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病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
《憩室病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憩室病研究新进展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憩室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除先天性因素外,排泄低纤维饮食产生的小块硬质粪便产生的压力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结肠异常运动产生的高压会迫使肠道内皮穿透结肠外肌层的薄弱点。1 1、病因、病因 憩室病会发生憩室炎。炎症会导致穿孔、脓肿形成或腹膜炎。很多情况下,肠道中受感染的部位会与膀胱或阴道粘连,与结肠形成窦道,导致内瘘。反复感染使结肠壁变厚,导致结肠变窄,出现不全或完全梗阻。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当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腹泻和其他排便异常时,需要考虑憩室病的可能。憩室的开口可以出血,或大出血,血液进入肠腔,再经肛门排出。当粪便嵌顿在憩室并损
2、伤血管(憩室旁的血管)即可引起这种症状。升结肠比降结肠的憩室出血更常见。结肠镜检查能确定出血的原因。憩室病大多发生在结肠。病情可分两个阶段: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憩室形成阶段:结肠壁出现隆起,形成异常囊袋,称为憩室。(2)憩室炎阶段:机体代谢产物、细菌滞留在憩室中,引起感染,严重时导致穿孔。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1)钡剂灌肠造影:有直肠出血或憩室炎症等症状存在,临床上又无急腹症时,可通过钡剂灌肠造影,尤其是气钡对照造影或结肠镜检查确诊。3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2)核素扫描:对出血患者,可通过核素扫描检查。如出血的速度大于等于1毫升/分时,选择血管造影是最好的方法;如
3、出血自动或在血管造影后停止,应在23周内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3)结肠镜:全结肠镜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等可做出诊断。4 4、诊断、诊断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1)憩室病如果发展为憩室炎,需卧床休息,食用流质或低纤维饮食,使用镇痛剂、抗生素。憩室炎的疼痛常出现在右腹部且通常在几天内加剧,疼痛也可能突然发生,与阑尾炎极为相似。5 5、治疗、治疗 (2)憩室炎可能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如果发生腹膜炎,需要立即手术,切除炎症结肠部分。进行暂时性结肠造瘘术,使结肠内容物排泄到体外。炎症控制后,再将造瘘术中重定向的结
4、肠部分与剩余的结肠部分接起来,或者直接与直肠相连。一、憩室病简介一、憩室病简介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可以预防憩室病、憩室炎。饮食中纤维含量低,较少食用全麦、水果和蔬菜的人群,患憩室病的几率比高纤维饮食的人群高。为预防或控制憩室病,平时应多喝水,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含量,同时还应规律饮食、积极锻炼、充分休息、控制压力。6 6、预防、预防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在过去10年中,医学界对憩室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有了重大的转变。90 年代后期和 2000 年代初期出版的一些指南现都已不合时宜。高纤维饮食、坚果类及种子类食物摄入过少,使用抗生素治疗中度憩室炎,憩室炎 2
5、 次突发后选择性切除,Hartmann 手术,年轻患者积极治疗等等,都是有待于商榷的问题。医学界对于憩室炎的理解受到的挑战越多,就越表明对此病所知甚少。近期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上发表了英国教授Collins 等人的综述,对当前流行的憩室炎假说和循证治疗方案进展进行了概述。背景背景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直至现在,憩室疾病的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大多取自半个世纪前的数据。尸检结果和钡剂灌肠数据显示憩室病的患病率为 0.6%57%。还有研究显示,约有 10%25%的憩室病患者伴有憩室炎。然而,当前大样本人群研究显示此病发病率更高
6、1 1、流行病学改变、流行病学改变 在美国,憩室炎发病率约为0.71/1000,是入院治疗的重要原因,导致入院治疗的憩室炎相关疾病由1998年的61.8/100000上升到2005年的75.5/100000。北欧的数据与美国相似(为1.6%)。英国憩室疾病入院率约为1.2/1000。憩室疾病排在最常见消化道障碍的第三位,在美国每年约有26亿美元用于治疗此病(超过阑尾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也给门诊病人施加了很大的负担。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有研究显示憩室疾病是一种富贵病,因为此病在非洲及亚洲都极端少见。研究人员推测在工业极速发展中,饮食习惯的改变会促进憩室病的发展。在19
