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债式收购之若干思考.docx
《承债式收购之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债式收购之若干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承债式收购之假设干思考 摘要:承债式收购应用债转股的根本原理。从早期用于亏损国企的转让及改制到破产重整、A股市场股票质押危机的缓解、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清壳操作等,甚至在收购资产大于负债的目标企业时也被采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收购模式选择,交易风险把控以及税收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承载式收购;收购模式;交易风险;税收风险一、承债式收购原理2021年以来,股票质押频频爆仓,“承债式收购作为解决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以及债务缠身问题的有效途径,更多的进入公众视野。所谓承债式收购,指收购方承担或清偿目标公司的债务,从而以较低价格或零对价取得转让方的资产或股权。承债式并购主要是
2、应用了债转股的根本原理。由于收购方实际替目标企业清偿了债务、收购了债权,或者将来需要去承担相关债务,都获得了对目标公司的将来追偿权,换言之,将来追偿权转换为控制目标企业的对价。二、承债式收购的两种模式一债务承担型承债式收购债务承担型是指收购方承担目标公司的债务作为其购置股权的对价,待将来到达一定条件时,收购方才对目标企业的债权人实际进行清偿,承担债务方式可以为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签订债务转移协议、收购方与债权人签订担保协议、收购方参加与目标公司成为并列的债务人等。例如,1998年,撫顺汇龙达药业通过债务转移的方式承担辽宁清原制药厂等额资产的债务达成股权收购。再如,融创收购万达13个文化旅游工程公司
3、和76家城市酒店的交易中,上述目标公司的贷款担保转由融创提供担保措施。在上述模式下,减少收购企业资金的投入,缓解了资金压力。由于收购方免于支付大额股权转让款,而是用于目标公司生产经营的投入。整合协同后目标公司的利润可用于逐年归还收购时承接的债务。同时收购资金用于启动生产,安置员工,解决历史疑难问题,有利于企业稳定,保障企业控制权变更时平稳过渡。其弊端在于短期内并未改善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状况。二实际支付型承债式收购实际支付型是收购方实际清偿目标公司的债务作为其购置股权对价的局部或全部,即在股权转让完成前,收购方已经对目标企业的债权人进行了清偿。其又分为直接清偿式、收购债权式、增资减债式,直接清
4、偿式是指收购方直接向目标公司的债权人清偿作为购置股权的对价,收购债权式是指目标企业的债权人将债权转让于收购方,从而使收购方获得用于支付收购本钱的对价,增资减债式是指,交易价格分为股权收购款和增资款两局部,收购方在向转让方支付股权收购款并办理标的企业股权变更后,各股东以现金方式按照各自持股比例向标的企业增资用于清偿。实际支付式主要用于目标公司债务已经逾期,且债权人例如银行等金融债权人在借款协议中曾约定“如目标企业控制权发生变更,需获得债权人同意或提前清偿债务的情形。对于资金实力缺乏的收购方而言,上述模式增加了其收购时的资金负担,可能导致后续启动生产经营时资金缺乏。但实际支付式有助于改善目标企业的
5、资产负债率状况,有助于目标企业获得再融资。通过实际支付式承债式并购,有助于收购完成后,收购方自由调整目标企业财务结构。对于某些承债式并购来说,收购方甚至可以通过收购或清偿债权获得价差收益。此外,在破产重整程序中,重整方通过收购破产债权,有助于获得债权人会议的话语权,并有助于重整方案的通过。三、承债式收购的交易风险一在承债式收购中,收购方如在股权转让前先行替目标企业向其债权人承担或清偿债务,但代偿或承担行为完成后,目标企业股东反悔不愿配合交割,收购方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应对措施:收购方仅承担债务而不实际为目标公司清偿债务,并在债务转移协议中约定协议生效条件为目标企业股权交割完成。二如果先完成股权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承债式 收购 若干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