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PPT课件.ppt
《微生物代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代谢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ATP1代谢(代谢(metabolism):):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代谢代谢分解代谢分解代谢(catabolism)合成代谢合成代谢(anabolism)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复复杂杂分分子子(有机物)(有机物)简单分子简单分子ATPH合成代谢合成代谢+23Adenine(blue)Ribose(black)Triphosphate(red)4Structures of the oxidized forms of nicotinamide-derivedelectron carriers.Nicotinamide aden
2、ine dinucleotide(NAD)an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are prominent carriers of high-energy electrons.In NAD,R=H;in NADP,R=PO32-脱氢酶辅酶脱氢酶辅酶5Structure of the oxidized form of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This electron carrier consists of a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unit(shown i
3、n blue)and an AMP unit(shown in black).6一、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一、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微微生生物物的的生生物物氧氧化化本本质质是是氧氧化化还还原原反反应应,这这过过程程中中有有能能量量的的产产生生和和转转移移、还还原原力力H的的产产生生、小小分分子子中中间间代谢物代谢物的产生。的产生。微微生生物物产产生生各各种种能能量量如如电电能能、化化学学能能、机机械械能能、光光能能等等。在在所所产产生生的的能能量量中中,一一部部分分变变为为热热量量丧丧失失,一一部部分分供供给给合合成成反反应应和和生生命命活活动动,另另一一部部分分贮贮存存在在ATP中。中。微微
4、生生物物的的能能源源主主要要包包括括有有机机物物、无无机机物物和和日日光光,能能量量代代谢谢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就就是是研研究究微微生生物物如如何何利利用用这这三三类类能能源转化为源转化为ATP的。的。7ATP的生成方式有:的生成方式有:1、基基质质(底底物物)水水平平磷磷酸酸化化:厌厌氧氧或或兼兼性性厌厌氧氧微微生生物物在在基基质质氧氧化化过过程程中中,产产生生一一个个含含有有高高能能键键的的中中间间物物,将将高高能能键键转转移移到到ADP,成成为为ATP,如如1,3-二二磷磷酸酸甘甘油油酸酸和和磷磷酸酸烯烯醇醇式丙酮酸。式丙酮酸。2、氧氧化化磷磷酸酸化化:是是主主要要的的能能量量来来源源。
5、氧氧化化磷磷酸酸化化作作用用是是将将生生物物氧氧化化过过程程中中释释放放出出的的自自由由能能转转移移形形成成高高能能ATP的的作作用用,能能量量的的转转移移通通过过电电子子传传递递链链实实现现,ATP的的生生成成基基于于与与电电子子传递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传递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的全过程可表示为:氧化磷酸化的全过程可表示为:NADH+H+3ADP+3Pi+1/2O2NAD+4H2O+3ATP8电电子子传传递递链链:由由NAD或或NADP、FAD或或FMN、辅辅酶酶Q、细细胞色素胞色素b、c、a、a3组成。组成。电电子子传传递递链链的的位位置置,原原核核生生物物中中电电子子传传递递链链
6、与与细细胞胞质质膜膜相连,真核微生物在线粒体上。相连,真核微生物在线粒体上。基基本本功功能能:a、接接受受电电子子供供体体释释放放出出的的电电子子,电电子子沿沿各各组组分传递,最后由细胞色素氧化酶将电子传给氧;分传递,最后由细胞色素氧化酶将电子传给氧;b、合成合成ATP。9电子受体电子受体电子供体电子供体10113、光光合合磷磷酸酸化化:光光引引起起叶叶绿绿素素、菌菌绿绿素素或或菌菌紫紫素素逐逐出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过程叫光合磷酸化。的过程叫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光照后,激发态叶绿素分子从:光照后,激发态叶绿素分子从H2O得到电子传
7、递给得到电子传递给NADP+,经过电子传递链后产生经过电子传递链后产生ATP:2H2O+2NADP+2ADP+2Pi2NADPH+2H+2ATP+O2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中电子循环流动,整个过程中只有中电子循环流动,整个过程中只有ATP的产生不伴随的产生不伴随NADPH的生成,不产生的生成,不产生O2。12产能(产能(ATP)生物氧化的功能: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还原力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代谢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代谢好氧呼吸好氧呼吸生物氧化的三种类型:生物氧化的三种类型:厌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发酵131.好氧呼吸以分子
8、态的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彻底氧化,放能最多。2.厌氧呼吸3.发酵作用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不彻底氧化,放能最少。以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如NO2-、NO3-、SO42-、CO32-及CO2等。不需要氧气,放能多。14(一一)葡萄糖代谢途径葡萄糖代谢途径(EMP、HMP、ED、PK途径等途径等)1、EMP途径途径2、HMP途径途径3、ED途径途径4、磷酸酮解途径(、磷酸酮解途径(Phosphoketolasepathway)生物体内生物体内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的过程151.EMP途径(途径(Emb
9、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即糖酵解即糖酵解(Glycolysis)途径,指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途径,指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和H2O。166碳阶段碳阶段无氧化还原反应无氧化还原反应无无ATP生成生成耗能耗能3碳阶段碳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合成合成ATP产能产能176碳阶段碳阶段
