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
《成都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成都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方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学问产权庭)2021年,民三庭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协作和市委、人大、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以“公正与效率”为工作主线,以争创一流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活动为契机,立足学问产权和涉外案件的审判,乐观参加创建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城市活动,以从严管理促规范、审判公开促公正、服务大局促审判、一心为民促和谐为重点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今年全庭共受理各类案件373件(新收271件,旧存102件),审结27
2、0件。其中一审商事纠纷案件受理6件(新收2件,旧存4件),审结1件;受理学问产权案件314件【新收246件(比去年少收7件),旧存68件】,审结242件;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纠纷案件53件【新收23件(比去年少收25件),旧存30件】,审结27件。总结案标的为人民币2.47亿元。我庭全年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100%(院目标规定为93%),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达90.37%(院目标规定为82.39%),高效结案率达55.74%(院目标规定为30%)。上诉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率占当年上诉案件的14.89%(院目标规定为18%),一审服判率为82.59%(院目标规定为50%),无案件再审改判。全年办结
3、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要结果的案件9件,达交办总数的100%;季度结案均衡度为7.75(院目标规定为10),比院目标规定少了2.25个指标;调解结案率达61.85%(院目标规定为30%)。全面超额完成了院目标规定任务。全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一、 更新司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全庭坚持以科学的进展观统领全局,将全庭的工作放在经济社会进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深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进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司法工作制度系统化、科学化建设,用正确的法治理念和价值取向统一全庭干警的司法指导思想,坚决不移地坚持司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以顺应形势
4、进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自觉树立和落实司法为民、公正正义、服务大局等现代法治理念,不断推动司法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做到为民司法、规范司法、公正司法、文明司法、廉洁司法、和谐司法,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深化进展。(一)司法为民见真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全庭在审判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庭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的契机,确保司法行为与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赢得了当事人的赞扬。今年,我庭分别收到了三封来自海南、四川、陕西三地的原、被告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布满了对我庭法官在审理植物新品种、商标、著作权侵权案件中体现出的专业水平、审判作风的鄙视和感谢之情。信中分
5、别写道:“贵院依法、公正、客观的判决,法官严谨、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份判决书是我在其他省市代理的三、四十起著作权案件中看到的最详备、最有文采、最具说服力的,使当事人对案件实体和程序的公正布满信任”;“以前我头脑里没有对法官的印象,但现在我喜爱将懿德益智、刚正不阿这八个字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以前我不知道成都法院的门朝哪开,但现在我情愿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与那里联系在一起。”(二)“能动”审判促双赢审判具有被动性,但这种被动性并不等于法官只能机械适用法律。针对学问产权案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当事人大多缺乏诉讼阅历和取证力量等特点,全庭法官将“被动”审判转化为“能动”审判
6、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在把握纠纷实质的基础上,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正确行使释明权,尽可能将双方从对立、紧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乐观引导双方把重点放到对实质利益的衡量上,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纠纷。强调通过学问产权司法爱护,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又能够快速提高企业学问产权爱护意识和运用力量,既依法爱护有序竞争,又保障充分自由竞争。如在审理周云武诉成都润力边坡防护公司“钢绳十字卡扣”有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一案中,法官通过调查发觉权利人虽有专利权,但生产力量远没侵权人强。如简洁依法下判,有可能导致侵权人前期投入所形成的生产、销售力量闲置,而权利人又不能立即填补市场需求的结果。权衡一再,法官实行一种全新的思维模
7、式审理该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协商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不仅彻底解决了纠纷,而且促成了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能动”审判,使诉讼的对手成为合作的伙伴,实现了双赢的效果。(三)调解为主保和谐全庭坚持“调解为主,调判结合”的工作思路,针对案件特点,因人、因案而异绽开调解工作,并结合释明权的正确、正值的行使,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在调解工作中,将片面爱护转变利益平衡的观念,不仅仅考虑个案中当事人的个人利益,而且从社会整体利益动身,从大局动身考虑问题,着重对冲突简单、当事人争议*、法律适用难度大、社会关注多的案件进行调解,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供应优质的司法服务。经过不懈努力,全庭学问产权和涉外商事纠纷的总
8、调解结案率达到61.85%,做到了“调判结合,案结事了”。而且,调解结案的案件呈现高执行率的特点,当事人均当场或达成调解协议后快速、主动地履行。最大限度地追求了维护当事人实体利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相统一,实现了法院与社会、法官与群众、法官与当事人及当事人之间的和谐有序。连续保持了我庭建庭以来学问产权、涉外商事案件申诉信访为零的状况。二、供应司法保障,优化创新环境全庭在我院“从严管理年”中,围绕我市创建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城市的中心工作,立足司法公正,突出延长服务,拓展审判空间,乐观建设规范化、服务型审判机关,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谐进展供应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一)供应制度保障,服务创建
9、工作今年2月,我庭乐观参加我院为创建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服务的讨论,帮助制订了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学问产权司法爱护力度,提高自主创新力量的意见,提出了35条详细措施,从立案、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宣扬机制、联动机制等方面规范创建司法保障行为,为学问产权司法爱护建立强有力的服务机制。(二)了解社会需求,作出司法回应裁决纠纷是法院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功能,然而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力气,其规训、引导社会的职能让其担负着更为重要的社会掌握与参加职能。因此,全庭走出单纯解决纠纷的巢窠,对司法审判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挖掘,找消失有司法环境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纠纷的解决作出司法回应。今年,我庭与三个基层法
10、院共同组成自主创新与学问产权司法爱护的课题组,围绕成都地区自主创新现状及司法爱护应对策略开展了实证调研。我庭向企事业、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发放了涉及80余个问题的200余份调查问卷,从成都地区自主创新总体态势、企事业自主创新状况、成都市自主创新司法爱护现状、社会公众对自主创新司法爱护的需求等方面征求他们对法院学问产权审判的需求,乐观探究和把握学问产权司法爱护与我市、我省经济进展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提高自主创新力量中的司法实践与社会需求、法院回应提高自主创新力量的司法举措等4篇实证调研报告,从调整审判策略,扩大审判警示效应,开发信息载体,扩张案例示范效果等方面,提出开拓成都法院司法爱护新局面
11、树立司法爱护新形象的举措。调研成果以状况专报的形式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最终形成了领导决策。成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高度重视并接受了相关建议,批示要求政府加强与法院的协调协作,在亲密行政管理与法治管理结合上下功夫,形成国内最优化的工作机制。目前,政府与法院组成的课题组,联合中南财经政法高校学问产权讨论中心对学问产权司法与行政工作协调机制流程进行讨论,并将于近期完成讨论成果。(三)落实诉讼指导,增加便民措施为在成都市创建国家学问产权示范城市活动中供应优质的司法服务,优化成都市创新环境,我庭经过近半年的细心预备,于近日编写完成了学问产权民事案件诉讼指南并上网公布,近日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发放。
12、该指南共列13个专题,从法律依据、技术鉴定、诉前禁令、财产及证据保全、举证安排、管辖等方面,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全面介绍了学问产权诉讼各阶段的程序要求,从事实、证据、法律等方面对当事人进行释明,指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当事人诉讼。(四)审判公开透亮,接受社会监督今年8月,我庭继去年以来将学问产权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此举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更是建立公开、透亮、公正的学问产权、涉外商事审判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庭共计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289份。今年4月,我庭编写的学问产权裁判文书选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此举将进一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中级 法院 知识产权 2022 工作总结 2023 工作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