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doc
《桩基检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锐索建设工程检测质量有限公司 36号地块项目半岛华府检测技术方案 36号地块项目半岛华府桩基(试桩)检测技术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云南锐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26日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检测数量1二、试验目的2三、试验依据2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24.1试验方法24.2现场检测34.3 加、卸载分级34.4 观测时间34.5 终止加载条件34.6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4五、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45.1试验方法45.2试验分级及观测55.3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确定5六、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6七、安全措施7八、服务承诺8九、公司近期业绩9十、工作计划表11昆明
2、滇池36号地块项目半岛华府桩基检测技术方案一、 工程概况及检测数量拟建场地形平坦,占地面积为17.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拟建物由43栋11层的住宅楼,一栋23层的幼儿园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纯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柱网暂定8.18.1M),底板埋深约6m左右。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环湖东路与福保路的交叉口,北靠环湖东路,西临海河,东临六甲宝象河不同桩型的具体参数及检测数量如下:序号项目数量最大试验加载值(kN)1预应力管桩抗压试验(115#)152500*1.52售楼部预应力管桩抗压试验(1619#)42000*1.53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AF#)61350*1.
3、54预应力管桩抗压试验(ae#)52200*1.55低应变检测30/ 本次检测内容为: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3、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二、 试验目的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3、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三、 试验依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四、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试验方法及设备4.1试验方法4.1.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4.1.1.1仪器设备采用静压桩基
4、配合千斤顶:规格及型号相同,采用1个320t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保证千斤顶的合力中心与反力装置的重心、桩轴线重合,保证合力方向垂直。位移计:大量程百分表,精度0.0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压力表:100MPa级耐震压力表以上所使用的一起设备均进行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4.2现场检测4.2.1准备工作及检测要求首先进行低应变检测,然后进行单桩竖向抗压试验 4.2.2现场采用静压桩基配合,应保证静压桩基重量满足试验要求。4.3 加、卸载分级4.3.1 加卸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每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值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2倍进行加载。4.3.2 卸载应分
5、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2倍,逐级等量卸载。4.3.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4.3.4 卸载:达到终止加载条件后,开始分级卸载。卸载极差为加载极差的二倍。4.4 观测时间4.4.1 在正式进行静载荷试验前应测读各位移计的初始值。4.4.2 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试验步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至少为1h,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2) 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大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3)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
6、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5 终止加载条件4.5.1工程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之沉降量,大于前级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4.5.2工程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之沉降量,大于前级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后尚不稳定。4.5.3加载量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4.5.4工程桩顶破裂,已无法进行试验。4.6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4.6.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形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4.6.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曲折的前一级荷
7、载值为极限承载力。4.6.3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模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4.6.4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五、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5.1试验方法5.1.1、试验方法及设备(1)试验采用分级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施加下一级荷载。(2)采用油压千斤顶施加荷载,压力表显示压力值,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观测桩顶的沉降量。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均经计量
8、部门检验和率定。5.2试验分级及观测5.2.1 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2)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5.2.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上拔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2) 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上拔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
9、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当桩顶上拔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上拔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5.2.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桩顶总上拔量超过100mm时;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4、已达到设计要
10、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5.3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确定1、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变型U-曲线,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Logt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某级荷载作用下抗拔钢筋断裂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4、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注:当工程桩不允许带裂缝工作时,取桩身开裂的前一级荷载作为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并与按极限荷载一半取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相比取小值。六、 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6.1、检测仪器中科智创 RS
11、M-PRT6.2、 检测目的按照规范要求的检测数量进行,通过检测数据及波形,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6.3、桩身质量检测原理 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垂向激振,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桩身内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处(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经时域、频域数字处理,通过分析反射波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即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进而判定桩身存在的缺陷位置、缺陷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对反射波的频谱进行分析,可判定出桩身整体混凝土是否均匀;结合这两方面情况,据此计算桩身波速,判断桩身完整性及混凝土质量并对桩的实际长度加以校对。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 检测 方案