10、无氧化还原反应无氧化还原反应无无ATP生成生成耗能耗能183碳阶段碳阶段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合成合成ATP产能产能1920EMP途径反应总反应式:途径反应总反应式: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ATP+2NADH+2H+2H2OC62C3耗能阶段耗能阶段产能阶段产能阶段2ATP4ATP2ATP还原力还原力2NADH+H+2丙酮酸丙酮酸21EMP途径的生理功能途径的生理功能EMP是葡萄糖降解到丙酮酸的最常见途径;多数微生物具有EMP途径,存在于微生物的所有主要类群中;产生能量ATP、还原力NADH和多种中间产物;连接其它代谢途径(ED,HM,TCA)的桥
11、梁;与多种发酵产品生产密切相关;逆向可合成糖类物质。22丙丙酮酮酸酸是是各各种种微微生生物物糖糖酵酵解解的的产产物物,如如果果进进一一步步发发酵酵,可可形形成成多多种种产产物物。因因此此,有有可可将将发发酵酵分分为为很很多多类类型型:如如乙乙醇醇发发酵酵;混混合合酸酸发发酵酵等等。其其中中,混混合合酸酸发发酵是多数大肠杆菌的特征。酵是多数大肠杆菌的特征。232.HMP途径(途径(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HexoseMonophosphatePathway)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2425HMPHMP途径:途径:葡萄糖经转化成葡萄糖经转化成6-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
12、葡萄糖酸后,在后,在6-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裂解成催化下,裂解成5-5-磷酸戊糖和磷酸戊糖和COCO2 2。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磷酸戊糖进一步代谢有两种结局,磷酸戊糖经转酮磷酸戊糖经转酮转醛酶系催转醛酶系催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化,又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3-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借EMPEMP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途径的一些酶,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称为为丙酮酸,称为不完全不完全HMPHMP途径途径。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由六个葡萄糖分子参加反应,经一系列反应,最后回收五个葡经一系列反应,最后回收五个葡萄糖分子
13、消耗了萄糖分子,消耗了1 1分子葡萄糖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彻底氧化成COCO2 2 和水),称和水),称完完全全HMPHMP途径。途径。26HMP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CO2;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分别产生核糖-5-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上述各种戊糖磷酸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碳架重排,产生己糖磷酸和丙糖磷酸。HMP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27HMP途径关键步骤:途径关键步骤:1.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
14、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2.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参与核酸生成3.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进入进入EMP286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12NADP+6H2O5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12NADPH+12H+12CO2+PiHMP途径的途径的总反反应29HMP途径的重要意途径的重要意义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产生大量NADPH,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
15、醛-3-磷酸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碱基合成、及多糖合成;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HMP途径在总的能量代谢中占一定比例,且与细胞代谢活动对其中间产物的需要量相关。303.ED途径途径又称又称2-酮酮-3-脱氧脱氧-6-磷酸葡糖酸(磷酸葡糖酸(KDPG)裂解途径。裂解途径。1952年在年在Pseudomonassaccharophila中发现,后来中发现,后来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证明存在于多种细菌中
16、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ED途径可不依赖于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径,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31ATPADPNADP+NADPH2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葡萄酸葡萄酸激酶激酶(与与EMP途径连接途径连接)氧化酶氧化酶(与与HMP途径连接途径连接)EMP途径途径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脱水酶脱水酶2-酮酮-3-脱氧脱氧-6-磷酸磷酸-葡萄糖酸葡萄糖酸丙酮酸丙酮酸醛缩酶醛缩酶有氧时与有氧时与
17、TCA连接连接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无氧时进行细菌发酵ED途径途径32ED途径途径特征性化合物特征性化合物:(KDPG)2-酮-3-脱氧脱氧-6-磷酸葡糖酸磷酸葡糖酸特征性酶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醛缩酶特征性反应特征性反应:KDPG裂解为丙裂解为丙酮酸和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代谢产物代谢产物:2丙酮酸丙酮酸1ATP1NADH1NADPHGlycolytic pathway33ED途径的特点途径的特点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此途径可与此途径可与EMP途径、途径、HMP途径和途径和TCA循环相连接,循环相连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可互相协调以
