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光伏电站PC招标技术文件part1.docx
《某光伏电站PC招标技术文件part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光伏电站PC招标技术文件part1.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卷 技术部分 目 录附件一 技术规范4第 1 章 总 则4第 2 章 性能保证7第 3 章 总图运输9第4章 建筑结构技术规范12第5章 电气技术规范20第6章 暖通技术规范69第7章 水工技术规范73第8章 环保措施技术规范75第9章 消防系统技术规范76第10章 技术表格79第11章 供货范围86第12章 招标书附图92附件二 工程范围划分93附件三 设备、技术文件及图纸的交付96附件四 设备监造和性能验收试验97附件五 培训105附件六 运输和保管107附件七 项目组织与管理108附件八 差异表(技术部分)115附件九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协议116附件十 主要工程量124附件一 技术
2、规范第 1 章 总 则1.1概述某光伏发电项目拟建场址位于某地北票某地市西北方向的西官营镇梁杖子村东梁家杖子山坡上,紧邻S305国道(即209省道),距离北票某地市区17公里。坡向朝南稍偏西,坡度722,均为未开垦利用的荒山。本工程属新建项目,规划容量为10MWp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应的配套上网设施。辽宁能源某公司(北票某地)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负责该电站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计划2012年12月底建成投产。1.2基本要求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承包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及
3、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健康、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承包人提供的产品应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本电站的设备供货、施工及安装必须满足国家及地方有关质量、施工安装、安全、健康、环保、水保、消防及等强制性标准及规范的要求。具体内容在第一次设计联络会上讨论确定。本电站承包人提供的所有电气设备质保期为五年。本电站设备性能指标及整体性能指标必须满足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的所有要求。1.3总的设计工艺和方案本工程将系统分成10个1MWp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升压变压器接入10kV配电装置,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并网系统接入66kV西山变进行并网发电的方案。本工程光伏
4、组件10MWp全部采用固定式安装方案。本系统按10个1MWp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进行设计,每个单元采用2台500KW并网逆变器的方案,全站共设20台500KW并网逆变器。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经汇流箱和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入升压变压器。本工程汇流箱和并网逆变器、升压变压器均属于按1MWp单元分布式就地布置设备。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设一台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采用三相1000kVA双分裂变压器。光伏组件阵列、直流汇流箱、逆变器及升压变压器以单元为单位就地布置,经10kV电缆接至10kV配电室,最终经1回10kV接入66kV西山变。根据辽宁电网
5、调度规程,本光伏发电站由朝阳地调进行调管,远动信息按通信专业分配的通道送往朝阳地调调度室。调度室新增一块远动接口板,并对模拟屏做相应改造。光伏电站采用光纤通信方式作为本电站与朝阳地调的电力调度电话、生产管理电话、远动信息及调度自动化、电量计费和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方式,站场每 1MWp 发电单元通过光纤通信连接。电站电气二次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站控层和间隔层。站控层设置工程师站、操作人员工作站,可对间隔层电气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操作。站控层与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采用100M双以太网络通信方式连接,实现监控系统数据的共享。同时在站控层配置两台打印机、一台可读写光盘驱动器以
6、及一套卫星时钟接收和时钟同步系统。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布置在每个逆变器室内的通信管理机。配电室电气设备如逆变器、10kV开关柜、380V开关柜、配电室直流系统等,其通信口通过于MODBUS协议的RS485总线连接成现场总线网络,接至每个逆变器室通信管理机,再经过光纤以太网送至站控层。1.4 太阳能资源 1) 北票某地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为5200 MJ/m2左右,即1444kWh/m2左右。该地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800 h左右,年日照百分率为63%左右,太阳能资源处于全省前列。根据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区划结果,北票某地地区处于全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区。2)太阳能资源以春季和夏季较好、冬季最差为主要特征。其
