川)铁路改造升级和南涪铁路建成运行后,将把重庆境内的川黔线、渝怀线、沪汉蓉大通道连接起来。随着重庆
10、高速公路“三环十射三连线”网络规划的实施,南川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区域性交通“瓶颈”将被彻底打破,成为渝南黔北地区的交通枢纽。3、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南川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基础较为扎实,人才相对集中,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南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现已发展成为拥有铝、煤炭、电力、化工、建材、机械、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拥有工业企业10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户。工业已成为南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柱。4、境内可供工业发展利用的资源丰富一是矿产资源富集。南川区境内有各种矿产2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铝土矿、石英砂、页岩、石灰岩等矿产
11、其中,铝土矿和煤是南川的优势矿种,铝土矿远景储量3亿多吨,探明储量1亿多吨;煤炭探明储量2.05亿多吨,深部资源(0米水平以下)远景储尚有约1.7亿吨。此外,有石英砂约2000万吨、硫铁矿查明储量6477万吨、铁矿约618万吨、耐火粘土约1318万吨、地热水(允许开采量1000立方米/天)等都有较好的开发价值。二是农副产品及其他可开发的植物资源丰富,为南川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源条件。三是具有一定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为南川区工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电力条件。四是已从綦江经万盛将天然气引入南川,管网设计能力65万方,目前日供气量可达到1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民用和部分工业用气。二期
12、工程完工后,将实现日供气量120万立方米;另规划了从长寿经涪陵至南川的天然气管道,为南川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天然气化工提供了用气保障和原料基础。5、面临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1)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科学发展“定向导航”,作出了“314”总体布署,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1小时经济圈”,加快、率先发展的新机遇。因此在重庆集中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大开发政策,形成了“政策洼地”效应。这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区域内的南川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重庆主城区正在着力实施“退城进郊”发展战略,大量的传统工业正逐步向主城外“1小时经济圈”的区
13、域转移,并以规划建设中的二环、三环以及十射高速公路和八射铁路交通线路为骨架,辐射带动“1小时经济圈”区域配套型工业发展。南川是“1小时经济圈”南部承接我国东部和重庆主城核心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区县,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吸引更多产业和新技术参与建设。(3)南川撤市设区、渝湘高速公路开通、南涪铁路的建设等机遇。各地有实力的大公司相继纷至沓来在南川投资发展,南川正迎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形成了充足的发展后劲。(4)区域经济协作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目前,重庆加强了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合作,随着合作重点向贵州的转移,与贵州签订了“116”经济协作发展协议,合作的重点区
14、域就在矿产资源等相对富集的渝南和黔北连片区。南川位于重庆南部,与黔北地区联系紧密,因此必将成为渝黔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高地。南川区也与贵州省黔北道真、正安、桐梓等县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渝黔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挑战和问题1、工业总体竞争力较弱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在重庆市渝西经济走廊12个区(市)县中不具备总量优势。二是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作用亟需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区工业企业虽然有1000多户,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53户,除10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外,其余企业均为小型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三是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15、2006年,南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比重庆市平均水平还低。2、工业结构矛盾仍很突出一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是资源型开采加工业,粗放型增长特征较为明显,产业层次低,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几乎没有,大多数行业都还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多为资源型初级加工品,精深加工产品不多,工业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之间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不多。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较为落后,新产品研发和升级严重滞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知名品牌欠缺。四是工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南川区工业企业大多布局在石雷公路沿线,其
16、中重点又在南川城区的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对南川城区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北部和东南部各乡镇到目前为止仍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区域发展失调。3、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南川农副产品种植尽管品种多,质量好,特色较为明显,但大规模成片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原料支撑,致使农副产品加工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和品牌效应,难以做大做强。4、资源“瓶颈”仍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对南川工业的发展有所制约一是水资源对南川工业发展构成一定制约。南川区水资源总量较低,供给呈季节性变化,水资源区域分布严重不均,成为影响南川工业布局及水电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受
17、到国家宏观调控,对以天然气为原料或能源的行业形成一定制约。三是尽管南川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含硫量又比较高。目前,南川原煤供应虽能够满足现有工业发展需要,但随着年产80万吨氧化铝、年产30万吨氢氧化铝、年产40万吨合成氨联产60万吨尿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今后南川工业发展用煤将形成一定影响。三是国家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力度,对工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四是国家投融政策的紧缩,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也对工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5、生态环境保护对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央提出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区,对长江上游沿岸包括影响区的水质保护和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南川属三峡库区影响区
18、加上我区工业总量与渝西各区县相比本来就较弱,环保要求又高,增大了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因此,要实现南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6、重庆各区县之间竞相赶超态势激烈目前,我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不够快,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起点不高。未来14年是我区工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工业发展中的困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强我区工业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实现南川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另外,南川区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地下
19、资源和地上资源如何协调开发和发展问题突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能力差;区内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低;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等。二、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作出的“314”总体布署,认真把握和实施重庆市委、市政府“一圈两翼”的发展思路,围绕把南川打造成“渝南黔北地区的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实干兴区、实业兴区、实力兴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信
20、息化带动工业化,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依托资源,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经济的加快率先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工业经济的规划发展与加快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及南川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南川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骨干和支撑作用。2、坚持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指导,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名牌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坚持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布局集约化、基地化的原则。引导新建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迁建企业要符合产业总体布局。4
21、坚持依托资源与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科技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以我区资源为依托的铝工业、煤化工、纺织、建材、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快速发展。5、坚持工业发展与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6、坚持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把创建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整个工业经济建设的始终,要做到产业优化、规划可行、布局合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我区资源状况相对应,与我区的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生
22、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战略定位结合建设“1小时经济圈”和打造“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我们要通过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功能,使南川工业成为渝黔合作的战略平台,实力兴区的产业支撑、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力军。(四)总体思路南川区未来工业发展,总体分三步走,即20062011年,20122015年,20162020年。争取用14年时间把南川建成“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方位融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总体发展思路:一是努力构建三大平台。即建设工业园区平台,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搭建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为我区工业
23、企业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构建工业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与企业发展配套的技术中心、工业厂房投资体系等,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实现六个突破。即工业投资有所突破,工业结构调整有所突破,招商引资方面有所突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有所突破,经济支撑保障能力有所突破,区域经济合作有所突破。三是迈上五个台阶。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上台阶,产业竞争能力上台阶,工业管理服务水平上台阶,工业带动能力和统筹发展能力上台阶。(五)发展目标未来14年间,我们要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特色明显,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科学协调发展。一是工业经济总量
24、显著提升到2011年,2015年,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02亿元、463亿元、1304亿元,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0亿元、149亿元、387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发展成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的工业强区。二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到2011年,2015年,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实现利税达13亿元、22亿元、5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达12万元/人、17万元/人、34万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达到250%、300%、350%,力争超过重庆市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标煤累计下降25%,年均下降5%以上。三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到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南川 工业经济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