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铒光纤光源的研究.doc
《掺铒光纤光源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掺铒光纤光源的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掺铒光纤光源的研究摘 要掺铒光纤光源是基于自发辐射放大原理的一种新型宽带超荧光光源,它在掺铒光纤系统中增益稳定性好、噪声指数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光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论文对掺铒光纤光源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光器件从原理及结构等各方面做了分析,并使用了Optisystem仿真软件,对掺铒光纤、泵浦源、激光器等组成的双向泵浦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得出掺铒光纤光源的最大增益与功率成对数关系;连续激光作为光源时,掺铒光纤的噪声指数小,噪声指数在4.09dB到5.02dB范围内。关键词:掺铒光纤光源;放大自发辐射;光器件;Optisystem仿真;泵浦AbstractErbium-doped fiber s
2、ource based on spontaneous radiation amplification principle a new broadband super-fluorescent light source, which gain stability in the erbium-doped fiber system, the small noise figure, etc.,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der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This paper analysis some aspects, like optical devi
3、ces in the erbium-doped fiber light sourc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its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And the Optisystem of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It also simulates the two-way pump circuit, which were combined by erbium-doped fiber pump source, lasers and other components.Through simulation, we can
4、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gain and power of the erbium-doped fiber light source are logarithmic.continuous wave laser as a light source, the noise figure of erbium-doped fiber, the noise figure is 4.09dB to 5.02dB.Keywords: Erbium-doped fiber source ;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 Optical devic
5、es ; Optisystem simulation ; Pump目录1 前言11.1 引言1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2 掺铒光纤光源研究所需的器件及其原理52.1 掺铒光纤52.2 光纤连接技术62.3 光纤隔离器和环形器72.3.1隔离器72.3.2环形器72.4 全光纤波分复用器82.4.1WDM工作原理82.4.2WDM 的特征参数92.5 泵浦源介绍102.5.1泵浦源的特性102.5.2使用泵浦源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113 掺铒光纤光源基本原理及结构133.1、C波段和L波段介绍133.2 超荧光光源产生的基本原理133.2.1光的自发辐射133.
6、2.2放大的自发辐射143.3 掺铒光纤中ASE能级间跃迁基本原理143.4 超荧光光源的四种结构164 掺铒光纤的Optisystem仿真184.1掺铒光纤双向泵浦仿真184.1.1掺铒光纤双向泵浦仿真器件184.1.2仿真数据分析及结论184.2泵浦功率对掺铒光纤光源的影响194.3同EDFA系统下不同的光源的数据比较215 总结23致谢25221 前言1.1 引言光纤技术是现代光通信、光纤传感以及分析测量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在上世纪50年代前,光纤技术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其发展也相当的缓慢。随着发展的需要,人们在解决玻璃光纤信号衰减方面取得了理论性的进步。1966年,美籍物理学家高
7、锟博士提出,当玻璃光纤中的离子含量降低到10-6数量级以下,则可使玻璃对光的吸收损耗下降到10 dB/km以下【1】。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用化学气象沉积法制成了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光纤,它的损耗为20 dB/km,使长距离传输成为了可能。随后,这一成就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掀起了光纤通信的研究的热潮。目前光纤的损耗已经达到0.154 dB/km(1550 nm波长下),接近了理论极限值【2】。随着在光纤领域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光纤在掺入微量的其它杂质之后便会表现出原来没有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诸如在光纤中掺入Er3+,使得光纤的吸收波长恰好处于光纤通信的“零损耗”窗
8、口,而用掺铒光纤制成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 )在促进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掺铒光纤放大器具有的高功率、高输出功率、低噪声,工作在低损耗的波长1550nm 窗口,并能对其较宽的带宽范围内(30nm 以上)提供均衡和稳定的增益特性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和场合,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再生中继的光电光转换,在现代光通信网络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而且商用化的普通掺铒光纤放大器已经广泛使用于通信传输干线及通信网中。今天的人们对光纤通信网络提出了更加高速更宽宽带的发展需求,对光纤光源的性能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此,研究具