7、中,5月份太阳辐射最强,可达到620 MJ/m2左右,12月份辐射最弱,为206 MJ/m2左右。春、夏、秋、冬四季总辐射量分别约占年总辐射量的31.31%、33.25%、21.01%和14.43%左右。3)从第二章,日平均状况看,1114时的太阳辐射较强,可占全天辐射量的53%左右,是最佳太阳能资源利用时段,12时前后辐射最强。4)日照时数以7.5 h左右的天数最多,全年可达到60天左右,占14%以上;6.112.0h区间的天数较多,总天数为250天以上,可占全年的69%,年可利用率较高。1.5 水文气象条件1.5.1、水文据调查,场址区E-Z016征界点南侧,养鹿场东侧冲沟有一堤坝,高约4
8、m,为林场早年修建的水利设施小水库。历史汛期洪峰时最高水位约3m。场址区西侧冲沟历史汛期最高洪峰时有洪水,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勘察期间冲沟处都未见水。1.5.2、气象勘察区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是辽宁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963-2000年)北票某地站为457.8mm,且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一,多集中于7-9月,汛期洪灾泛滥,雨过地干,且存在由南向北逐渐较少的趋势。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温度43.3,极端最低温度-34.4,地面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雨量485.5mm,最大一次日降雨量232.2mm,年平均蒸发量2057.1mm,
9、年最大积雪厚度17cm,年平均相对湿度52%,晴天日数125天,阴天日数53天,年日照时数2810.9小时,日照百分数63%。年平均雷暴日数35天,年平均大风日数13.2天,年平均沙尘暴日数1.3天,年平均雾日数2.8天,冰雹日数2.1天。累计年均风速2-8m/s。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1.6 工程地质条件(1)场址区地貌单元属剥蚀残丘,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2)拟建站址地层主要由上覆的第四系松散残积土及底部强中风化基岩构成。第砾岩:可做为天然地基。其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砾岩:fak=400kpa k=30 =20KN/m Es=30MPa (
10、3)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具走访调查,地下水埋深大于10m,可不考虑其对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4)该地区地基土的标准冻深为140cm。 (5)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7)本工程中支架基础采用钢管螺旋桩基础。第 2 章 性能保证投标人提供的整套光伏发电系统应能满足招标方提出的性能及质量要求,当由第三方所做的性能试验证明投标方不能达到以下技术指标,招标方将对投标方进行罚款,详见商务部分。如果整个工艺过程不能满足运行保证中所许诺的要求,则
11、投标方应负责修理、替换或者处理所有的物料、设备或其它,以便满足运行保证要求。这部分费用由投标方负责(包括修理、替换或者处理、拆卸和安装所需要的人员费用)。在完成修理、替换或者其它处理后,整个工艺过程应按合同重新进行试验,费用由投标方负责。在此之前的某些试验阶段,一些试验保证已经成功地被验证,如果由于修理、替换或者其它处理措施对已验证了的运行保证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则整个工艺系统还需要按所有要求重新试验,费用由投标方负责。第一次运行试验完全成功后的3年时间里,如果投标方所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出现故障,投标方应负责修理和替换,直至招标方完全满意,费用由投标方负责。2.1 主要性能保证在设
12、计工况下,投标人应确保下列技术指标,当由第三方所做的性能试验证明投标人不能达到以下技术指标,招标人将对投标人进行罚款,详见商务部分。(1)全站光伏组件总容量10.152MWp(不含正公差)(2)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14.4;(以组件边框面积计算转换效率)(3) 光伏组件峰瓦功差满足0+5W;(4)晶体硅光伏组件第1年内输出功率衰减率不高于1%,2年内输出功率衰减率不高于2%,五年内输出功率衰减率不高于 5%,10年内输出功率衰减率不高于10%、25年内输出功率衰减率不高于20%;(5)光伏组件故障率0.01%(6)逆变器效率500KW逆变器效率:最大效率: 98.5%;欧洲效率: 98.3%;
13、7)逆变器输入参数500KW逆变器输入参数:最大输入电压:DC900V MPPT电压范围:DC450820 V(8)年故障小时数:12小时 (扣除非承包商原因,发电单元(初级汇流箱下每一串为一个故障点)年故障小时数不超过12h。)(9)发电当年系统总效率: 80%系统总效率年上网发电量/以本光伏电站设立的环境监测仪所取得的太阳能辐射数据为基准折合标准日照条件下,利用PVSYST软件估算出年总发电量。(10)第一年发电量: 13.6x106kWh 光伏电场使用寿命25年进行电场全寿命发电量计算。序号发电量(kWh)第一年13601092第二年13465081第三年13329070第四年1320
14、6660第五年13097852第六年12989043第七年12887035第八年12785026第九年12689819第十年12594611第十一年12499404第十二年12404196第十三年12308988第十四年12213781第十五年12118573第十六年12023365第十七年11928158第十八年11832950第十九年11737742第二十年11642535第二十一年11547327第二十二年11452119第二十三年11356912第二十四年11261704第二十五年111664972.2 设备性能保证本工程所有设备产品内容包括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试验、调试及现场服务
