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片式自锁差速器设计.doc
《摩擦片式自锁差速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片式自锁差速器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摩擦片式自锁差速器设计摘 要普通差速器以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加装了摩擦片式,设计一种摩擦片式差速器,它是利用摩擦元件相对转动所产生的摩擦力矩来实现左右半轴转矩的重新分配,从而达到防滑的目的,其防滑反应迅速。针对重庆长安SC1010车型进行设计,为其新增设压力环,使得产生的摩擦片式摩擦力矩会随传递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压力环上开设 v 型槽,与行星齿轮轴端部的 v 型斜面相配合,用来实现对摩擦元件的压紧,提高了差速器使用寿命;在摩擦元件和差速器壳之间采用碟形弹簧作为常作用弹性元件,这是由于其轴向尺寸小,具有良好的弹性变性的特性。在满足锁紧系数的情况下具有结构尺寸较小,零件数量少,易
2、于实现电控,给厂家的制造和后续开发提供了方便。关键词汽车;摩擦片式;差速器 Rectangular Coordinate Hydraulic Control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AbstractOrdinary differential cannot satisfy the peoples demand, more and more cars added friction disc, a friction plate type differential design, it is re distribution of the friction moment fri
3、ction element using a relative rotation is generated to achieve about half shaft torque, slip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he slip response quickly. For Chongqing Changan SC1010 models for design and the new pressure ring, so that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rque transmission friction disc
4、 friction torque, and opening of V groove on the pressure ring, and planetary gear shaft end V type inclined surfaces with, to realize the compression of frictional element and improve the differential service life; in between the friction element and the differential case the dish spring as often t
5、he role of elastic element. This is due to the axial size is smal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e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case of meeting the locking coefficient, the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few parts, easy to realize electronic control, and convenient manufacture and subs
6、equent development.Key words Automobile; Friction plate; Differential mechanism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II -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2 差速器研究现状11.3 摩擦片式的发展现状21.4 摩擦片式的研究发展31.4.1 转矩感应式摩擦片式31.4.2 转速感应式摩擦片式31.4.3 主动控制式摩擦片式31.5 本文的原始数据3第2章 差速器的设计要求及选型分析52.1 差速器的分类和原理52.1.1 差速器的分类52.2 差速器设计要求62.2.
7、1 差速器理论设计计算主要技术指标62.2.2 差速器实际生产加工主要技术指标7第3章 主要零部件分析113.1 压力环113.2 摩擦元件123.3 蝶形弹簧143.4 行星齿轮轴163.5 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173.6 4.6 差速器壳173.7 锁紧系数及其计算18第4章 摩擦片式差速器设计计算204.1 摩擦片当量摩擦半径和预紧力矩的分析计算204.1.1 摩擦片当量摩擦半径的分析计算204.1.2 预紧力矩214.2 确定摩擦元件结构参数214.2.1 摩擦元件内外径214.2.2 单侧摩擦元件的摩擦面数214.2.3 摩擦元件厚度214.2.4 摩擦元件材料224.3 确定压力环
8、v 型槽楔角和压力环作用当量半径224.4 确定碟型弹簧的结构参数224.4.1 碟型弹簧的内外径224.4.2 碟型弹簧的厚度224.4.3 碟型弹簧的内锥高224.5 差速器行星齿轮主要参数选择224.5.1 行星齿轮齿数n及半轴齿轮齿数224.5.2 行星齿轮轴直径d及支承长度L244.5.3 差速器齿轮的强度校核244.5.4 差速器齿轮材料25结论27致谢28参考文献29附录30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IV -第1章 绪论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汽车在行驶中
