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研究.doc
《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研究.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市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011年4月II目 录一、充分认识加快十大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一)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1(二)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三)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四)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3二、十大产业的发展现状3(一)发展现状3(二)存在问题6三、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定位8(三)发展目标9(四)发展重点10四、十大产业的发展举措12(一)着力打造发展平台12(二)大力提升创新水平13(三)突出重点项目
2、带动13(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14(五)强化发展要素保障15(六)加快集聚高端人才15五、加快推进十大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16(一)形成发展合力16(二)强化规划引导16(三)完善扶持政策16(四)加强监测考核17(五)健全协调机制17附子报告:子报告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19子报告二:杭州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30子报告三:杭州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40子报告四:杭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52子报告五:杭州市信息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65子报告六:杭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76子报告七
3、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89子报告八: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101子报告九:杭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111子报告十: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和举措121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十大产业。发展十大产业,是我市“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的发展,本报告围绕“认识四大意义、找准四大定位、明确五大目标、落实六
4、大举措”,对十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开展基础性研究。一、充分认识加快十大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把杭州定位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杭州在长三角“一核九带”总体布局框架和重点产业布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动接轨、积极融入、错位竞争、共赢发展,将进一步增强杭州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扶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
5、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发展,正是响应国务院对杭州市的发展定位、顺应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杭州在“十二五”时期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二)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对信息、技术、标准、服务、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现代服务业作为杭州的“首位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杭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在十大产业中,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是杭州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
6、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是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领域,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十大产业,有利于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十大产业发展越快,我市产业转型速度就越快。大力发展十大产业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三)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竞争优势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唯有取得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足。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均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杭州提出大力扶持发展十大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前三、一批全国前六和一批
7、全国前十的优势产业,有利于充分挖掘并利用自身发展的条件和资源,抢占产业制高点,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建立在某些资源领域不同技术方向上的竞争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未来五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四)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是杭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节能减排指标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我们在节能减排减碳上将面临更大压力。我市环境资源禀赋并不丰富,缺少港口和矿产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先天条件制约。“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迈入后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的新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一轮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和资本等优势
8、突破对环境资源要素的依赖。十大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领域渗透强等特征,可以有效突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大力扶持发展十大产业将成为杭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二、十大产业的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1、增长势头强劲,总体规模较大。“十一五”以来,我市十大产业发展迅猛,产业总量不断扩大,逐步迈入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据初步统计,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旅游休闲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信息软件业和物联网产业共实现收入212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9、和新能源产业共实现销售产值4440亿元。近三年来,十大产业各自产值(增加值、收入)的年均增幅基本保持在15%以上,其中电子商务产业、物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的三年产业产值(增加值、收入)年均增幅更是高达40%以上,多数产业的产值(增加值、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2、龙头企业引领,品牌效应显现。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掌握了一批行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市发展十大产业的“领头羊”。全市现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361家,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285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十大产业范畴,拥有阿里巴巴、华数、海康威视、中
10、控技术、中南卡通、华东医药、西子集团、杭氧、富春江水电、运达风电、万向电动汽车等一大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我市现有各级名牌产品794个,其中中国名牌52个,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3、比较优势明显,特色领域突出。我市已基本形成门类较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部分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金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创新产品不断形成。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在网站数量、B2B、C2C、第三方支付等方面位居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信息
11、软件在全国亦具有重要影响,生物技术药物、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新领域异军突起。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空分设备、余热锅炉、水电设备等一批重点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市还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4、平台有序建设,产业加快集聚。围绕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我市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大批企业加快向各级开发区、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功能区集聚。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省级开发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持续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有序建设,滨江物联网经济示范区、江