9、有宽带宽、高功率、稳定性的光纤光源有了现实的意义,同时这给光纤光源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把铒以及其它三价稀土元素掺杂到光纤中是60年代早期科学家的构想,在掺铒光纤光源出现以前,主要用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超发光二极管(Super Light Emitting Diode,SLED)等作为光源,它们有光谱窄或功率极低,或稳定度较低等一些缺点。在光纤无源器件生产测试及众多光纤传感器和光纤探测器中,一般都需要时间相干性低的宽带光源,超荧光具有相干度低的特点。目前商用的宽带光源多为
10、SLD,但SLD的寿命较短、波长稳定性差、输出功率低,并且由于空间相干性差,与单模光纤的耦合也受到了限制。掺稀土元素光纤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抽运机制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宽带光纤光源。与SLD相比,掺稀土元素光纤中产生的放大自发辐射(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ASE)具有温度稳定性强、荧光谱线宽、输出功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光纤传感系统(如光纤陀螺仪)和某些信号处理、光学层析和医用光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称之为超荧光光纤光源(Superfluorescent Fiber Source,SFS)【3】。而通过在光纤中掺杂不同的稀土元素,如Er
11、3+、Nd3+、Yb3+、Pr3+、Tm3+等,可以很方便地获得众多波段的超荧光输出,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的需要。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中,光源是最基本的源头部分,所以人们一直对其进行研究。掺铒光纤光源包括许多种,从大的范围讲,EDFA和掺铒光纤激光器大致上都与之有相同原理及结构,而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称之为掺铒超荧光光源(Erbium-doped Superfluorescent Fiber Source ,ED-SFS),也称之为ASE光源,是伴随着EDFA出现的一种新型光源,它的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光纤陀螺、波分复用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12、或密集型波分复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网络和光谱测量(光学器件测试),同时在低相干光学成像等方面也有应用【4】。光源在光纤陀螺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应用。对于汽车、飞机、轮船、导弹、航天飞机、潜艇等需要严格定位的系统来说,当无法和外界的导航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取得联系的时候,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是唯一的选择。由三个加速度计和三个陀螺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记录从起点开始的所有状态变化,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5】。由于现在这项技术
13、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而其相同的原理,在石油系统的钻井及测井领域,同样可采用光纤陀螺进行定位,用于解决导向钻井中电子仪器定位时的一些重要难题,如电子仪器在井下易受电磁场的干扰,由于工作在井下时,井下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电子仪器所常用的井下为有源装置,对电池的工作要求相当高,而光纤陀螺则在井下测试部分为无源装置,而且光纤无电磁干扰,信号从井下向上传输时速率快,信息传输量大。在1987年,EDFA的发明改变了以往对复杂昂贵的电中继器的依赖状况。在普通的光纤制作过程中在光纤纤芯中掺入铒离子,利用抽运光直接对光信号进行放大,提供光增益。由于EDFA的光增益恰好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并且具有高增益、高可靠性、
14、低噪声、低成本和宽带特性,又一次引发了光纤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6】。尽管存在半导体放大器和拉曼放大器的有力竞争,EDFA在目前的光通信领域中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另外,掺铒光纤以与EDFA相同的原理还被用于宽带光源和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且在很多领域开始取代传统的光源。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自1989年被用于光纤陀螺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般来说,SFS按照结构来分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单程前向或后向(Single-pass Forward/ Backward Pumping, SPF/SPB)、双程前向或后向(Double-pass Forward/ Backward P
15、umping, DPF/DPB),早期的研究大都采用单程结构以避免产生激光的可能性,但是双程结构的光源有助于提高效率,因而得到了比较多的研究。在选择用于双程光源的反射器时,人们比较了采用薄膜反射器和光纤光栅的区别,人们还在光源中加入其它光纤器件以提高其性能,如采用长周期光纤光栅以使光谱变得更加平坦或补偿其波长稳定性。人们也研究在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输出端或内部长周期光栅对,试图将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改造成多波长光纤光源。这种多波长光纤光源便于在WDM及DWDM系统中得到应用。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商用的宽带光源大多数为发光二极管(LED)和超发光二极管(SLED),但是它们的寿命较短、
16、波长稳定性差、输出功率低,并且由于空间相干性差,与单模光纤较难耦合,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光纤掺杂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半导体抽运激光器的快速发展,为发光二极管和超发光二极管相比,掺铒光纤中的放大自发辐射(ASE)具有温度稳定性好、荧光谱线宽、输出功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称之为宽带超荧光光纤光源(SF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自从1989年提出用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目前超荧光光纤光源已经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宽带光源,多种超荧光光源结构已经被相继提出并且得到研究。在这些结构中,单程后向结构由于结构简单并且不容易形成激