9、经常会出现汽车左右轮转速不相等的情况,这就需要人们在汽车的车轮之间加装差速器。尽管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很好地解决了汽车左右轮转速不等所造成的汽车轮胎的磨损、转向困难等缺陷,但同时它的转矩平均分配特性也使汽车在路面状况较差的道路上的动力性、通过性变差,同时还极易发生侧滑和激转现象1。这些都是由于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分配给汽车驱动轮上的转矩是由附着能力较差车轮决定的,所以汽车两驱动轮只要有一个车轮附着力不足,汽车就无法行走。为了改善汽车的通过性,提高行驶安全性,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差速锁;另一种是摩擦片式(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简称 LSD)。前者
10、要求驾驶员在必要时进行锁止差速器,其优点是采取这种装置的车辆通过性能强,且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缺点在于对车辆转向性能及行驶性、轮胎磨损均有不利影响,且不适合连续使用;而后者就是在普通差速器基础上附加一些其他机构来限制差速器的滑差从而改善它的转矩分配特性,由于兼顾了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性与转速分配特性,所以它取得了广泛应用。1.2 差速器研究现状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要求和实际的车轮、道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行程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转弯时外侧车轮的行程总要比内侧的长。另外,即使汽车作直线行驶,也会由于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面垂向波形的不同,
11、或由于左右车轮轮胎气压、轮胎负荷、胎面磨损程度的不同以及制造误差等因素引起左右车轮外径不同或滚动半径不相等而要求车轮行程不等。在左右车轮行程不等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一根整体的驱动车轮轴将动力传给左右车轮,则会由于左右驱动车轮的转速虽相等而行程却又不同的这一运动学上的矛盾,引起某一驱动车轮产生滑转或滑移。这不仅会使轮胎过早磨损、无益地消耗功率和燃料及使驱动车轮轴超载等,还会因为不能按所要求的瞬时中心转向而使操纵性变坏。此外,由于车轮与路面间尤其在转弯时有大的滑转或滑移,易使汽车在转向时失去抗侧滑能力而使稳定性变坏。为了消除由于左右车轮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而产生的这些弊病,汽车左右驱动轮间都装有差速器
12、后者保证了汽车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以不同速度旋转的特性,从而满足了汽车行驶运动学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种越野车及工程车辆的拥有量越来越大。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性是车辆在较差路况道路上的动力性、通过性变差,同时还极易发生侧滑和激动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外越野汽车普遍采用可靠性能差速器,显著提高了车辆的越野通过性。国内车辆所配备的防滑自锁式差速器包括高摩擦式、自由轮式和变传动比式等。高摩擦式有带摩擦元件的圆锥齿轮式、滑块-凸轮式和涡轮式等。滑块-凸轮式差速器具有缩紧系数大,径向尺寸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2004年3月,我国
13、首先将轴向滑块式差速器应用于ATV沙滩摩托车上。该差速器式是一种适应现代车辆发展潮流的新型差速器,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传统差速器采用所目标目优化方法,建立目标函数、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目前,轴向滑块凸轮式差速器通过Solidworks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较多,利用Pro/E进行三维建模,Ansys进行应力分析还很少。1.3 摩擦片式的发展现状摩擦片式最初多用于越野车或工程机械上,很少用于家庭用车上,然而随着人们对摩擦片式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摩擦片式不仅可以改善汽车在较差道路路面上的通过性,而且摩擦片式对汽车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都有着很大的改善作用2。摩擦片式作为提高汽车性能的一项新技
14、术满足了人们对汽车性能的不断增长的要求,摩擦片式的应用也因此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越野车、跑车、高档轿车以及大型货车,开始把摩擦片式作为选装件。比如说兰伯基尼的魔鬼 GT 型车上装粘性式摩擦片式3;保时捷 911 GT3 型跑车、尼桑总统、尊爵、开拓者 SUV 运动型多功能车4、宝马 M35跑车及国内生产的长丰猎豹 V6300 等均采用机械式或电子控制式摩擦片式。不仅在民用上,在国防上摩擦片式也是军用越野车驱动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件,车辆驱动防滑能力是军用汽车重要战术指标,摩擦片式技术是其军用车辆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越野车和军车上普遍装配了摩擦片式差速器装置。1.4 摩擦片式的研
15、究发展目前,国外的摩擦片式种类品种多样,性能优良。根据差动限制转矩的产生机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转矩感应式、转速感应式和主动控制式。1.4.1 转矩感应式摩擦片式根据输入转矩决定差动限制转矩的方式,从实现机构上可分为外螺旋式摩擦片式和多片摩擦式摩擦片式。多片摩擦式摩擦片式应用较广,它是依靠湿式多片离合器产生差动转矩,有转矩比例式、预压式及转矩比例式加预压式三种形式。1.4.2 转速感应式摩擦片式这是一种差动限制转矩随着转速差的增加而增加的摩擦片式,被广泛应用的是粘性装置的摩擦片式。一旦产生转速差就可以依靠硅油的粘度、填充率、片的直径、件数等多种设计参数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防滑作用。该种摩擦片式