12、东新能源产业基地、杭州汽车产业基地以及浙江省大学科技园、杭州新加坡科技园、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市域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体系。5、科技资源丰富,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十大产业发展,我市企业采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标准研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累计培育认定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50多家,主导制定10项国际标准、50多项国家标准。其中,有20多家涉及生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达风电“风
13、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中控科技集团已主持制定8项实时以太网技术系列国际标准,打破了国外在自动化领域对国际标准的长期垄断。同时,我市还有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等20多个国家级试点以及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20多个国家级基地,科技创新基础良好。6、服务体系形成,发展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在组织领导、发展引导、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重点在财政税收、创新平台、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自主品
14、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对十大产业给予支持,各类支持和引导资金累计达20亿元以上。有力的政策支持、较为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激情等企业生存环境,基本协调配套的产业链条、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与科技中介服务等服务配套体系,以及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共同营造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存在问题我市在发展十大产业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尤其与建设长三角“四中心一基地”的目标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力度有待加大。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仍然偏少,整体技术创新力量不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与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15、衔接不够顺畅,通过产学研协作、合作共赢,推进十大产业创新发展的合力机制尚不完备。尤其在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创新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二是政府引导仍需强化。与苏州、无锡、深圳等地相比,我市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尚不具备优势,在对十大产业政府扶持资金的整合优化和统筹管理、鼓励和引导十大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操作执行、产业园区及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着力解决。三是重大能级项目偏少。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以前,超大型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还缺少与上海迪斯尼、唐山曹妃甸、天津大飞机、广州南沙造船基地等能级相当的重
16、大项目,国家级层面的大型项目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迅速壮大和产业链完善。四是支撑体系尚待优化。发展十大产业亟需的人才,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完善,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的支持,影响持续发展。三、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工业兴市”、 “软实力提升”战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遵循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兼顾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十
17、大产业,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服务平台、加快产业集聚、推进重大项目、夯实人才基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十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着力提升我市在全国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二)发展定位加快发展和率先发展是检验杭州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准,需要杭州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十大产业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领跑产业、龙头产业、核心产业和示范产业。十大产业是杭州实现率先发展的领跑产业。按照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和省委对杭州发展的总体要求,杭州要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十大产业的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发展
18、潜力大,有的在全国、全省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市实现率先发展的领跑产业。十大产业是杭州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杭州经济已连续20年保持了两位数的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要在高位继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目标,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大产业具有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大、发展前景良好、能迅速扩大投资、吸引就业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能快速增长,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十大产业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杭州特别要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加大力度。十大产业涵盖了能大力带动
19、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产业。十大产业是杭州推进自主创新的示范产业。杭州是16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第一批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创新发展是一个重大原则和任务。我市“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大科技十大专项有九个和十大产业相关,十大产业是杭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重大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的生力军,是我市推进自主创新的示范产业。(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十大产业的整体规模更加壮大、创新能力更加突出、组织结构更加合理、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五个一批”,即:建设一批国家
20、级研发平台、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研制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创建一批中国知名品牌或中国驰名商标,举办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展览会和研讨会,十大产业分别跻身全国所有城市的前三位、前六位或前十位,形成以十大产业为主、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长远、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见下表。表1:十大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表单位:亿元序号产业类别指标现状(2010年)规划目标(2015年)年均增幅1文化创意增加值702130013.1%2旅游休闲总收入1025200014.3%3金融服务增加值605100010.6%4电子商务服务收入85100063.7%5
21、信息软件主营业务收入710150016.1%6先进装备制造销售产值3484600011.5%7物联网主营业务收入300100027.2%8生物医药销售产值280100029.0%9节能环保销售产值480140023.9%10新能源销售产值200100038.0%说明:1、2010年各产业现状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目标的指标,统计口径依据统计局制定的十大产业统计调查制度;2、到2015年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增加值指标要到5月底才能出统计数据;3、因产业融合发展,十大产业中部分产业存在交叉重复。(四)发展重点文化创意。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
22、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旅游休闲。创新发展“旅游住宿、旅行代理、旅游购物、健康养生、会议会展、运动休闲、文化休闲、休闲农业”等产业,实现杭州从“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的转变。金融服务。积极打造多元化金融集聚区,吸引中小银行专营总部、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总部和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壮大杭州地方金融板块,做大做强现有本土金融机构,争取设立新的本土金融机构;参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努力拓展多渠道农村金融供给。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实施网商培育,集聚服务平台,拓展移动服务;拓宽电子
23、商务应用范围,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采购;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主要有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物流体系、标准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等。信息软件。壮大发展软件产业,重点为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提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重点为BPO(业务流程外包)、ITO(信息技术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突破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为数字电视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运营业。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航空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制造,包括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 产业 发展 现状 思路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