15、和技术服务。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从第三方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关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验收标准和规范执行,例如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验收 (CGCGF003.1:2009)等技术规范。第 3 章 总图运输3.1 投标范围本工程电站招标范围包括站区绿化、围墙(围栅)、进站道路、站区总体规划、竖向布置(包括站区防、排洪及)、站区地下设施布置(包括所有地下管线)、站区内道路及地坪(基层及面层)砂砾基层及面层等施工图纸所包含所有施工内容。站区拆迁、征地工程均不在投标人范围内。3.2
16、 标准及规程3.2.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032-2005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3.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3.3 站区总平面布置3.3.1 光伏阵列设计1) 固定式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确定太阳能光伏电站根据荷载情况的要求和当地的气象及地理条件(纬度、太阳辐照量、最长连阴雨天数等)进行设计,光伏系统设计的依据是按月能量平衡。本工程全固定式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根据建站地区纬度等因素,并网太阳能系统的太阳能板倾角按36度考虑。2) 固定式光伏阵列间距确
17、定阵列前后排间距设计光伏阵列通常成排安装,一般要求在冬至影子最长时,两排光伏阵列之间的距离要保证上午9 点到下午3 点之间前排不对后排造成遮挡。每排光伏阵列投影中心间距见设计施工图。太阳能电池板最低点距地面距离H 太阳能电池板最低点距地面距离H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高于当地最大积雪深度; 高于当地洪水水位; 防止动物破坏; 防止泥和沙溅上太阳能电池板; H增高会增加光伏阵列的土建成本。 本次设计H值见设计施工图。3.3.2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1)总平面布置方案根据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运行管理等要求按其功能分为下述区域:核心发电区:主要由太阳能电池阵列、防雷汇流箱、就地箱式变电站构成,全站共
18、10个发电单元,全部采用固定安装的形式。投标人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站区总平面布置进行竖向局部平整,并完成站区内部道路施工,道路施工具体要求详见道路相关图纸。3.4 站区竖向布置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自然地形,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土石方工程量综合平衡,内涝水位、场地排水及道路、管线接口标高综合考虑。3.4.1竖向布置形式站区建在山上,总的趋势为北高南低、两山包中间是洼地,生活办公区自然地面标高385.9386.9m之间。站区内竖向布置详见电站总图部分。3.4.2 主要建构筑物室内外标高的确定根据规范及工艺要求,室内外设计高差为0.3m,当室内外高差较大时,可采用散水下加矮墙或局部调整场地设计坡度
19、来解决。投标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全站的场地平整工作。3.4.3 场地排水站区地表雨水排水,采用场地、路面的综合排水方式,具体方式详见相关图纸。3.4.4 站区防排洪在站区逆变器室及办公生活区处均设置防洪渠一道,采用浆砌卵石。3.5 站区道路站区道路采用6m和4m宽两种道路,其中主干道6m,采用砂砾路;支干道及太阳阵列检修道路4m,采用砂砾路,主要道路的转弯半径一般采用6m,检修道路的转弯半径一般为4m。站区道路的设置同时满足运输和防火要求,在每个发电单元外侧设置环行道路。站区道路应满足以下要求:1) 站内道路采用砂砾路。道路横坡为1.5%2.0%,纵坡和人行道纵、横坡随竖向布置要求而定。2
20、) 主干道路路面宽6m,支干道及检修道路路面宽4m,路肩每边各300mm。道路应高于邻近场地300mm,按照场地排水方向在道路路基内埋设过路排水管道。3) 站区系统道路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为6m。4) 发电单元内的检修道的坡度与单元内其它场地一致,且应接至站区主干道。5) 道路砂砾换填厚度不小于750mm,分两层夯填,表层采用砂砾细料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93%。6)站区内铺设3580m2的方砖广场,基层做350厚砂砾垫层,碾压密实,25mm白灰砂浆铺设;安装100m道牙(1米长成品)。7)做1.65米高围栏2720米,做法见围栏详图。8)国道至场区内有200米进场道路采用砂砾路,道路应满足材料
21、设备进场需要及相关规范规程。3.6 站区管线布置3.6.1 站区管线布置原则1) 管线敷设方式以工艺要求、自然条件、场地条件等综合考虑。2) 管线(沟)走径:力求顺直短捷,并尽量沿规划管线走廊平行路网,靠接口较多一侧布置,减少交叉,埋深及长度。3) 方便施工运行管理及检修。3.6.2 站区管线布置3.6.2.1 站区管线施工投标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光伏电站内室(内)外地上、地下所有管线,沟道的走径、管径以及站区对外接口的施工进行全面控制,确保运行安全。3.6.2.2 管线敷设方式本工程管线设计采用地下直埋和电缆沟敷设的方式.3.6.3 管线标志桩设置站区内所有地埋管线需设置专用水泥标志桩,间隔不大
22、于30米。第4章 建筑结构技术规范4.1 范围本工程投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综合办公楼及基础、光伏阵列支架基础、逆变器室及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10kV 配电室及基础、地基处理、余土平衡、零米及以下设施、上部结构、屋面、防水、防腐、防火、封闭、装修、消防、给排水、采暖、建筑照明等。场地整平、土方回填、站区道路及照明、站区地下管线等整个土建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及施工。4.2 标准、规范和抗震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光伏 电站 PC 招标 技术 文件 par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