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传感器原理总结.doc
《振动传感器原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动传感器原理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代表了仪器外壳的振幅 Xm与振动体的振幅 Ym之间的关系。1-停2代表了信号 与信号y之间的相位差。振动传感器原理总结一,振动传感器的力学原理惯性式传感器是利用弹簧质量系统的强迫振动特性来进行振动测量的。这种传感器被直接固定在被测振动体上, 不需要相对固定点。 测量所得结果直接以固结于地球上的惯性参考 系坐标为参考坐标,因此,它是一种绝对式拾振仪器。下列图是这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在一个刚性的外壳里面,安装一个单自由度的有阻尼的弹簧质量系统。根据质量块相对于外壳的运动来判断被测振动体的振动。设振动体的位移是 y=y(t),并假定由它引起 仪器质量块相对于仪器外壳的位移为x(t)(以其静平衡位置
2、为0点),那么质量块绝对位移 z=x+y.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x cx kx = - my设振动体作简谐振动 y=Ym*sinwt代入得到两局部的解。一局部是齐次方程的解, 代表拾振器系统的自由振动。由于阻尼,慢慢 衰减掉了。第二局部为特解,代表强迫振动。三m横坐标,以缶* m为纵坐标,可以)为以画出关系图,即为仪器的位移幅频特性曲线。也可以将关系画图表示,得到传感器的位移相频特性曲线。1, 动圈型磁电式速度拾振器对于中频小位移的情况, 广泛采用速度拾振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它和被测振动体股接在一起,使传感器的轴线与测振方向一致;振动体的振动引起芯杆,线圈和阻尼杯运动, 由于线圈放在磁场中间,运
3、动的线圈切割磁力线,使线圈中感生电动势。根据电磁学原理,这一电动势的大小为 e=Blv 10-4V, v实际上就是芯杆、线圈以及阻尼杯所组成的质量部件相对传感器外壳的运动速度x,贝J e=Bl x xio-4v.由于其在位移计条件下应用,其质量部件相对于外壳的位移应为得 e=Bl 10-4wYmcoswt-这时假定振动体的振动为.y = - m sin ty = - m cos tx=Ymsinwt- 芸0。2,压电式加速度计受压型结构用一个预压弹簧将一个质量块紧压在两片 预压弹簧及晶体片本身的刚度仪器实现弹性元件的作用, 个质量弹簧系统。压电晶片通常用钛酸彻,错钛酸铅等材料制成,此类晶片受有
4、压力 面积上的压力,A为受压面积作用时,晶体片的两外表上就会产生电荷 正比,即 qa =RFF=gA或多片 与质量块压电晶体片上,主要由由重金属制成组成一F= b A b为单位表 qa,电荷量和压力成 称为压电常数,nninm式中R为为与晶体切割方向和变形状态有关的常数,单位为库仑/牛顿压电晶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电容器。假设晶体片两外表之间的电容为Ca,晶体厚度电极面之间的间隔为 a ,介 电常数为&,电极面面积为 S,那么c -斐,那么两外表之 0 :.间的电压将为开路电压qaRUa 一-FCa Caa aF-oA2*11 压电效应再将x的表达式代入,得qa在受压型结构中,由于晶体片的冈【J度
5、为k1,因此,当质量块产生的位移为 x时,晶体片所受到的压力将是F=k1x,代入得到 qa=Rk1x,ua=Rk1x/Ca_122.Rk1 2 2 msin t- ; =Sq 3一 msin t-;= Qam sin,t-Rk 1ua =9a Ca,2= Uamsin t ;C,msin,t- ; =Su2- msin t-;可见,仪器输出电动势的幅值与被测振动的速度幅值成正比,相位落后3,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图3.1-9伺服加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当质量块偏离平衡位置时,由敏感元件测出相对位 移,然后再通过伺服放大器和电磁作动器产生与相对位 移成正比的电恢复力,使质量块返回平衡位置。与压电、压阻型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振动 传感器 原理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