7、世纪晚期,随着摄入面粉、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红肉增多,玉米食物减少等饮食习惯的改变,欧洲人和美国人更偏向于低渣饮食,且纤维摄入逐渐减少。2 2、病因学探究、病因学探究-富贵病?富贵病?当前普遍被接受的假说认为,低渣饮食会导致消化过渡期变短,从而增加结肠肠腔内压力,从而促进憩室变大。然而,研究人员对患憩室疾病患者进行肠腔内压力改变测定后,发现结果和前述的假说是完全矛盾的。一些研究证明,憩室段的结肠消化过渡期会随着肠内腔压力的升高而延长。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高纤维摄入预防憩室疾病方面的证据有限,且结果相互矛盾。在一项有264名非素食者和56名素食者的研究中,非素食者憩室病发病率明显
8、高于素食者组,因前者摄入的纤维量较低(组间比较支持高纤维摄入)。然而,在此研究的素食者组中,患有憩室病的患者纤维摄入量更高(组内比较结论相反)。2.12.1、纤维无症状性憩室病、纤维无症状性憩室病 近期有一项研究分析了2104个正在进行结直肠癌镜检筛查的患者的饮食习惯,结果发现饮食纤维摄入量和镜检为憩室病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高纤维摄入量并不能预防憩室炎,而便秘和憩室病则无明显关系,憩室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更容易发生腹泻。在健康行业人员随访研究中发现,低纤维饮食者出现症状性憩室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35。另一项研究认为,高纤维摄入量可降低憩室病发病风险,且此联系会因纤维的来源(水果和谷类)不
9、同而有所不同。过去医学界曾认为不可消化性食物(如坚果和种子)可引起憩室损伤和穿孔,然而并未发现相关证据。健康行业人员随访研究认为,高渣饮食和憩室疾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R 0.8)。总的来说,现在依然无证据表明低纤维饮食是憩室疾病发展的原因。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憩室炎患者存在着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区别,年轻男性比年老女性更容易患憩室炎。西方研究数据提示,约 1/5的憩室炎患者在50岁以下(18%到34%)。有假说认为,年轻患者发病会更快且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但还缺少足够的证据。还有研究认为,年龄越小,越有可能反复发病,但这些患者对保守治疗的反应也更好。2.22.2、年龄与性别
10、年龄与性别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瑞典一项研究调查了36000名妇女,其中560名妇女在研究期间因憩室炎入院治疗。结果发现,吸烟者或曾吸烟者因憩室疾病入院治疗的风险高出了24%。吸烟者出现狭窄和穿孔的概率更高,而女性出现脓肿和穿孔的概率高于男性。2.32.3、吸烟、吸烟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非甾体类药物可能通过直接破坏或者损害前列腺素合成而影响黏膜完整性,导致结肠损伤,并使渗透性升高进而导致细菌和其它毒物流入。几个病例对照研究已证明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药物的患者憩室炎和结肠出血风险会升高。2.42.4、非甾体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
11、展 可以确定,慢性憩室病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有关。憩室病患者通常出现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对结肠扩张的痛阈下降,并可能有结肠炎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现认为憩室病患者可能有肠道免疫功能、脑-肠轴、肠道生态等方面的异常。2.52.5、IBSIBS 少数研究也证明,控制结肠益生菌群的生长和非吸收性抗生素可能帮助降低憩室病发病率。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SCAD 顾名思义就是憩室节段的慢性结肠炎,通常在直肠和近段结肠(右侧结肠)有内镜和组织学表现。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腹泻、腹部疼痛以及直肠出血。此病常发生于男性且患者年龄通常在60岁以上。2.62.6、节段性结肠炎合并憩室
12、炎(、节段性结肠炎合并憩室炎(SCADSCAD)根据黏膜内镜表现,SCAD 被分为A、B、C、D四型。A型和C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伴有憩室分布的黏膜炎症和口腔溃疡。B型和D型更像溃疡性结肠炎,其表现包括有血管纹理缺失、黏膜水肿、充血、弥漫性糜烂,可伴有接触性出血。虽然在经过治疗后仍有可能复发,但发病过程相对良性。现已了解,5-乙酰水杨酸混合物如5-氨基水杨酸或柳氮磺胺吡啶可改善SCAD,类固醇类治疗也可改善,但有关其疗效的研究则仅限于少数几个病例系列中。二、憩室病研究进展二、憩室病研究进展 憩室疾病的基因遗传因素的病因通常被忽略。一项瑞典双胞胎研究表明,如双胞胎中的一位患病,则另一位患病的比值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憩室病 研究 进展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