16、工作平滑,能很好地提高驱动、转弯、制动等诸性能的均衡,并且也可应用于前轮驱动车或后轮驱动车上。1.4.3 主动控制式摩擦片式这是一种用电子装置控制最大差动转矩的摩擦片式,可以使两侧驱动轮获得最佳驱动附着效果。这种装置在奔驰车或波尔舍车上均有应用。其构造同前述的多片摩擦式相似,其特征是可由外部控制湿式多片离合器的压紧力,因此在差速器罩壳上设有油压活塞。由于活塞上的油压由外部调节阀控制,所以能获得任意的最大差动限制转矩。虽然其技术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但是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国外的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产品有电磁控制式、电子控制式等。1.5 本文的原始数据主要参数数 值主要参数数 值汽车总质
17、量3720 kg主减速器传动比5.83后桥满载轴荷2340kg变速器一挡传动比6.09发动机最大转矩139N m / 2200 rpm半轴转矩比4第2章 差速器的设计要求及选型分析2.1 差速器的分类和原理2.1.1 差速器的分类 差速器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大多数汽车都属于公路运输车辆,对于在公路上和市区行驶的汽车来说,由于路面较好,各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系数变化很小,因此几乎都采用了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制造方便、用于公路汽车也很可靠的普通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作为安装在左、右驱动轮间的所谓轮间差速器使用;对于经常行驶在泥泞、松软土路或无路地区的越野汽车来说,为了防止因某一侧驱动车轮滑转而陷
18、车,则可采用防滑差速器。后者又分为强制锁止式和自锁式两类。自锁式差速器又有多种结构型式的高摩擦式和自由轮式的以及变传动比式的2。 1、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 普通的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由差速器左、右壳,2个半轴齿轮,4个行星齿轮(少数汽车采用3个行星齿轮,小型、微型汽车多采用2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不少装4个行星齿轮的差逮器采用十字轴结构),半轴齿轮及行星齿轮垫片等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制造方便、用在公路汽车上也很可靠等优点,最广泛地用在轿车、客车和各种公路用载货汽车上有些越野汽车也采用了这种结构,但用到越野汽车上需要采取防滑措施。例如加进摩擦元件以增大其内摩擦,提高其锁紧
19、系数;或加装可操纵的、能强制锁住差速器的装置差速锁等。 由于差速器壳是装在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上,故在确定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尺寸时,应考虑差速器的安装。差速器壳的轮廓尺寸也受到从动齿轮及主动齿轮导向轴承支座的限制。 2、强制锁止式防滑差速器充分利用牵引力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在普通的圆锥齿轮差速器上加装差速锁,必要时将差速器锁住。此时左、右驱动车轮可以传递由附着力决定的全部转矩。 当汽车驶入较好的路面时,差速器的锁止机构应即时松开,否则将产生与无差速器时一样的问题,例如使转弯困难、轮胎加速磨损、使传动系零件过载和消耗过多的功率等。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强制锁住差速器的方法未得到广泛应用。 3、自锁式差速器
20、 为了充分利用汽车的牵引力,保证转矩在驱动车轮间的不等分配以提高抗滑能力,并避免上述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的缺点,创造了各种类型的自锁式差速器。 用以评价自锁式差速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是它的锁紧系数。为了提高汽车的通过性,似乎是锁紧系数愈大愈好,但是过大的锁紧系数如前所述,不但对汽车转向操纵的轻便灵活性、行驶的稳定性、传动系的载荷、轮胎磨损和燃料消耗等,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且无助于进一步提高驱动车轮抗滑能力。因此设计高通过性汽车差速器时,应正确选择锁紧系数值。 一般越野汽车的低压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的最大值为0.70.8(在于燥的柏油或混凝工路面上),而最小值为0.10.2(在开始溶化的冰上)。可
21、见相差悬殊的附着系数的最大比值为8。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汽车牵引力,差速器的锁紧系数K实际上选定为8就已足够。而汽车在不好的道路和无路地区行驶的实践表明,各驱动车轮与地面附着系数不同数值之比,一般不超过34。因此选取K34是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通过性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而其转向操纵等使用性能实际上并不变坏。自锁式差速器有滑块-凸轮式、蜗轮式、自由轮式等多种形式。2.2 差速器设计要求2.2.1 差速器理论设计计算主要技术指标首先它输出的摩擦片式转矩(内摩擦转矩)是与其输入转矩(加在差速器壳上的转矩)相关的。其中主要技术指标包括7:预紧力矩:摩擦片式差速器由于弹性元件变形而在摩擦元件之间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摩擦 差速器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