18、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氧时循环相连,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进行乙醇发酵。344.磷酸酮解途径磷酸酮解途径Phosphoketolasepathway,PK途径途径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存在于某些细菌如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一些细菌中。些细菌中。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进行磷酸酮解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它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个三碳糖。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磷酸酮解酶途径有两种: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磷酸戊糖酮解途径(PK)途径途径磷酸己糖酮解途径
19、磷酸己糖酮解途径(HK)途径途径35磷酸戊糖酮解磷酸戊糖酮解核酮糖 5-P木酮糖 5-P磷酸戊糖酮解酶异构化作用ATP、NADH的产生?36磷酸戊糖磷酸戊糖酮解途径的特点解途径的特点:分解分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分子ATP,相当于相当于EMP途径的一半途径的一半;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37磷酸己糖解磷酸己糖解酮途径途径2葡萄糖葡萄糖2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果糖果糖4-磷酸磷酸-赤藓糖赤藓糖乙酰磷酸乙酰磷酸2木酮糖木酮糖-5-磷酸磷酸2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磷酸2乙酰磷酸乙酰磷酸2乳酸乳酸2乙酸乙酸乙
20、酸乙酸磷酸己糖解酮酶磷酸己糖解酮酶逆逆HMP途径途径同同EMP乙酸激酶乙酸激酶38v概念:概念:在在生物氧化中生物氧化中发酵是指无氧条件下,底物脱发酵是指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一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在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在发发酵工业上酵工业上,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来生,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v发酵途径:发酵途径: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能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能途
21、径主要有途径主要有EMP、HMP、ED和和PK途径。途径。v发酵类型:发酵类型:根据发酵产物的种类有乙醇发酵、乳酸根据发酵产物的种类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及乙酸发酵等。酵、及乙酸发酵等。(二二)发酵作用发酵作用39酵母型酒精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酸发酵混合酸发酵2,3丁二醇发酵丁酸发酵丙酮酸的发酵产物丙酮酸的发酵产物(一)乙醇(一)乙醇发酵酵401.乙醇乙醇发酵酵 Ethanol fermentationPyruvate+NADHEthanol+NAD+CO2Ethanolametabolicendprodu
22、ctToxictocellsProvidesreoxidationofNADHtoNADCarbonlost41 C6H12O62CH3COCOOH2CH3CHO2CH3CH2OHNADNADH2-2CO2EMP2ATP乙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概念概念菌种菌种途径途径特点特点发生条件发生条件该乙醇发酵过程只在该乙醇发酵过程只在pH3.54.5以及厌氧的条件下发生。以及厌氧的条件下发生。42当发酵液处在碱性条件下,酵母的乙醇发酵会改为当发酵液处在碱性条件下,酵母的乙醇发酵会改为甘油发甘油发酵酵。原因:该条件下产生的乙醛不能作为正常受氢体,结果原因:该条件下产生的乙
23、醛不能作为正常受氢体,结果2分分子乙醛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子乙醛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1分子乙醇和分子乙醇和1分子乙酸;分子乙酸;CH3CHO+H2O+NAD+CH3COOH+NADH+H+CH3CHO+NADH+H+CH3CH2OH+NAD+此时也由磷酸二羟丙酮担任受氢体接受此时也由磷酸二羟丙酮担任受氢体接受3-磷酸甘油醛脱下的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而生成氢而生成-磷酸甘油,后者经磷酸甘油,后者经-磷酸甘油酯酶催化,生成磷酸甘油酯酶催化,生成甘油。甘油。2葡萄糖葡萄糖2甘油甘油+乙醇乙醇+乙酸乙酸+2CO243细菌的乙醇发酵细菌的乙醇发酵葡萄糖葡萄糖2-酮酮-3-脱氧脱氧-6-磷酸磷酸-葡萄糖酸葡
24、萄糖酸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乙醇乙醇乙醛乙醛2乙醇乙醇2CO22H2H+ATP2ATP菌种:运动发酵单胞菌等途径:ED44v酵母菌(在酵母菌(在pH3.5-4.5时)的乙醇发酵时)的乙醇发酵丙酮酸丙酮酸乙醛乙醛乙醇乙醇通过通过EMPEMP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式为: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式为:C C6 6H H1212O O6 6+2ADP+2Pi 2C+2ADP+2Pi 2C2 2H H5 5OH+2COOH+2CO2 2+2ATP+2ATP细菌细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的乙醇发酵的乙醇发酵通过通过HMP途径产生乙醇、乳酸等,总反应如下:途
25、径产生乙醇、乳酸等,总反应如下:葡萄糖葡萄糖+ADP+Pi乳酸乳酸+乙醇乙醇+CO2+ATPv细菌细菌(Zymomonasmobilis)的乙醇发酵的乙醇发酵通过通过ED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如下: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如下:葡萄糖葡萄糖+ADP+Pi2乙醇乙醇+2CO2+ATP脱羧酶脱羧酶脱氢酶脱氢酶同型乙醇发酵:产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分子的酒精发酵同型乙醇发酵:产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分子的酒精发酵异型乙醇发酵:除主产物乙醇外,还存在有其它有机物分子异型乙醇发酵:除主产物乙醇外,还存在有其它有机物分子的发酵的发酵45利用Z.mobilis等细菌生产酒精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代谢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