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疫情冲击,抓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助力;是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社会治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坚持“新老统筹、软硬同步、建用兼顾、政企协同、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智能制造、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融合基础
2、设施,加快以大科学装置为引领的技术和产业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布局,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动能、新经济,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到 2022 年,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服务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内一流水平。-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构建“1+4+10+N”体系,即建设 1 个国家实验室、4 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10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 个科研及产业创新平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国内
3、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到 2022 年,建设超 2.2 万个 5G 基站,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部署超 50万个城市神经感知节点,建设覆盖全市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扩大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覆盖范围,争创国家超算中心,形成“GTPE”(G 级互联,T 级出口,P 级算力,E 级存储)能力和水平。-建立长三角一流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台功能,打造国内领先的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建成 50 公里车联网开放测试道路、6 万个充换电终端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物联网,建设 50 所智慧课堂应用示范学校、10 家以上互联网医院、10 个试点示范智慧社区、20_个
4、智慧平安小区等一批标杆工程。-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数字经济新高地。推进新基建领域技术、产品的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等 3 个国家级集群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深度开发、开放一批新基建应用场景,打造“100+”区域示范应用工程,创建全国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展全球领先的源头技术创新,在超导、核能、医疗等领域催生一批未来产业。三、主要任务(一)加快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推进 5G 和宽带网络建设。加快 5G 独立组网(SA)建设,在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场景联合场景建设方在生产制造、公共安全、能源联网、应急管理、医疗教育、专业园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 5G 专网,加快推进重
5、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全面提升我市网络带宽,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楼”的光纤覆盖计划。推进骨干网互联节点的 IPv6(互联网协议第 6 版)升级,实现 IPv6骨干网网间高效互联互通。支持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实现 IPv6 的全面支持。加快广播电视网络 IPv6 能力建设,实现智慧广电业务的IPv6化。推动用户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新提供的网关、路由器等终端默认配置支持 IPv4/IPv6 双栈。推进重点园区申报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塔公
6、司)构建物联网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神经感知节点,部署全覆盖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到 2022 年部署超 20_00 个物联网基站。提升物联网模组、电子标签等设计能力,推进物联网模组、物联网网关、智能仪器仪表、车载终端、北斗终端等典型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公共WLAN(无线局域网)网络的新型商业模式,扩大城市感知网络应用率,初步构建“万物互联”的网络体系。(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加快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支持通信运营商、量子通信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扩大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覆盖范围。依托“墨子号”卫星、“京沪干线”,灵活运用星路链接、光纤链接等模式,加快建设城域网,拓展建立城际网,探索部
7、署洲际网,逐步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同步开展量子通信标准制定、网络建设运营及试点应用等工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通信生态圈和示范高地。(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信局;配合单位: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推动卫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心,突破多波束相控阵、星间链路等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研制载荷样机、卫星通信终端样机等,完成科研试验试用系统建设。建成地面信息港,推进建设数据中心、地面接收站,搭建地面多源空间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拓展多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形成天地一体化信息服务能力,打造国家级卫星通信创新基地、国家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
8、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建立面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教育、医疗等多行业应用的开源平台。加快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构建 3000 张 GPU 卡为主的高性能计算集群,支撑开展类脑计算系统、类脑信息处理、脑神经计算、面向类脑智能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累积开源社区活跃开发者数量达到 10 万人。打造高效、智能的规模化数据生产(开放)平台和服务中心,面向智能语音、自动驾驶等行业领域,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人工智能数据集1000 项以上。(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
9、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超前布局区块链基础设施。围绕商品溯源、供应链金融、数据资产交易、数据安全和保护等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提升区块链共识机制、防篡改机制、跨链互联等,推进区块链技术与通信芯片融合、算法和算力共享等,鼓励发展可私有化部署的区块链平台,加快打造成熟稳定的公链基础链和服务于企业的联盟链。(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基于分布式存储、动态管理调度等技术的云操作系统,建设提供弹性计算能力、超大容量空间和融合软件服务的云计算中心。推进云计算服务应用,夯实云计算产业基础,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信
10、局、市发改委)3.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需求,服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依托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先进计算平台与能耗指标 PUE 值较低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提供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低时延、高附加值的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服务,加快争创国家超算中心。(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二)全面建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1.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加快“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化信息支撑体系布局,构建全面高效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立体化感知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在城市交通、桥梁、道路、地下管线
11、杆塔、水务、电力、环境治理、消防等市政领域同步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无线电射频识别)标签、多类条码、智能传感设备等各类智能感知设施。(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人防办、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新型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全面打造城市人工智能智慧中枢,强化城市中台能力,进一步建设“城市大脑”。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子平台建设,实现政务大数据到城市大数据的跨越,探索打通视频专网与政务外网。全面创新升级“皖事通办”平台,推动实现“皖(万)事如意”。加快构建城市应急综合治理平台,积
12、极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等平台运行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公共卫生及重大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智能化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机制。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提升智慧警务能力。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构建基于智能感知的一体化协同共治体系,全面提升社区网格便民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业态模式创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等攻关
13、研究,引导并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跨领域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建设。积极鼓励各方协同推广“5G+AI+工业互联网”在装备、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垂直领域的先导应用。(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4.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加快推动面向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所需的 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在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构建智慧渔业、智慧农机、两区划定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
14、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5.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依托“交通超脑”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多源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研判-实时管控诱导”的应用闭环。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开展高速磁浮研发试验能力建设及超导磁浮核心技术研究,建设高速磁浮试验线。大力推进车路协同车联网发展,加快滨湖塘西河公园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路、大众中国“智慧城市”智能网联示范营运等多场景测试应用;建设具备全天候测试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争创国家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基础设施 建设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