17、光而被广泛应用。通过选择适当的掺铒光纤长度,光源的平均波长可以对抽运功率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不敏感,但是这种结构的输出带宽相对较窄。近年来,由于抽运功率的高稳定性,双程后向结构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实现。与单程结构相比,双程结构需要增加反射滤波器,但是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得到更高的输出功率、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波长稳定性。另外,由于单程前向结构的光源在带宽较宽时输出功率很小,因而一般不被采用【8】。纤维光学是上个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几项技术革命之一,光纤通信和计算机软件、微电子等技术共同开创了信息社会。光子学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深远影响已被世界各国科学与工程界、企业界、政府部门所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已把
18、光子学列为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并予以周密的部署。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日本已在光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制与开发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在欧共体制定的“尤里卡”发展计划中,光子学技术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德国把光子学发展确立为21世纪初保持在国际科技市场先进地位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予以极大的重视。美国虽然在20世纪60-70年代对光子器件的研究占有领先地位,但在80年代中叶已感到光子器件产业的发展已落后于日本,于是加大了发展光子学技术的力度。并认为光子学在国家安全与经济竞争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和潜力,通信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的未来属于光子学。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日益临近,当前我国
19、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已对发展光电子学的深远意义和巨大潜力予以了充分重视,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规划)中已经落实部署了“支撑高速、大容量信息网络系统中光子集成基础研究”的项目,相继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在此大环境下,我国光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已成为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西安作为西部开发的重镇,在教育、科技研发诸方面有相当的实力,现已逐步在高新区兴建光电子产业科技园。我国应根据国力现状抓住机遇,选准方向,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样一定能把我国光子学技术和光子产业的发展推向国际前沿。为建设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强国,光子学必将作出历史性的重
20、大贡献。为了满足光源迅速增长的带宽需要,拓宽并利用光纤丰富的带宽资源是提高光通信容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随着C波段的光纤器件研究技术、制造工艺与工程运用不断成熟,L波段和S波段的光器件的研制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光源的研制则首当其冲,致力于研制全波段、超小型化、高稳定度的产品。2 掺铒光纤光源研究所需的器件及其原理2.1 掺铒光纤掺铒光纤(Erbium Doped Fiber,EDF)是光源中的关键部件,它是在硅基光纤的纤芯中掺入一定浓度的Er3+ ,并将Er3+ 作为激活离子,使光纤成为能对波长=1550 nm 的光进行放大增益。所以,应当尽可能的提高硅基光纤中Er3+浓度。而为了增加光纤中的E
21、r3+ 浓度,即增加单位硅基光纤体积中的Er3+ 的浓度,在制作时可以尽量减小掺铒光纤的纤芯直径,也就是减少了模场直径(Mode Field Diameter,MFD,单位为m)。掺铒光纤的模场直径范围一般在36m(常规光纤的MFD的典型范围是912m)左右,在掺杂光纤MFD较小的地方(即有较小的纤芯直径的地方),作为掺铒光纤放大器时,Er3+和信号光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了,使得小的纤芯直径增大了放大过程的效率。对于掺铒光纤,为了能有效地利用,不仅制作时减小纤芯直径,而且将大多数的Er3+集中在小纤芯的中心区域(如图2-1),在中心区域的Er3+的浓度变化范围从百万分之100到2000。在市场
22、上已有Er3+浓度高达5000ppm的铒光纤。掺铒光纤的包层和涂覆层的尺寸是很重要的。这些尺寸相对于多模和单模传输光纤是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纤芯尺寸,对于多模光纤是62.5m和50m,对于单模光纤是8.3m,掺铒光纤是2.85.2m。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光纤在数值孔径上有所不同,具有低数值孔径(NA)的掺铒光纤用于制造具有高增益和高输出功率的ASE光源和EDFA。同时数值孔径的改变能够改变其噪声系数:高的数值孔径产生低的噪声(对EDFA),为了减少噪声,现已研制出具有数值孔径高达0.29的光纤,相反,对ASE光源,低的数值孔径将产生更高的ASE功率。截止波长(Cutoff Wavelength
23、的规范确定了光纤在单模时能够支持的最小波长。小于950nm是比较典型的数值,但同时也能找到截止波长达到1450nm的掺铒光纤。峰值吸收波长(Peak Absorption Wavelength)(nm)指产生最大吸收的波长,如图2-2“标准横截面和波长”,辐射或吸收的横截面是指一个光子通量有关的横截面区域(单位量纲为m2),对掺在硅光纤中的铒离子的典型值范围大约是0.11025 m2到4.51025 m2,横截面的重要性是由于增益系数(1/m)等于横截面(m2)乘粒子数反转密度(m3)。同时横截面可以将其看成对铒离子将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的概率的测量,一个铒离子跃迁所吸收或发射的光能的数量等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纤 光源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